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十一章草拟罪己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月二十四日凌晨时分,惶恐了数日的向荣睡得特别香甜的时候,太平军的大炮开火了。

这是四十门M1841型青铜炮,上海华孚洋行专为太平军提供的。

炮弹如雨点般落在清军营盘,宽阔的拒马木桩深壕里的锋利竹签绵延数十里的营垒土墙上全被摧毁得七零八落。

“终于来了!”向荣赶紧套上衣服,来到中军大帐。

提心吊胆多日,终于等来了太平军的总攻,可惜要是再等两三日就好了。

决战之际,向荣还想着林深河的部队。

炮声一停,太平军就发动了全线总攻。

“报告大帅,前哨营盘已破。”

“大帅,七桥瓮营盘失守。”

一阵阵告急的讯号传来,向荣紧急调兵遣将,手中的机动兵力一下子全都派了出去。

他站在大营辕门口,营前盘东翼西翼等等都是熊熊烈火,四面八方到处都是喊杀的声音。

完了,这下完了!向荣手脚发凉,自感回天无力。

这时,张国梁浑身鲜血淋漓,带着一队护兵溃败了下来,“孝陵卫二十多营俱被长毛攻破。这营盘守不住了!”

太平天国数路大军协同作战,晕头转向的清军组织混乱,只靠一个张国梁来回接应,根本就挡不住。

向荣满脸狰狞,声音嘶哑,“两年的辛苦,一夕破败,这怎么向皇上交代呀!”

这时喊声杀声越来越近了,败兵如潮水般涌了过来。

荣精神恍惚的样子,张国梁不由分说带着侍卫冲上前去,直接就把他扶上马,簇拥着出了辕门。

向荣在张国梁的保护下拼死突围到丹阳。

在太平军多路大军轮番围攻下,满清苦心经营了三年的江南大营被彻底打破。

…………

北京,漫天的鹅毛大雪簌簌飘落,天地间白茫茫一片。

数骑快马在积雪甚厚的官道上奔跑。

“江南大营急报!”

“两江总督急报!”

“浙江巡抚急报!”

…………

六百里急报像雪片一样送进了紫禁城。

天色已经暗淡了下来,凛冽的北风呼啸着吹过上空,冰雪覆盖着的紫禁城内寒意越发浓郁。

一辆翠羽青鸾华盖车辇晃悠悠的出了储秀宫。

懿嫔叶赫那拉氏包裹着厚厚的锦裘,歪靠在车辇上,怀里还抱着一个暖盒。储秀宫回事太监郭兰福带着几个宫女太监,小心翼翼的侍奉在车辇左右。

车辇来到乾清宫前,郭兰福小心的把的懿嫔搀扶了下来。

咸丰贴身太监刘多生嫔,慌忙迎了上去,“懿主子,天寒地冻的,您怎么跑到乾清宫来了!”

说着他还嗔怪起郭兰福等人,“小福子,懿主子这么重的身子,你们也不知道拦着点。要是惊扰了龙胎,主子爷一发怒,你们身上的这层皮还要吗?”

郭兰福腆着脸,没有吭声。

郭兰福原名郭滏,从小生活在滏阳河边。十二岁的时候,因为家中贫穷,自阉了想要进宫做太监。

太监的选补,清廷有严格的规定:必须有因年老或死亡出宫的太监,才能替补新人(暗地里还要花钱运动)。

郭滏没有钱财,没有门路。寒冬腊月,他饥寒交迫,一下扑倒在大街上,幸亏遇上了锦衣卫百户张万石。

张万石就是兴明岛上的老张头,他进京布设锦衣卫情报网,顺手救活了郭滏。

郭滏死里逃生,进宫的心也就淡了许多。再经过老张头一番洗脑,郭滏的思想立即发生了180°的大转变,立志要做复兴华夏的革命者。

郭滏已是残疾之人,王谢堂觉得应该物尽其用。他让老张头花费了一点钱,买通关节,把郭滏送进紫禁城,成为咸丰身边大太监刘多生的徒弟,后又被送到了兰贵人。

郭滏在内宫太监里排辈兰字,序号郭兰福,人称小福子。

“刘多生,您这当师傅的,也别怪小福子他们。”懿嫔用轻轻柔抚自己的大肚皮,“我这是七个月的身孕,就需要活动活动筋骨。”

那拉氏选秀进宫后,虽然被封为兰贵人,但她一直遭到其妃嫔的压制,为咸丰所冷落。

幸亏小福子牵线搭桥,那拉氏靠着南方小调撩逗咸丰,才一举获得了圣心。

所以那拉氏对郭兰福非常关照。虽然小福子才十八岁,却被她视为命中一个福星。

火通明的乾清宫,懿嫔那拉氏关切的问道,“万岁爷还在批折子吧?圣上这几天肝肺火旺,我熬了一碗雪梨百合汤,特地给他送了过来。”

“别提了,军机大臣们在里面呆了一下午。”刘多生面生焦虑,“圣上又憔悴了!”

乾清宫东暖阁内,地龙烧得火热。

彭蕴章桂良穆荫肃顺等军机重臣全部跪伏在暖榻前面。

“花费两年功夫,耗费江浙无数钱粮打就的江南大营,一夜之间竟然就没了,向荣果是误国!”

咸丰盘坐在暖榻上,手中拿着一份奏折,双手不住的颤抖,嘴唇哆嗦地说道,“拟旨!将向荣就地革职拿问交回京城,让兵部刑部从重议处!张国梁革职留任,告诉他要是再出纰漏,向荣便是他的榜样!”

“皇上~皇上!这太过严厉了!”

彭蕴章已是一头白发的老人,他一听就急了,俯伏在地连连磕头,“因为各地烽火连绵,向荣需要分兵援助镇江高淳徽宁等处,紫金山大营兵力抽拨过多,存营不满五千。金陵各路敌军纷集,以至寡不敌众,大营失陷。”

彭蕴章是文渊阁大学士,同时还管理工部及户部三库事务,充上书房总师傅。

“启禀圣上!向荣有功有过,应当予以抚慰。”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桂良也连连磕头,“溧水句容如今已经为粤匪占据,向荣退兵丹阳,也是为了扼守要冲,保卫苏州常州不失。”

桂良知道,向荣自受任钦差大臣,建立江南大营以来,历时三载,虽未能克复金陵,但对阻扼太平军向苏常发展,威胁天京太平军的安全,确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如果向荣被拿下,这江南的战事将交付给谁啊,难道要自己去江宁城下督战吗!

“一派胡言!”年青的皇帝两眼喷着怒火,额头青筋暴现,案台上的奏折笔墨都被一股脑的掀翻在地。

“江宁城下曾经积聚有十余万官军。朕早就执下严旨,让他们悉心堵防,痛加剿洗,现下你们竟然告诉朕,说是紫金山大营兵力被抽拨过多,存营不满五千!你们你们……”

一句话没说完,咸丰帝嗓子一甜,他随手拿起一块白手帕,捂住嘴唇。

“嗯哼!”一口鲜血吐到了手帕上。

大的一滩鲜红,咸丰顿时有些头晕,身体摇摇欲坠。

“皇上!皇上!皇上……”

暖阁内顿时乱成一团。

“你们先出去!”暖阁门口响起了懿嫔冷峻的声音。

个风姿绰约的宫装丽人走了进来,彭蕴章桂良穆荫肃顺等军机重臣慌忙退了出去。

懿嫔那拉氏组织宫女太监又是掐人中,又是揉胸膛,总算让咸丰喘过气来。

顺了口气之后,咸丰斜靠在绣黄靠枕上喘息不已,“你…这么沉重…身子,怎么…到前朝来了!”

“还不是担心…担心圣上肝火肺火太旺!”那拉氏轻轻抚摸了一下肚子,泪珠含在眼眶中,“陛下你这么劳累,假使损坏了身子,让我…和我那肚子中的孩儿…怎么是好!”

说着,懿嫔亲手奉上了雪梨百合汤。

咸丰一连喝了几口,方才喘息凝定,“还不想因为因为前朝的事儿,湖北曾国藩剿匪不利,江南局势已然全部糜烂了,朕一时情急…”

懿嫔开解道,“臣妾幼时曾听人说书,说宋仁宗是赤脚大仙转世,他投胎降生之后,感悟人家乱象,每日啼哭不已。于是太白金星下凡,来到宋仁宗面前,在他耳边说了八个字。”

咸丰点点头,“文有文曲,武有武曲。”

这是水浒传上的故事,咸丰早就听过。他不由叹了口气,“谁又是朕的文曲,朕的武曲!”

“陛下要耐心一点。”

懿嫔娇嗔道,“想哪文曲武曲早就下凡,也许就是御前的能臣干才,也许就是战斗在大江南北的忠贞之士。只要假以时日,他们一定会脱颖而出,辅佐陛下,肃清寰宇。”

彭蕴章桂良穆荫肃顺等军机重臣全守候在暖阁外面。

这时,一个军机章京带着几个小苏拉急匆匆的走来。他们送来了几份六百里急报,“中堂…中堂…,向荣没了!”

“向荣没了!”彭蕴章桂良穆荫肃顺全跳了起来,你一份,我一份,抢过奏折就来。

“这是两江总督怡良的奏报,说是向荣于二十六日在丹阳营中病故。”

“这也是两江总督怡良奏报,说是粤匪伪燕王秦日纲部,二十七日击破丹阳大营,已经逼近常州城下。”

“这是浙江巡抚何桂清的奏报,说是粤匪陈玉成李秀成部从皖南入浙,二十五日占领安吉。何桂清已调林深河从宜兴回师,退防湖州。”

折,彭蕴章叹息道,“苏南已然糜烂,林深河千万要保住浙江,绝对不能再乱!”

“料敌须从宽,预己须从严!”桂良立即反驳道,“林深河部从宁波奔袭浙西,又从浙西奔袭江南。他们刚行军赶到宜兴,又立即回师湖州。林深河虽然奋勇,只是浙军已是疲惫之师……”

这局势变化太快了!几个军机大臣全都面色凝重。

军情紧急,肃顺知道咸丰已经没了大碍,立即找上了刘多生。

“陛下!”刘多生轻轻的走进暖阁。

见此形状,懿嫔赶紧躬身行礼,走了出去。

咸丰叹了口气,挥手把彭蕴章桂良穆荫肃顺等军机重臣招了回来。

“传旨!着两江总督怡良暂行署理钦差大臣关防,”咸丰脸色冷峻,“命提督衔福建漳州镇总兵官张国梁,帮办钦差大臣军务。着张国梁戴罪立功,务必守住苏常,保住漕运,否则就地革职拿问!”

“命林深河就任浙江提督,着他务必守住杭嘉湖,不使粤匪糜烂浙江。”

“皇上英明!”肃顺跪伏在地,“江南兵力不足,应该从陕西山西福建广东调兵。”

“可!”

谈完军情,咸丰沉吟片刻,“遽闻向荣溘逝,朕非常痛惜。披阅向荣所遗奏章,没有片言片语谈及家事安排,足可见其忠贞义愤,公尔忘私。”

他停了一下,继续说道,“着恢复向荣提督原职,赏还花翎,赏给一等轻车都尉世职。任内一切处分,全部取消。”

“皇上圣明!”

“圣明!”咸丰苦笑着,“彭爱卿,你文笔最好,帮朕草拟一份罪己诏吧!”

本书来自  /book/html/16/16942/index.html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