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134章 因地制宜盐碱地,准备开发晒盐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乐沿着河岸,往西前行,直到靠山处,才看见点点民居与缕缕炊烟。杨乐注目凝望,看见前方不远处一群农夫正在垦荒种田,夏日的阳光晒得他们黝黑的皮肤之上的汗水晶晶发亮。
  杨乐将白马拴在道旁的树上,命令身后两名侍卫在这里等他,自己拿下水皮袋走了过去。
  农夫们默默劳作,谁也没有抬头看他。
  “敢问诸位父老乡亲,这里是什么地方?属于那个府衙管辖?”杨乐恭敬的拱手相问。
  一个中年男子抬起头,在强烈的阳光刺激下眯起双眼,用腰带上拴着的一块脏污的大布擦擦汗水,打量着他喘息道:“回大人,这里是永城县(今淮北),属开封府管。”
  杨乐心中更加疑惑,开封府属于河南,而此地是南京地带,他们为何这么说?他暂且压下心头的疑问,笑道:“父老乡亲们,夏日炎炎,不如在树下歇息片刻,如何?”
  中年人道:“也好,大人说了,就歇息片刻吧。”在他的带领下,田里的十几个农夫全身带着泥土和汗水走了过来,瘫坐在树旁地上喘息擦汗。
  杨乐为了方便出行,换上了一件布衣,不知为何这位农夫一眼就看穿了他的身份,疑惑问道:“敢问老乡,如何知道我是官人?”
  中年人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眯眯地道:“大人长得细皮嫩肉,气宇不凡,再加上言谈举止彬彬有礼,一看就是读书人,而且八成是高中的读书人。”
  杨乐举起手中水皮袋谦虚笑道:“不要喊我大人,就当是亲戚朋友探访,来,先喝一碗清凉茶水,解解渴。”说着便将树下农夫们饮水的一摞黑色大陶碗一字摆开,逐次注满了茶水。双手向那个中年人递过一碗,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中年人惶恐的接过,憨厚的笑笑,“先生请茶,大家就喝了吧。”
  农夫们纷纷端起碗来,齐声道:“多谢先生。”随后,一饮而尽。
  杨乐也饮尽一碗,笑问:“敢问父老,这里原本是归德府管辖的区域,为何你刚才却说是开封府管辖?开封府不是河南的吗?”
  中年人又是憨厚的一笑,“先生有所不知,这里是开封和归德两府的搭界之地,当初福王就藩的时候,分了三百万亩土地,开封外加洛阳都不够,就把这里也划为了他的封地。”
  杨乐若有所悟,皱着眉头道:“怪不得淮河沿岸这么多肥沃的土地都荒废了,原来这里是私人封地,也就是说这些地还没有分下去了?朝廷变法文书也没有在这里颁发吗?这里是不是孙传庭大人主政?”
  听杨乐似乎有埋怨的语气,中年人立即指正道:“先生错了,新来的孙传庭大人可是难得的青天大老爷,他可不管是不是福王的封地,立即分地种田,下令垦荒,想给老百姓们多收点儿粮食,可他哪里知道,这盐碱滩却是五谷不生啊!”
  “先生你看,”中年人一指白茫茫的滩地,“这淮河两岸的盐碱滩,光长草,不长粮。那滩地上的汪汪清水,可是又苦又咸,不能吃,也不能喝,更不能灌田,可害死人啦。我们想了一个法子,从中挖几条沟渠,苦咸水慢慢从沟渠中流走,滩上便会生出几块薄田。你看,那几块庄稼地就是。”
  杨乐一看,几块一两亩大的田中,种着许多低矮的麦子,不禁问道:“你们这里一亩地能打几斗粮食?”
  “几斗?能收回种子,就是托天之福了。”一个老人高声插话道。
  “那还要种它?加上人力,岂不大大折本?”杨乐颇有疑惑。
  中年人叹息道:“国公爷变法分地,可是个天大的好事,但是他不知道,地域不同,田地不一,若是统一而划,就不见得是好事情喽。”
  杨乐所有所思,眼睛看着农夫们,除了这个中年人,其余几乎全是两鬓班白的老人,不禁问:“这位大哥,我看尽是老人耕田,丁壮劳力呢?”
  “你说村里的后生呀,都去当兵了,当兵好啊,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啊。”中年笑着回答道。
  “你是里正,没有当兵,对吗?”
  “对,一村留一壮,便是村长。咳咳,我觉得吧,与其窝在村子里,还不如出去当兵上战场杀敌呢,一敌首可换回一两银子,家里的一年的吃穿用度就够了,要是弄好了,杀个敌人的什长、百夫长什么的,还能获得官爵。话说回来,国公爷的变法就是好啊,他就是大明老百姓的活菩萨呀!”
  村正自然不知道身前这位就是实行变法的国公爷。杨乐听他称赞自己,称赞变法,心中高兴,连忙拱手笑道:“百姓是为官者的衣食父母,一人为官,自然要造福一方,要为百姓们谋福利,否则,就不如回家种地去了!”
  中年人微笑点头道:“这位先生见识不凡,能为天下之民而想,能为百姓之事而忧,能否问一下先生的名讳?”
  杨乐向农夫们深深一躬:“诸位父老,在下杨乐,与你们深谈,多有感触,我还要到其他地方去,咱们就此别过。”农夫们纷纷拱手,直到杨乐走远,忽然一人惊叫出声,“咱们当朝的国公爷不就叫杨乐么?”
  村正目光炯炯,自言自语道:“他就是我们的国公爷!”
  杨乐骑在马上,看着这一大片盐碱地,心里萌生了一个念头,盐碱地的形成大多是季节性的,在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盐随水渗到下层或流走,这就是“脱盐”季节;春季则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这是主要的“返盐”季节。东北、华北这些半干旱地区的盐碱土有明显的“脱盐”“返盐”季节,而西北地区,由于降水量很少,土壤盐分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盐碱土可分为盐土、碱土两大类,也有混合的。盐土中以含氯化钠和硫酸钠为主,碱土中主要含有碳酸钠。这两种盐类聚集在土壤表层,形成白色盐结皮。很多盐碱地附近的农民挖沟渠晒盐,就是这种盐土,晒出来的盐俗称小盐,与海盐(大盐)略有差别,但也可以食用。
  因此,杨乐决定回去以后,仔细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在这里开发出一片晒盐场。
  杨乐一路往南,边走边看,将各种地形地貌一一记在心里,同时把变法的条令不断进行调整和改正。驱马过了安徽,便往浙江而来。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