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0022 上报不等于上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主任,我觉得这个事情有潜力可挖!再加上,主人是个八岁半的孩子,绝对比只是注册个专利这样的事情更吸引人!”
  “况且根据这个周校长所言,这个孩子不只是这么一点事儿,由于时间关系,这个孩子的很多事情我们都还没有了解清楚。”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去专门了解一下!”
  刘雯把写好的稿子放在主任面前,极力的推荐着。
  刘雯嘴里的李主任是一个四十六岁的中年妇女,叫李文英,肤色偏白,微胖,带着金丝边眼睛,一头短卷发,看着很有贵妇气质。
  她这个编辑部是电视台下属的报社,主要是主导报纸方面的工作。
  她很淡定的看着刘雯写的稿子,脑子里还回想着录音笔的内容,若不是这是刘雯亲眼所见,还在专利局有过备案,她都要以为这是刘雯自己编撰的故事了。
  其实她内心里还是有些动摇的,有专利局的备案,掺假的可能就降低了很多,就算是报道出去,以后出了什么幺蛾子,也能甩的一干二净了,不会惹上麻烦。
  这样的小天才事件,确实能够吸引不少眼球,带来不少的销量,毕竟国家在教育这方面这些年可是不余遗力的增加财务消耗。
  只是,她离退休已经没有几年了,就算不能再进一步,也不能因为些许小事影响屁股底下的位置。
  “这样吧,先发到生活类板块,看看反应,这里再修改一下说辞,至于以后是否深入了解,过几天再说吧!”
  李主任在这个位子上干了十多年了,谨小慎微才是她走到现在这一步的根本。
  刘雯拿着稿子出去,看到被李主任修改的地方,刘雯恍然点头,李主任不愧是李主任,自己还是太年轻了。
  ……
  “爸,听说猪的尾巴,每天甩动就会消耗二两食儿,要不,咱们把他们的尾巴都剪了吧,这样不就长的快了?”
  田江超在猪圈边上看着一直在甩动的猪尾巴说。
  “你不想吃尾巴了?”
  超爸听到后反问他。
  每次过年买回来的猪尾巴基本上都是被田江超兄弟俩分了,猪尾巴上面的肉细腻,细嫩,还有嚼头,是个不错的部位。
  “能让它们长的快一点,不吃又能怎样?这点我还是分得清的,大不了卖了他们以后,买其它的猪尾巴吃呗!”
  田江超嘟着嘴说。
  “我考虑一下!”
  超爸还真没有听说过,猪断尾就能减少消耗增加生长速度的,这个说法现在还没有流行开来。
  田江超提出的这个本意是好的,可是有一点,他记错了时间,猪断尾的话最好是在猪仔出生两天后开始,而且还要及时消炎护理,而现在猪仔已经满月,若是断尾的话,就会影响情绪,对生长不利,若是护理不及时,或许会造成死亡。
  也幸好超爸迟疑不决,最终还是免去了这次断尾。
  自从断尾法流行开来以后,猪尾巴已经只剩下短短的一小截了,城里的孩子估计都没有见过猪尾巴长啥样子。
  他家养在前院里的那头半年多的大猪,此时也早已经住进了后院的猪圈里面,独自一个隔间,时常扒着墙头看新来的小猪,情绪明显比在前院独自待着的时候好很多。
  前院也把猪圈给拆了,狗也被拉到后院看猪去了,院子里除了几颗椿树以外,彻底的空了出来。
  一群鸡成了家里的主宰,每天都咯咯咯的乱跑,再也不用顾及看家狗的脸色了,狗窝反而成了某些鸡下蛋的别墅。
  家里有了捕蝇笼,虽然苍蝇不再成为威胁,可蚊子还在展示着自己的肌肉,特别是初秋的时候,也是蚊子最凶的时候。
  有句老话话是这样说的:七月悄悄咬死人!
  这句话说的就是阴历七月份的蚊子,不仅多,还厉害,也是最疯狂的,夜里睡觉不注意的话,蚊子都能把人给吸血致死。
  并不是真的把血吸干了,而是蚊子身上携带着太多的未知病毒,从而让人感染致命。
  这种事多发生在建国初期或者更早期,那时候人们防疫意识不佳,卫生条件不好,因蚊子而死的不在少数。
  现在虽然好了很多,可蚊子一样很厉害,每次读书,写作业都弄得浑身是蚊子叮的包。
  虽然艾草有克制作用,可也没有谁家种植,最多也就是弄干艾草傍晚烧一下,驱赶一下。
  田江超就记得村里有个孤寡驼子,在某天烧艾草驱蚊时把家也烧了,最终人也没有跑出来,这是真事!
  “这日子,没法过了!”
  过惯了空调西瓜WiFi的日子,这种被蚊子叮咬的日子,真的很让人绝望!
  “再坚持一个月,忍忍也就过去了!”
  刚回来第一个夏天的田江超真的有些不太适应这样的生活方式了。
  本来想买个蚊帐防护的田江超,想想今年家里的支出不是一般的多,也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明年,明年一定要杜绝蚊子咬!”
  无奈的田江超只能咬咬牙,拿出杀虫剂对着院子里就是一阵喷,然后自己搬桌子跟老哥去了屋里躲避。
  “都出来,都出来,咱家江超上报纸了!”
  从大队开会回来的超爸,手里抓着一份大河报报纸,喜气洋洋的对着家里喊。
  “啥,上报纸了?”
  正在做饭的超妈听到消息,顾不得锅里的菜,急忙跑了出来,一把抢过报纸寻找。
  “在哪?在哪?我咋没看见了?”
  “慌啥,在这了,给!”
  超爸翻到那个版面,指给超妈看。
  果然,这张报纸上写着显眼的大字标题:八岁孩子发明捕蝇利器,是偶然还是必然?
  虽然这不知道是报纸的第几版,可显然也算是版面头条新闻了,内容占据了整个版面。
  “竟然三天了,才出报纸,标题还是太保守呀!”
  田江超先是看了下报纸上的时间,又评论了以下这个标题。
  看到这个标题,田江超就联想到后世那些震惊开头,夺人眼球的标题,显然这个还是有些太保守,不过也符合这个时代。
  里面的内容还算实事求是,并没有过多夸张,也没有泄露具体地址,显然是考虑到了舆论的压力问题。
  可田江超的名字,老周的名字照片赫然在目,熟悉的人看一眼知道说的是谁。
  “这张同啥时候拍的照片,我咋没看见?”
  内容里配着一张田江超提着捕蝇笼跟老周站在一起的照片,一张田江超在填写申请表的照片。
  田江超真没想起来这家伙啥时候按的快门。
  “还真是,这还有照片了,祖坟冒青烟了,老祖宗保佑!”
  超妈激动的指着照片,有些语无伦次。
  激动是真的激动,能上报纸,还是整个版面,对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这是个不小的荣耀。
  “呀,还真上报纸了?”
  最震惊的莫过于这个大两岁的哥哥了,看着老弟的照片,一时间有些呆了!
  弟弟竟然上报纸了!
  他的脑海里只有这么一句话了,眼睛看着这个熟悉的弟弟,此时又感到有些陌生。
  “真是江超?”
  “江超上报纸了?”
  旁边邻居张大爷听到这边的惊喜声,过来看热闹。
  “这了,这了,你看看,还有照片了!”
  超妈马上拿出报纸给指给他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种事当然是知道的人越多越好。
  “呀,还真是!”
  “这,这,这捕蝇笼也能上报纸?”
  此时的张大爷看到报纸,眼睛瞪的溜圆,一个小小的捕蝇笼都能上报纸了?
  捕蝇笼在经历了两个月的时间后,基本上已经在村里流行了起来,而且还已经在向外扩散开来的趋势。
  这东西制作简单,材料简单,没什么成本,基本上他们村里家家户户都都有了这东西。
  这也让他们村里的环境发生了明显的改善,苍蝇已经不在肆虐。
  在村里已经是不觉得新鲜的东西,此时看到这玩意能上报纸,还说的那么的好,一时间张大爷竟然没有反应过来。
  已经反应过来的哥哥快速的跑了出去,他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小伙伴们。
  “俺弟弟上报纸了,俺弟弟上报纸了!”
  随即就听到田江伟在四叔,五叔家门口对着喊了几声。
  这几嗓子带来的被动效果就是十分钟内,他家里站满了过来看热闹的人,报纸在这些人手里来回传动着。
  “耶?真是江超呀,还有周校长!”
  “嘶,竟然上报纸了?这玩意还能上报纸?”
  “知道俺兄弟聪明,没想到,都上报纸了,厉害!厉害!”
  “跟俺兄弟一比,我这二十多年都活到狗身上去了!”
  “这江超长大以后肯定有出息!”
  “叔,别说长大了,现在都有出息,你看看咱村有谁上报纸了?别说咱村,整个镇上都没有几个!”
  “以后只会更厉害!”
  “恁家生了个好孙子!”
  这过来的周边四邻,叔叔大爷的,每个人在惊讶的同时,嘴上也在夸赞着,这是荣耀,这是脸面。
  就连住在旁边,平时没啥好脸色的奶奶都跑了过来,接受着别人的夸赞,笑的脸上是红光满面,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田江超的奶奶。
  “中了,看过了,都回去吧,多大点事,一个个的!”
  这都马上要天黑了,肚子有些饿的田江超实在是有些等不及了,就喊了那么一嗓子!
  “呦,你看,我就说吧,江超以后就是干大事了料,这么大个事,他表现了多平静!”
  “嗯,俺兄弟上报纸而脸不改色,有大将之风!”
  “这小小年纪就已经初漏端倪,有头角峥嵘之势!”
  “走了,走了,明天再来看,明天再来看!”
  不但没有人批评田江超的不耐烦,不懂事,反而还人人夸赞他,这就是名气在村里带来的直接加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