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27、提嘉晋图穷匕见、迎蒋后暂避锋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群臣听到后面则是互相面面相觑,未曾料想皇帝对于此事,如同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选一个节俭皇后。

  宁可说出过继宗室子弟之事,从而保证大婚一定只能按照五万额度而举行。

  皇帝之意如此坚决,这让朝臣何言之?

  群臣只得缄口不言,同时也无言以对。

  反正此事群臣不大看好,就看当今世上是否真有一个道德高尚之人,愿意做今上国戚。

  见群臣不在发话,朱厚熜图穷匕见。

  已经铺垫如此之久,是该漏漏自己獠牙,震慑群臣一番。

  “予小子昨夜前往拜谒慈寿皇太后,有感皇太后册立之恩,以及国舅建宁侯张鹤龄迎驾之功,故宜允张鹤龄袭昌国公、张延龄晋建昌侯。

  慈寿皇太后爱我,念及天位已定,称‘太祖有训,妇孺不敢插手国事,国家政务,皆有皇帝决之!’故而请朕一决。

  我思天家无小事,此封赏大事,万不敢私自决议,故而请诸公为我一决!”

  朱厚熜话毕,甚至故意看了看杨廷和一眼。

  昨日其有意前往拜见张太后,不只是为彰显孝道,给自己立一个孝子名头,更兼之是要逼迫张太后说出这番话。

  朱厚熜礼貌提出张鹤龄、张延龄二人封赏问题。

  而张太后绝非那种屎壳郎整容——臭不要脸之人。

  是故百分百会故作推辞,说出类似含糊不清之言。

  其本意只是故作谦虚,在二人封赏问题之上,皇帝自己看着办就是。

  但经过朱厚熜一番转述,且故意着重描写“国有祖训,妇孺不敢做主,天位已定,皇帝自决”这几个字上面。

  表示张太后已经还政,让皇帝自处国事。

  这件事,百官亦无法求证,毕竟众人连后宫之门,都无法踏足,又何来求证一说?

  向使真的可以求证,可张太后却确确实实说过此类之言。

  难不成说天子想多了,太后不是此意?

  这显然不行。

  如此朱厚熜一日之内,夺下亲政大权,已然是木已成舟,不得任何做改。

  “臣等以为甚妥,国舅寿宁侯张鹤龄、建昌伯张延龄虽有屡有不法,然此次慈寿皇太后劳苦功高,理应嘉奖!”

  杨廷和自然也没有意见,当即第一个站出朝班,第一个赞同。

  此时他若敢反对,则必然得罪内宫那位愚蠢盟友。

  而且张鹤龄、张延龄二人封赏,他是早有预料,哪怕自己、梁储等人会被封赏,他也心知肚明。

  只是未曾料到,竟然如此之快,且如此之怪!

  这才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他根本不急,治国如烹小鲜,最忌猛火与过度搅动,坏了一锅小鲜。

  日子还长,指不定谁辉煌。

  皇帝眼下固然代表大势,连下数城,可年轻人,必有惫懒一日,那时就是杨廷和绝地反击之日。

  除非朱厚熜,碰到他的禁忌之处,不然他只会不疾不徐,一步一个脚印。

  “臣等以为大善!”

  杨廷和都答应了,群臣还有何话可言?

  且这也是大家早已预料之事,虽然晋升国公有些大方,但比起孝宗皇帝厚待宗室、国戚之举,不过恒河一沙,算不得甚。

  朱厚熜听后微微颔首,心中一丝笑意再也无法掩饰:“嘿嘿,就等着你们这句话,接下来就该让你们尝尝,什么叫神队手不敌猪队友了!”

  “善,就依列位臣工之言,有司速速处理封赏一事!”

  “臣张鹤龄(张延龄)谢圣人恩典……”

  作为国舅的两个混蛋,听到自己被封赏,立即蹦出来谢恩……

  “太后有功于朝,理应嘉赏……”

  朱厚熜也懒得和两个混混多说废话,而是极为正规的措辞,将二人打发回班位,又道:“太后念我居禁中,无法与生母厮见,故允吾遣人前去迎接生母,以全天子孝道,元辅以为该谴何人宣召?”

  杨廷和听完朱厚熜之言,立即心中大骂:“蠢妇,枉我称你有尧舜之资,未曾想竟如此愚蠢……”

  他是真想不到,张太后居然如此蠢。

  此前封赏一事,故作谦虚说出那句话,杨廷和尚且能够忍受,可眼下这句话,他再也忍受不住。

  群臣都在想尽办法,给其夫名位,让皇帝成为其子,届时其依然为国母,所求何物不得?

  竟然被两个爵位就给收买。

  此时杨廷和就像一个,奋力往上爬之人,未想到队友居然将他往下拉,将敌方往上推。

  这让他如何忍受得住?

  百官听到天子此言,便知风波已来,随着天子目光看向杨廷和。

  只见其胸口一阵浮动,双眼血丝布满,圆润的脸上,愈发凸显涨红之色,一晌过后,杨廷和气势逐渐攀升。

  但是不久之后,杨廷和激动之意与呼吸却趋步平缓,一步踏出班位拜道:“太后因大行皇帝骤然崩殂,故而有些神情恍惚,还望陛下勿要见怪。

  陛下生母者,现在宫中,何来请入宫中,周全天子之孝邪?”

  朱厚熜见杨廷和装聋作哑,也没有介意,而是笑着说:“所迎者,兴国蒋太后也!”

  “哦……兴国蒋太后?那确实应该,毕竟抚养圣人十四年,与陛下有养育之恩,礼当请入宫中纳福,接受万民奉养,不知当安置何处?”

  见到朱厚熜说兴国蒋太后,杨廷和就没有丝毫反对之色。

  毕竟此事张太后提议,他无法更改,最重要的是,皇帝既然承认蒋太后是兴国太后,也就意味着跟皇家无关,说明皇帝也听进去了。

  他若再无理取闹,便有可能使事情再次变得棘手,自己无法掌控。

  这对于本身处劣势,只能驴打滚、装聋作哑的杨廷和而言,绝非什么善事。

  朱厚熜本穿越客,对于蒋太后并无太多感情,不过是以其做为杠杆,撬开牢不可破的正德党而已。

  不过其亦不会就此了事,而是另有谋划罢了,京城距离兴国,若是派遣车驾仪仗,且需照顾太后年纪,来回最少数月之久。

  在此期间,朱厚熜有的是机会每天挑事,根本不急于一时。

  如袁宗皋所言一般,尊尚年幼,来日方长!

  执着于一朝一夕,绝非一个合格棋手,反而要耐得住性子,才是最后胜利,于是说道:“诸公若无异议,则内阁可立即遣人,与朕潜邸内侍,前往兴府,至于蒋太后所居住,当可入仁和宫暂住。

  朕还需前往太后宫中晨定,其中细节之事,尔等自议所决便是,只需记住节俭,切勿所耗太过!”

  蒋太后不过是一个工具人,朱厚熜没有必要太过客气,而且国家的确贫困,并无余财给其充当排场。

  同时朱厚熜有意杀杀蒋太后威风。

  从记忆来看,此人虽对原身非常好,不过却有些过于泼辣,必须给她上一课,免得日后仗着皇帝之母,然后坏他大事……

  杨廷和都已然同意,且皇帝亦已拍板,群臣如何刚有意见?

  旋即口宣:“圣人圣明,臣等无异议!”待到朱厚熜离开龙椅之后,再拜:“恭送圣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