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七十章 尸殍于野 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赖世代屯田之功,并州这些地方军民共屯田,粮食产量仅次于河东等产粮大地。
  但是,六月以来,风云突变,老天爷居然降下了蝗灾。
  虽然丁原的命令下得及时,总算及时扑灭了蝗灾,没有让其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加起来各郡的受灾田地也就几万顷的样子。
  说句实话,若是放在往年,这根本无伤大雅,各郡的平仓甚至只需要漏一个口子,靠各郡自己的修复能力就能轻松摆平。
  然而,当郡守等人想开仓放粮救急的时候,才愕然的发现,原本满当当的平仓,竟然只有不足五十万石存粮,不及鼎盛时的一半!
  一旦下令开仓,朝廷必然就会知道,并州各郡的粮仓出了问题!
  这怎么能行!
  这时候嘛,就要使用官僚的手段,这些手段,两千年来都没什么变化,一有事情,就把屎盆子扣到了天灾人祸上。
  天火流星,精准的干掉了九郡的平仓。
  说出去能笑倒一大片旁观的人。
  ……
  晋阳外,不断的有剧烈的咳嗽声,有几个士卒,无力的背对背依靠着,不断的咳嗽,面色赤红,额头青筋暴起,干咳得连嗓子都有些嘶哑,他们双眼都是布满了血丝,艰难的呼吸着,显得格外的难受,众人也只是觉得他们在巡防时受了伤,没有人去理会。
  毕竟,这时候可是流民暴动的最高峰。
  突然,传来一阵阵的哀嚎痛哭声,屯将心里有些不悦,立刻起身,走出了帐篷,帐外,诸多士卒都在痛哭着,后退着,仿佛前面有什么大恐怖一样。
  正在远处巡逻的屯将也被他们的惊呼声,痛哭声吸引而来。
  “这是怎么啦?”
  “全死了啊,手脚受伤的兄弟们全部死了!!明明伤不致死,却没能坚持过去!”
  屯将闻言,往躺着人那边一看,却瞬间让他毛骨悚然了起来!
  他们面色赤红,双眼肿的睁不开眼,声音完全嘶哑,发不出声来,用力挠着自己的脖颈,眼泪忍不住的流着!
  有一些人口中的白沫还没有吐完,浑身还止不住的抽搐着,身体却已经渐渐僵硬了起来!
  屯将心知不妙,这些人肯定是遭了瘟了!
  屯将连忙疏散众人,然后将这些伤的,死的统统一把火烧了。
  随后,往他们巡逻的地方找了过去!
  屯将放眼过去,他们巡逻的一路,近乎都是被百姓的白骨所铺成的!
  这是吃了多少人?!
  怪不得要遭瘟了!
  屯将不敢隐瞒这里的情况,连忙汇报给了郡尉,郡尉同样不敢隐瞒,连忙查看死亡人数,随即上报给了刺史丁原。
  丁原看实在是隐藏不住了,方才以蝗灾的名义上报了雒阳。
  ……
  赈灾!
  赈灾!
  就这样放弃了吗?
  刘辩独坐在嘉德殿里,颓废的捏着帛书!
  救?
  拿什么救?
  雒阳都过得紧巴巴的,拿什么去救并州?!
  不救?!
  不提并州的重要性,单论并州自古就属于诸夏之地,刘辩就不能放弃!
  当然,直接一点,如果能收回河东,刘辩自然就不用着急了。
  但是……
  河东现在是董卓的地盘啊!
  所有的一切,都令刘辩陷入了暴怒之中,一时间,整个雒阳官场惶恐不安!
  雒阳绣衣使者四处横行,短短三日内,接连抓捕了三十多位跟这件事情有关联的官吏。
  同时,刘辩急调丁原迁长安令,皇甫嵩接管并州,为刺史。
  曹操假节钺,带领新练的兵马,押送赈灾粮食,同时,掌管并州农牧,监查并州贪污。
  如此一来,整个北方的官吏们,都明白了朝廷的意思了,他们全部都迅速的投入到了政事之中,哪怕是平日里一些只与好友饮酒论诗,不通半点农桑的官吏们,也是纷纷前往各个乡野耕地,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这让幸存的百姓们都有些愕然,随后又听闻了刺史被迁的消息,随即都恍然大悟。
  曹操带着天子节,让地方各郡举奏刺史、郡守,国相,县令等贪残害民者。
  要举奏的这些可不同于往日的官吏,这些可都是两千石的大官,尤其是,还涉及到了刺史郡守,此令一出,天下郡守之类,纷纷心惊胆战,铲除郡县里的害民之贼,又纷纷上奏庙堂,表达忠心,令人没有动手借口。
  曹操干的利索啊!
  一出上计,直接就清除了数十位千石的官吏!
  所谓‘上计’,其实就是一种源于战国、兴于秦汉的地方官吏政绩考核制度,地方长官每年都要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项编造计簿,亦名‘集簿’,遣吏逐级上报,奏呈朝廷,朝廷据此评定地方长官的政绩。
  将屯田的成效与否纳入地方官吏的政绩考核,无疑是对地方郡守,县令,尤其是对那些农曹掾形成制度上的督促。
  这本来是件提高行政效率的好事,却很容易夹带别的用心。
  比如,曹操。
  屯田的成效呢?
  什么?成效被吃了?!
  你去死吧!
  曹操为了表现对这件事情的重视,为了达到皇帝欲加深中央对地方掌控程度的预期,刘辩特意从作为中央官员储备的科举士子中挑选了足足十名门庭背景恐怖的士子徙边为官。
  同时,绣衣使者全部出动,将一切不干净的大家族监视起来。
  这其中就包括了郭氏,王氏。
  刘辩强令他们放奴屯田!
  天子诏行屯田,本是为了招募流民,不使其断绝生计。
  朝廷一旦将这些奴仆佃户们其纳入屯田,本来没有田地或者地少的倒还好说,地多的却未必情愿,若是刘辩强令施为,势必会闹起民怨。
  当然,更重要的是,自古皇权不入乡。
  刘辩如此行为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地方三老豪杰,唯世家之命,而百姓多愚钝,世家亲操舆论时风,世家几乎有凌驾在皇帝之上的趋势!若是一个不慎,动摇的,还是大汉的根基。
  而让他们自己来放奴仆佃户,作为实施者的刘辩只需要规定一个数字,逼着他们去放,其中的度就有了把控,既不会反噬到刘辩身上来,也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