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一百七十四章 请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拿地图来!”
  
  押送着苏义等数十人入了大牢,王昭吩咐道。
  
  马上就有人拿着一副随身携带的画在布帛上的地图,将之摊开在地上。
  
  王昭看了看地图,用手比划了一下,问道:“诸君,若沿河而下,从河东几日可到雒阳?”
  
  “快船的话,大概半日……”
  
  有人回答道。
  
  半日,王昭深吸了一口气。
  
  他知道,假如他不妥善处理,把这事情搞定的话,他就有大麻烦了。
  
  一郡之地,大小官吏数千人,郡内兵丁数万人,而今该抓的头目都抓了,该处置的豪绅们也都处置了,然后带来的后果就是河东宦场直接空了!
  
  这个后果王昭有可能承担不起!
  
  想了想,王昭对左右吩咐道:“苏义贼子,决计不可放纵,否则,这天下就要乱了,临行时,国家叮嘱,汉家向来就不知道妥协二字为何物,若是敢威胁汉使,杀!
  
  而今,不仅是苏义一人,就是河东郡内攀附其的大小官吏,也统统要明正典刑,义正国法,非如此不足以威慑后来者!”
  
  众人闻言,齐齐对王昭恭维道:“明公英明,所思所虑,皆以社稷为重,国家为重,臣等谨为汉家社稷拜之!”
  
  河东,介山
  
  自春秋以来,每一个来到河东的官员、贵族、皇室成员,介山是他们必须要来的一个地方。
  
  因为这里有介庙。
  
  介庙之中祭祀和供奉着春秋时期最有名的忠臣孝子介子推。
  
  这么说,昏庸残暴如秦二世那种皇帝,到了河东,都懂的亲自上介山祭拜介庙,封介子推为介候,裂介山为其封地。
  
  官方与民间,对于介子则更是推崇备至,介子推在中国的地位,大体上相当于后世的屈原与岳飞的合体。
  
  一个很明显的证据就是华夏这时最重要的节日:寒食节就是为纪念介子推而诞生的。
  
  每年的寒食节,汉家天下,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家家不生火,人人吃冷食,以纪念介子推。
  
  即然王昭带着天子节来了河东,不来祭祀介子推,怎么说都说不过去。
  
  就像现在,王昭登上介山,拜祭介庙,随行的人,临猗县县令卫节,县尉张超。
  
  恭恭敬敬的给介庙尚飨,奉上祭品,王昭躬身一拜,对左右道:“介公忠德,千古传唱,臣领国家诏书,重整介庙,其令临猗县每年都要派专人来此修缮和维护介庙,还要使专门挑选几户忠厚老实之民。为介庙编户,四时祭祀,不得有误!”
  
  “唯!”
  
  一旁小心伺候着的临猗县县令卫节与县尉张超立刻点头,将王昭的这个指使记下来。
  
  王昭点头,下令道:“该处理的也处理了,该拜的也拜了,接下来就该往涑水去了,其令诸君,日落之前,本官要到涑水!”
  
  “唯!”
  
  左右侍从点头称是,将命令传递给了奉车司马,奉车司马随即加快了前进的速度,马车开始陡然出现了颠簸。
  
  出了介山山道之后,就是驰道,道路宽敞,路面平整,因此颠簸感大减,即使如此,王昭也是被颠的脸色苍白,几欲吐泻,奉车司马因此不得不下令减慢速度。
  
  第二天一早,王昭一行人收拾了自身仪容,站在涑水,前方的河岸上就已经挤满了依仗队伍。
  
  一面面旗帜在河岸边迎风招展。
  
  王昭站在船头,看着河岸上站在河东郡守旗帜下的一众百姓,他的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诸君……”
  
  王昭低声叫来羽林郎命令道:“将贼人押送至岸边!”还有什么场面比现在更合适砍下这些人脑袋的?
  
  羽林左监刘和为自己系上头盔上的缨带,扣好锁甲的扣子,然后,配上长剑,在王昭面前,请示道:“请天使出示国家所赐虎符,以备某下令!”
  
  汉制,凡调兵五十人以上,需要天子诏书或者虎符为凭,否则就是非法,一旦现,马上就可以定位为图谋不轨。
  
  王昭闻言,神情肃穆的从怀中取出那枚由国家亲手交付他的玉质虎符,亦躬身,与刘和对拜道:“国家所赐虎符在此,臣王昭谨以此符,授予刘左监,以国家之名,以命刘左监,押送逆贼苏义等人,若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对于刘和,王昭可不敢放肆。
  
  “唯!”
  
  刘和拱手行礼,然后才郑重的接过虎符,行礼道:“臣和谨奉国家诏!”
  
  然后,他起身抽出腰间的佩剑,对着他的亲卫,下令道:“我已受虎符,得国家之命,押送逆贼,若有反抗,格杀之!诸将可愿随我?”
  
  诺!”
  
  数十名全身重甲的卫士重重的拍击自己胸前的甲胄,以军礼答道:“愿从左监!”
  
  然后,数十柄巨型武器被几十名无甲的侍从抬着到了船头,卫兵们肃穆着接过抬来的武器,双手用力的将之举了起来。
  
  顿时,整个战船寒光四射,剑气逼人,整个船头立刻就被杀戮的气氛所弥漫了起来。
  
  刘和带着数百名全副武装,杀气腾腾的卫兵,策马来到苏义的面前,先是冷冷的看了他一眼,然后问道:“河东郡守苏义,你可知罪?”
  
  “死罪死罪,罪官苏义知罪!”
  
  刘和摇头,当初这厮何等的高傲,甚至敢站在当今国家面前,与国家对视,丝毫不落下风,而此刻,这个曾经目空一切的封疆大吏,却如同一个死人一般,跪在他面前,束手就擒,再无往昔的盛气凌人,不过是一个待死的罪人而已。
  
  刘和长剑一指,冷声道:“押赴至涑水旁!”
  
  王昭高举天子节,一步一步走至苏义面前,看着他,厉声问道:“本官代国家问,苏义,你可知罪?”
  
  “罪臣苏义顿首恭问国家万岁万岁万万岁……”
  
  苏义闻言,连忙叩首认罪:“罪臣狂妄,目无国法,虽百死难赎!”
  
  身为官僚,苏义太清楚应该怎么做,他才有活命甚至卷土重来的机会。
  
  按照汉家制度,他很清楚,他先会被移送廷尉衙门,然后廷尉与文武百官商议,为他的罪名定性,然后上报天子,由天子决断。
  
  在这整套流程之中,最关键的是天子的态度,天子想留他一命的话,不管廷尉上报什么罪名,天子都能否决。而假如天子想要他死,那么,不管廷尉怎么为他开脱,他都难逃一死。
  
  那怎么才能让天子高抬贵手?苏义知道,他必须证明自己对汉家还有用。
  
  而认罪,才是第一等的大事!
  
  拒不认罪的臣子,是不可能活命的!
  
  王昭淡声道:“既然你伏法认罪,那么,刘左监,行刑吧!”
  
  “什么?!!”
  
  苏义愣然!
  
  就在苏义愣然的时候,刘和已然吩咐了起来,连带着苏义一干人等数百人,都已经押赴到了涑水旁!
  
  “你怎敢?!本官乃是国家所册河东郡郡守,两千石大臣,非国家下诏不得动刑,你竟敢私杀汉家大臣,你是什么居心?!”
  
  王昭淡笑一声,“似你这种贪赃枉法,罔顾汉家律法,罔顾人命的巨蠹,本官即便今日有违汉制又如何?本官甘愿以本官这一颗人头来换你这位两千石大臣的性命!”
  
  这话一出,不仅是河东百姓,连刘和等人都有些震惊!
  
  似乎是不敢相信一个宦官,竟然有这种决心!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