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一百章 封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康王在胡言乱语,毫无逻辑,在场的大臣无不议论纷纷。
  曾经手握重兵的兵马大元帅,现在竟然成了这个样子,让人难以相信。
  兴许是太过于执着于那皇帝之位,原本唾手可得的地位,却突然间失去。
  这样的打击对于康王来说太过于难以接受吧。
  康王的癔病,让赵榛有所怀疑。
  有一个很有名的计策,叫做假痴不癫,就是装成傻子,让敌人放松警惕,然后在合适的时候在敌人的菊花上戳上一刀。
  比如孙膑,再比如唐宣宗光王李忱,都成功的骗过了敌人完成了反杀。
  赵构有没有这么聪明,赵榛不确定,但赵榛可不会因此放松警惕。
  虚咪着眼睛和那赵构对视了一番,赵榛露出了关怀的神色。
  “九哥!你怎么成了这样,还不快给九哥松绑。”
  绳子被解开,赵构一蹦一跳的从马车上下来,留着口水,笑呵呵的看着一众的大臣侍从。“朕是皇帝,你们怎么不跪拜!好大的胆子,来人呐!将他们拖下去廷杖二十!”
  疯掉的赵构,把自己彻底带入皇帝的身份,但没人将赵构当做皇帝,更没人按照赵构的要求去做。
  直到赵构一点点向赵榛身边缓缓有去。
  “保护陛下!”
  亲兵头子丘庚意识到疯子可能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立刻让亲兵出手,在赵构快到赵榛身边的时候,将其架住,拿下。
  “十八弟!朕才是皇帝!朕!朕!”
  那双目怒视的样子,可见心中的怨念到底有多大。
  “九哥,你竟然变成这个样子,弟心甚痛,甚痛,呜呜呜……”
  说到此,赵榛抹着眼泪,似乎很是悲痛。
  一旁的大臣也跟着垂首,或许是被赵榛那真挚的兄弟之情所感动。“陛下真是仁君啊。”
  “康王如此大逆不道,陛下仍然顾念亲情,这是大宋的第二个仁宗啊!”
  “陛下至孝至善,大宋中兴有望!”
  “幸好陛下胜了,要真让康王这样的疯子打进汴京来,后果不堪设想。”
  下面的大臣如何议论赵榛的,赵榛没听到,赵榛依然很关心赵构。
  “立刻带九哥去找御医,尽力治好康王的癔病!”
  ……
  赵构被亲兵带走了。
  赵榛和众臣也返回了城中。
  康王之乱平息之后,整个宋土也算基本安定了下来。
  但对于赵榛这个代皇帝来说,还是有非常多的后续事情要处理。
  第一个,登基问题,代皇帝终究是代皇帝,还是要正式的封禅,确定帝位的正统性。
  康王被捉,变成了疯子,其他的皇家贵胄都被金人掳走。
  让赵榛当皇帝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当天就有大臣接二连三的上书,请求赵榛正位为帝。
  “天下不可一日无君,代皇帝仁德贤明,众望所归,还望待皇帝及早登基,则我社稷之福,百姓之福也。”
  “臣附议。”
  “国逢胡乱,不可虚位太久,还望陛下及早登基。”
  如果发起投票的话,那么对于请求赵榛登基一事的投票结果应当是全票通过。
  即使不用暗示,大臣们也知道该怎么做。
  “朕本庸才,不宜为帝,然国家动乱,诸贼并起,父兄皆沦于贼手,帝嗣又尽丧于北国,此国家危难之时,又如何能让祖宗的基业毁于一旦。”
  “蒙诸位厚爱,拥榛为君,榛受之虽愧,亦不推诿,便受此帝位,择日登基!”
  “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只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但终究把登基的事情敲定了下来。
  在下面的岳飞已经颇有这激动。
  现在国内的事情,基本已经解决。
  那么接下来就是要北伐了吧!
  北伐干金人了啊!
  外战才能让人热血沸腾!迫不及待了啊!
  关于登基的事情,也并非现在敲定,当天直接去封禅。
  黄道吉日的选择,相关的物什器具的准备都很考究。
  这些都不需要赵榛去操心。
  由下面的群臣去忙活就行了,赵榛只需要到时候提供一具躯体,按部就班的像洋娃娃一样被摆弄一番就可以了。
  ……
  登基的事情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还有一件则是在汴东之战后对于有功将领的封赏。
  早已敲定好的诏书让宦官当着所有臣子的面宣读。
  刚开始封赏的都是一些军队中那些杀敌勇猛,功劳拔尖的士兵或者中低层军官。
  宣读了三四百个对大家来说都很陌生的名字后,无论是赵榛还是群臣都有一种快要打瞌睡睡着了的感觉。
  而那宣读的宦官也口干舌燥的换了两批。
  直到宣读的人名,让众人越来越熟悉,那也意味着,这枯燥乏味的封赏工作,也即将结束。
  中侍郎尚功绪归附有功,封单州团练使,协忠郎,赐宅邸,金银。
  协忠郎王孝忠归附有功,封吉州团练使,守备使,履正郎,赐宅邸,金银。
  两个降将得到的都是不需要履职的虚职,这是大宋一直以来默许的习惯,但相对应的,权力上对武将极为限制,但在金钱上,武官远比文官得到的多。
  尚功绪和王孝忠知道自己在汴东之战出力的并不多,虽然官职几乎没变,但能以降将得到封赏,已经让他们非常满意了。
  立刻向赵榛拜谢,表示他们很开心。
  保义郎张宪护国有功,封扬州观察使,义成军统制,枢密承旨,武经大夫,赐宅邸,金银。
  张宪是岳飞的亲信,赵榛爱屋及乌的情况下,对于张宪的重视也可见一斑。
  观察使和义成军统制是挂名好看的虚职,武经大夫相当于中校级别的军阶,枢密奉旨就是实实在在的有一定权利的武职了,并且还是京官。
  飞升的速度也让众人眼馋。
  宣正郎张俊,归附护国有功,封利州观察使,永兴军统制,宣抚司都统,武显大夫,赐宅邸,金银。
  同是降将,但张俊出力明显,和另外两人得到的东西也不在一个量级。
  张俊心里还算满意,还没有念到的只有岳飞和刘光世的名字了,那两位的功劳比自己大,似乎也无可厚非。
  左武郎刘光世,护国有功,封陈州观察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亲卫大夫,赐宅邸,金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