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四章 孔夫子在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火灵儿的涅槃传承庆典就在天庭‘土豪与富婆’们的恭贺下圆满的结束了。
  
  凤舞在送走天庭的一干人员后,就带上火灵儿进入了真凤一族的修炼密地进行修行,争取早日培养出一只凤凰圣人。
  
  …………
  
  洪荒大地,大周镐京,有一个名叫孔子的人出世了!
  
  孔子,鲁国人,周游列国后,门生弟子遍布各诸侯国,有三千门生,七十二贤的美誉…………
  
  大周藏书阁,发生了一件不为外人知道的事情……
  
  事情是这样的,太上老君的化身李耳,在大周的藏书阁当‘管理员’,博览群书,知识渊博,自称是他门下弟子的人也是很多。
  
  这一日,作为李耳的门下弟子之一的孔子来到了藏书阁后向李耳行学生礼,然后问道:“老师,弟子想要把《仁义十二经》收录到大周藏书阁。”
  
  李耳道:“仲尼,你要我说你什么好,做人要戒骄戒躁,不要像一些人一样好大喜功!要得而不骄,失而不馁。”
  
  孔子道:“老师教训的是。”
  
  老子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也不想想,他现在是大周司空,俸禄不要太多,吃饱喝足了,当然一副道家高人的模样!
  
  孔子呢?孔子可是而立之年!
  
  三十岁左右的年纪,谁不想功成名就、萌妻荫子?
  
  孔子小的时候,随母亲颜氏过了多少颠沛流离的生活?
  
  所以孔子心中其实是很反感老子表面‘伟光正’的这一套的。
  
  周室后来政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动,老子支持的当权派被孔子支持的反对派打败。
  
  孔子坐上了当初老子的位置,周游列国,开始传道天下,门生遍布列国。
  
  老子做学问只是独善其身,孔子做学问却是广而育人,高下立判!
  
  其实老子的自私是有原因的,那就是玄门道家修仙,只是为了自己的强大。而孔子开创儒学流派,教化天下,使人知书达礼,社会进步发展,善莫大焉!
  
  随着孔子的名声越来越大,老子又是周室失败者的支持者,没有脸面的他只好在化身行将就木时写下了为自己争辩的遗书。
  
  不是老子不想整死孔子,实在是孔子背后也有靠山,不过可能孔子自己也不知道而已。
  
  孔子的靠山是谁?
  
  孔子推崇礼乐,推崇治国安邦的理念,其实就是把人道真正发扬光大的凡世文圣,他的靠山就呼之欲出了,那就是华夏人文初祖轩辕圣主!
  
  轩辕圣主是巅峰天道圣人的实力,老子呢?老子只不过是大成境大道圣人而已,差距不要太大!
  
  这样的情况下,太上老君敢出手一下试一试?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老子的遗书中借用了《太一经》的大道理论来为自己的名声辩解,可惜,你太上老君这是落了下乘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是,天道贵弱不假,可是天道,也就是洪荒本源意识也希望洪荒越来越繁荣,提升洪荒世界的体量,不是吗?
  
  儒家第二位先贤孟子就曾提出‘君为轻、民为贵’的思想,人民是值得君王重视和保护的人,可是不代表君王不希望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强大吧?
  
  上述两个例子就是对老子遗书‘无为而治’最好的批判!
  
  而太上老君的化身老子在大周尸位素餐,空在其位,不谋其政,还美其名曰要‘无为而治’,按照他的逻辑,大周的君王真要是那样做了的话,国将不国!
  
  孔子就提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观点,一个国家‘无为而治’的话,到底要听谁的?
  
  所以,一个国家必须要有统一的信仰,这个国家才有希望!这也是孔子最值得让人敬佩的地方。!
  
  所以孔子在凡世的一生都是在传道授业中度过的!
  
  当然,玄门道家的‘无为’思想也不是一无是处,对于个人来说,‘无为’,就是清心寡欲,利于个人的修养和在修行中悟道。
  
  但是老子把‘无为’的观点用错了地方,所以他悄无声息的死了还好,死了还在为自己的名声而辩,岂不是说他也很在乎凡世之人对他的看法?
  
  那么我们结合孔子向他推荐把《仁义十二经》收录入大周藏书阁的事情一对比,到底是谁在愚弄世人?答案呼之欲出了吧?
  
  至于【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其实那不是太上老君的化身老子,那是太上老君的本尊或者是他的分身。
  
  大家可以想想,一个行将就木的凡世老人,还能够一派仙家高人风范的骑牛西去吗?这可能吗?
  
  化身是来人间体验悟道的,分身才具有本尊部分战力,不可混为一谈!
  
  化身可化千千万,分身却是只有三个!
  
  不过孔子也做了‘一些事’,那就是‘遗失’了华夏上古之时的很多典藏,这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对于成道(也就是成为神、仙)的人来说,影响不大,可是对于华夏凡世的人文传承却是一大遗憾!
  
  作为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孔子来说,当时也是为了更好的推行儒家思想,好让其他人断了借天庭与玄门道家来影响他治世理念的推行。只能说是属于不得已而为之吧!
  
  这也是后世很多人说《山海经》等书是无稽之谈的原因。因为典藏传承断代了,他们想不通,理解不了,就说《山海经》是无稽之谈。
  
  《山海经》真的是无稽之谈吗?我只能呵呵了!
  
  华夏‘天纵之圣’、‘至圣先师’孔子的一生,确实称得上为人师表的典范!
  
  其实孔子能够成为华夏民族的至圣先师,从出生就有了先兆!
  
  孔子出生后与大多数人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呢,那就是一般人的额头都是饱满的,可是我们的孔夫子就不一样。
  
  孔夫子的额头是凹陷下去的,这寓意了孔子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先兆,也是他能够成为儒家始祖的‘先天印记’!
  
  孔夫子在对称洪荒世界的后世中,其名声是越来越大,究其根本,他利于国家的治理,受到了每个朝代当权者的极大推崇!
  
  孔夫子,一代至圣先师,名副其实,值得凡世之人景仰,也值得后世之人学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