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十九章 京畿风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京畿很乱。
  朝臣惶惶。
  但拱卫京畿的帝军分外平静,尽管周边区域有三位皇室藩王陈列的共计二十余万大军,不过在帝军那位兵仙后人眼中,唯有一词。
  乌合之众。
  又或是土鸡瓦狗?
  没有差别。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兵仙后人,因为他是大骊唯一的天策上将。
  民心很稳。
  毕竟京畿百姓,见惯了大风浪,早些年先帝的先帝登基前一夜,京畿满刀斧,士卒拥长街,厮杀了整整一夜,血流成河尸堆成山。
  百姓伤亡屈指可数。
  这是历朝军方的铁血准则:绝不侵扰百姓。
  这也是此间天下的朝堂能够抗拒北方蛮夷和西疆荒人的立身根本。
  内乱可以。
  蛮夷南下,荒人入侵,此间天下可瞬间凝聚起两三百万雄师,自古以来的史书之中,此等记载已是习以为常,最为热血的一次,魏朝中期,此间天下义军四起,北方蛮夷和西疆荒人趁机同时进犯边境,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长城,神州遍地烽烟,江山危在旦夕之际,天下义军同竖一旗,奔赴西方抗荒人,朝堂兵力尽赴北方,先前在沙场打生打死恨不得互啖血肉的士卒和将军,行军相遇之时,但说一句。
  你们这些狗日的,弄死那些蛮子后,给老子活着回来,到时候我们再打过,谁他妈要是死在蛮夷阵前,谁他妈就是孙子。
  那一次,此间天下青壮皆入伍。
  兵力共计五百万。
  然而依然不敌,大军节节败退,眼看便要山河陆沉之际,一位军神横空出世,定鼎江山,驱除蛮夷,又推新帝,迎来中兴盛世。
  所以西方的燕王和北方的北境秦王,其实有点动弹不得。
  他俩要震慑外族。
  而汉王也是基于此缘故,一直没曾对毗邻的燕王动兵锋。
  皇室藩王当然不止三位。
  可有胆量、有野望,更有实力觊觎京畿帝座的只有三位。
  按照三位藩王的意思,幼帝登基,当有人辅佐于朝堂,他们这些当叔叔的当仁不让,毕竟是自家的江山,朝堂之中,六部有四部尚书同意此举,一位右相公亦是赞成。
  但以左相公为首,加上枢密院的天策上将,以及剩余两部尚书,皆力主君王自立何须辅政,诸位王爷还是哪里来哪里去。
  而左右散骑常侍等大部分朝臣,则保持沉默。
  表面看这是利益、权势纠葛。
  实际上,朝堂势力两分,是在做扶龙的抉择。
  是三位藩王,还是东宫娘娘。
  胜负难测。
  赵楚仙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悄然的走入京畿。
  京畿鱼龙城,此间天下最为兴盛的大城,九朝古都,人口数百万,迤逦占地数百多平方公里,雕栏玉砌琼楼玉宇车水马龙,穿城而过的鱼龙江洋溢着胭脂水粉气,端的是人间繁华地。
  八百里鱼龙江,孕育出一座鱼龙城。
  鱼龙江畔有一山。
  名龙门。
  山势延缓,尤以临江山面为甚,层层叠叠鳞次栉比的坐落着座座宫殿,整座龙门山便是整座皇宫,若是站在大朝会的大殿上向外望去,鱼龙江和鱼龙城风光,尽收眼前。
  风光最好的不是朝会大殿。
  而是天子御书房。
  坐落于山巅,琉璃打造,入夜可仰望星穹,白日可俯瞰百里河山,曾有糜烂君王,不喜后宫喜书房,每每临幸妃子,皆召至御书房,肆意驰骋之际,俯视山河路人,甚是刺激。
  是夜。
  赵楚仙站在院子里,望着鱼龙江对面灯火辉煌的浩大皇城,一座山便是一皇城,一皇城宛若黑夜里的一轮黄色明月。
  看那蜿蜒的辉煌灯路,和垂帘村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可见灯火下的宫女和内侍往来身影。
  便是这皇宫,让赵楚仙感觉到终于有点异世的奇幻感了。
  脚下的院子是清异司产业,不大。
  一进一出。
  勉强算个小康庭院。
  就是那位被王仙之“误杀”的侍郎家产,被杀之后充入清异司。
  坐落青云街尾,从青云街中心的大桥过去,便是皇城外城的正门,是以在朝堂入仕的人大多居住在青云街,上朝方便,过桥便是六部诸寺监的公事楼。
  青云街成了鱼龙城两大核心之一。
  对面住龙。
  青云住鱼。
  鱼过桥,腾青云跃龙门而为臣,成龙?
  那便奢望了。
  赵楚仙知道自己大概会走上那座桥,走上那座山,走入那座大殿,至于山巅的琉璃御书房,不作此想,除非真有了逐鹿天下的资本。
  路漫漫其修远兮。
  昨日入京畿,朱一山安排了住宿后匆匆离去,晨间来过一趟,说事情发展步入预期,娘娘尚未称帝,觐见之日押后。
  赵楚仙问了,朱一山知无不答。
  京畿局势复杂。
  三位皇室藩王将大军列于周边,孤身入城,在四位尚书、右相公的牵桥搭线下,不断的收买朝臣,更是意图染指帝军。
  竟然得逞了!
  帝军表面的风平浪静之下,已是波澜起伏。
  更让东宫娘娘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三位皇室藩王二十余万大军调离藩地,粮草这个大开销竟然没出丝毫问题,而他们的藩地空虚,竟然也没其他藩王乘虚而入吞并地盘。
  这意味着一件事:大多藩王都在暗中支持三位皇室藩王,有意掀起一场乱世。
  原因倒也简单。
  东宫娘娘失去权势,三位藩王成为辅政之人,那么都是先帝亲生血肉,谁不想将幼帝踢下帝位自己坐上去,这就注定三位藩王之间有一场你死我活的厮杀。
  一旦起兵锋,皇室就完了。
  就算最后其中一位皇室藩王胜出,也是惨胜,必定元气大伤,帝军也将遭受重创,彼时天下其他异姓藩王揭竿而起,挂一个清君侧的勤王大旗,皆可逐鹿鱼龙城。
  这事,燕王殿下最擅长。
  所以这种情况下,东宫娘娘没有垂帘听政。
  不是不敢。
  是不愿意。
  如今东宫娘娘已经掌控帝军,就算被三位藩王侵蚀了一些,绝大部分力量也全部在她手中,况且这事还有待商榷。
  赵楚仙总觉得,东宫娘娘和天策上将是要借此机会,将帝军之中有异心的人铲除。
  而从大局着想,东宫娘娘也不愿意让三位皇室藩王有对鱼龙城发兵的理由和机会。
  不是怕。
  是不想因此导致天下大乱。
  所以她在忍。
  要找个契机解决当下困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