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一百八十二章 再上台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蚌壳加工进行了两年,产品销售一直供不应求,找何思福要各种加工产品的也不只是义乌小商品市场里的摊主老板,还有更多的地板加工厂、大建筑企业的老板。
  要货的单位多了,生产也就忙了,何思福却不能像之前那样站在机器旁日夜不停地加工产品,他要去外面考察要货单位,结算货款等。
  何思福出去的时候,蚌壳加工的内部管理就有大哥何思强顶替着。
  说是管,其实就是要自己顶替一班,因为何思福多了一台机器,年初招了三个外地人做工,按照何思福的计划是要找四人工人的,这样可以早晚分班做,但一时找不到,另一个一直由自己顶替着。
  说起招工的事,何思福与大哥何思强有着较大的意见分歧,照何思福看来,招不到外地工就招本地工算了,因为随着何思福蚌壳加工的红火,和何思福用工工资的提高,有本地人是想到何思福这边来做蚌壳加工这个工作的,但何思福坚持强调,宁可自己顶班,就是坚决反对本地人来这里做蚌壳加工这活,如果何思福找一个本地工的话,作为大哥的他,决不会来管何思福蚌壳加工这件事。
  何思福对大哥何思强提出的用工意图心里很明白,他是担心本地人来做工,很有可能从中“偷拳头”,一旦这个蚌壳加工被本地人学走了,他们又会马上学着做起来,到时又会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
  村里村外又有好几个人的话传到了何思福的耳朵里,其中有一位是何思福在集镇上的同学,因他听说了何思福用蚌壳做起了首饰品,想来弄几个去他在外地工作的同事,当他一把推开加工房的门时,何思福的大哥何思强一把把他推出门外,说里面是不能随便进去的,要看要挑选,他会拿着样品出来,弄得何思福的同学当时十分尴尬。
  何思强严格禁止本地人来这里参观,弄到当地人对何思强的意见也不少,有的曾到镇干部、村干部这里去反映,说是蚌壳加工的粉尘对附近居住的人家和蔬菜等作物造成了很大污染,但镇村干部都做解释和说服工作,说这是养蚌育珠产业链的有效拓展,大家都要支持他们先搞起来。
  镇、村干部在上告的群众中是这样做工作的,但在何思福面前也一次次警告着说:“拓展产业居然重要,但对群众生活和村庄环境造成的污染不能不重视。”说得何思福也十分为难。
  还有,何思福在拣蚌中也发现,大哥何思强搞所谓的封闭式生产已经激起了一些珠农的不满,本来去附近几个剖蚌的地方拣蚌壳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这次何思福拉着双辆手拉车去拣蚌壳时,只见蚌壳堆上一层一层的散落着泥土甚至是其它鸡粪、鸭粪等垃圾,要想从中拣到几个好的蚌壳,必须要先清理的蚌壳上的垃圾。
  突然间出现这种现像,何思福马上想到,这就是大哥跟村民关系搞疆的原因,他特地去西泌湖蚌塘找大哥谈话,把自己发现的情况和分析说给了大哥听。
  何思强对此却不以为然,他对何思福说:“这有什么好怕的,诸北一带还正愁着蚌壳无处堆放呢,我们大不了路远一点去拣蚌壳,但他们我到要看看,这样堆放蚌壳还能堆上几年?”
  何思福这样开导大哥何思强:“这不只是我们拣蚌壳是近是远,费力与省力的问题,而是检验着我们是不是合众,合众了,支持的人就多了,无论办企业,做生意,支持率越高,成功率也就越高。”
  对于何思福的话,何思强并不认同,他对何思福说:“我爸帮了这么多人,不就有人举报,有人到法院告我们吗?”
  “这也不是绝对的,毕竟帮我们的人也多呀,再说新技术的形成,总有一天被会大家所学走的,你这里不学,别的地方他们也会去学,而对自己而言,封闭技术不是一个方法以,重要的是要学会转型,懂得会发展。”
  但大哥何思强总是听不进去,仍是我行我素,如何解决兄弟俩中的思想分歧,成了困挠何思福心中的难题!
  何思福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家,家里没有人,正好让他静下来想一想如何解决弟俩思想分歧的问题,刚刚坐下不久,桌子上的电话铃声急切地想了起来。
  何思福接起电话一听,是一家马赛克生产企业根据他包装盒上印着的电话号码打来的,他说要一千箱蚌壳碎片,之所以不从义乌小商品市场进货,而是直接到自己这里来进货,目的是为了价格优惠一点,货款能拖欠一段时间。
  客户能直接找上门来,这自然是好事,价格优惠一点、货款拖欠一下,这也是供求中的正常方式,但这些都得摸清要货企业的底细,对方也提出希望何思福去他们厂里看看,以便以后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何思福答应对方,他会尽量安排出时间去他们厂里实地考察一下的,之所以没有答应第二天或第三天就去考察,实际上也是放心不下大哥何思强在家顶替蚌壳加工的管理。
  这时,他想到了远在江西的二哥何思福,年初听二哥说起过,因江西那边的蚌塘已承包到期了,如果那边承包不到或承包不好新的蚌塘的话,他就会回到诸北来发展。
  他当即跟二哥何思康挂去电话:“喂二哥呀:我的蚌壳加工形势很好,看来还可以再上一个台阶,如果你那边没有发展希望的话,我看还是回来帮我一起发展吧,我急需内部管理人员呢!”
  何思康在电话那地说:“我也正在思考当中呢,几个合伙是让我留下来,再去另外承包蚌塘继续养蚌育珠的,但我一次次在电话中听到你报过来蚌壳加工喜讯,再说老娘也多次说有媒给找了对象,要我回家来相亲,所以先还是想回来。”
  “好啦好啦,你回来吧,我看你跟别人合伙包塘养蚌,还不如我们合伙再买两台机器做蚌壳加工呢!”何思福兴奋地说着。
  “好好好,我回来再说吧。”
  江西那边本想是让何思康留下来一起再发展的,但何思康一定要回来,他们再不是那样强求了,因为何思康的技术他们也学到手了,何思康走了他们照样可以养蚌育珠,而且还不用付这样的高工资,所以他们把该算给何思康的钱全给了他。
  拿到钱的何思康又给家里的何思福挂了个电话,问何思福,要不要在江西直接把蚌壳加工机直接买来。
  何思福回答何思康说:“别急着买,我们考察一下市场再说,反正是有钱就不怕投资了。”
  二哥何思康回来了,何思福就把蚌壳加工的内部管理全权委托给他管理,重点抓产品质量,和规范操作两件事,在何思福眼中,这两件事很重要,一件关系到市场信誉的问题,另一件则是关系到员工人身安全的问题,当然,搞周边群众关系的事也跟他强调了一下,他跟二哥说:“没有事故、没有纠纷矛盾,顺顺利利生产,蚌壳加工这一产业从现阶段看起来是包赚不陪的。”
  有了二个何思康的管家,何思福在外跑市场就更加大胆,更加放心了,他先是去了那家主动打来电话要货的马赛克生产厂家,看来规模也确定不小,老板谈话和着装打扮都比较实在,所以当即与他们订立了供货合同,也收来了百分之十的预付款,这是何思福做蚌壳加工以来第一次实施以合同形式的供伙方法。
  然后,他又去了一趟义乌小商品市场,对那边进销他不同产品的摊位老板作了一次走访,听听他们对自己供应的产品有没有什么意见,还有没有什么新的市场信息。
  当何思福走进首饰挂件十七号单位时,摊位老板高兴地笑了起来,他突然指着刚到的何思福向旁边的一个人说:“喏喏喏,你运气真好,说到曹操曹操就到,他就是我说的蚌壳加工老板。”
  何思福一下子呆住了,他问摊位老板说:“怎么说?是我的产品有问题?”何思福还以摊位老板身旁这位人是用他产品的客户,这下真是来反映产品质量问题的。
  摊位老板连忙向何思福介绍说:“他是常来我处进货的香港客户,知道我这里的蚌壳加工成的首饰挂件都是从你这里进的货,就想让我跟你打听一下,你这里有没有珍珠粉,我们正想跟你打电话呢。”
  何思福如实告诉他们,我自己不生产珍珠粉,但我们那边已有好几家企业在生产珍珠粉,要的话你可到诸北那边去看看的。
  这位香港老板说:“出诸北珍珠的地方也有珍珠粉,这个他是知道的,但他想质量好一点的,看看你做的挂件这么精致,做生意又是这么守信誉,如果你生产的珍珠粉也我想也是可以上等的产品”
  “哈哈,既然你老板这么看得起我,那我给你介绍一家企业,质量绝对保证,但价格你们自己去谈。”何思福笑着对那位香港老板说。
  香港老板却跟何思福说:“既然你办事如此诚实守信,这事我就委托给你帮我办了,只要质量保证,价格不过于高过市场价,这笔交易我就交给你做了。”
  何思福怀端满满的喜悦回到了诸北,他先是把供一千箱蚌壳碎片的合同拿给了二哥何思康看,再把义乌小商品市场见到一位香港老板向他要珍珠粉的事讲给了二哥何思康听,然后还跟二哥补上了一句:“二哥,你看我们是不是也给办个珍珠粉厂了?”
  “可以是可以,但不急,我们得看看自己是不是有这样一个市场潜力可挖,有的话我们当即可办。”何思康因为自己从江西带来了一笔钱,所以信心十足。
  何思福把香港老板要的珍珠粉业务介绍给了湖上村村支书陈东贤,他在国家完成放开珍珠交易政策后,既没有养蚌育珠,也没再去做珍珠贩销生意,而是率先办起了珍珠粉厂。
  当何思福把这笔业务介绍给陈东贤时,陈东贤特地请何思福进城吃了一个大餐,还说成交后就给何思福百分之十的业务介绍费。
  何思福当即推辞不要,他说:“我就顺便接来的业务,你给了我百分之十的业务费,自己还有多少可赚呀,再说你之前也帮过我家好多大忙的。”
  陈东贤笑着拍着何思福的肩膀说:“你放心,叔跟你说实话了,这么大的量,我就按市场最低价给他,也就能赚到一百万利润。”
  何思福最终当然没要这笔业务费,他只是从中获得信息,原来加工珍珠粉竟有这么丰厚的利润。
  得到这个信息后,何思福正式跟二哥宣布,我们兄弟仨,共同筹措资金二百五十万元,在扩大蚌壳加工规模的同时,再办一个加工珍珠粉的企业,就取名三思珍珠粉厂,寓意着这个企业是我们三兄弟共同发展的企业。
  再办一个珍珠粉厂,本是何思康的愿望,现在听何思福说有这么高的利润可赚,更是觉得时不可待了,他建议快点叫来大哥何思强统一思想,一旦统一了,就来个说过就过。
  何思强对于何思康回来后直接掌管何思福的蚌壳加工厂,心里当然很不是滋味,现在一听说他们提出要兄弟仨合伙办珍珠粉加工厂,就再不敢说什么不配合的话了,怕到时真把自己踢开不管,于是当然表态同意合作。
  何思福对大哥何思强的参与早就另有安排,他在何思强表态之后就跟他说明:“你那蚌塘养蚌育珠是父亲传承下来的产业,所以你合伙我们的珍珠粉加工企业后,重点还是管好西泌湖的蚌塘,这边的珍珠粉加工,蚌壳加工,都由我跟二哥管着,你放心好了,我们只会成功,不会失败,让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