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392章 新科考(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午两个小时的考试,对于很多考生来说,度日如年,非常煎熬!

    对于另外一些考生来说,时间却有些不够用。

    就连非常熟悉基层政务的韩文安,也没能完全写完考卷所有内容。

    所幸的是,韩文安有针对性的把后面的大题全部写完了,至于一些理化知识等,暂时放弃了。

    渐渐地,时间来到了十一点整。

    “当!当!当!”

    考场内的钟声也敲响了起来。

    “答题时间结束!所有考生放下手中笔,全体起立,等待收卷!”

    “再有继续答题者,取消考试资格!”

    在监考人员的话音中,一名名考生无奈地停止了答题,开始交卷。

    考场内三十个人的考卷,收上来之后,装到了一个全新的密封袋中。

    在所有考生、监考人员,以及考场旁边两名士兵的共同见证之下,密封袋贴上了封条。

    考卷全部收齐之后,密封袋也交给了士兵。

    士兵随即将考卷,带到了总考场那边。

    全部收完之后,士兵先把所有考卷运送出了考场,随即考场内的考生,也才得以允许离开考场。

    离开考场之后,数不清的考生都在抱怨着:“这是什么考试啊?很多题都不知道是什么,什么力的相互作用,化肥知识,那都是什么啊?”

    “是啊,这哪像是科考?我看倒像是京城大学的入学考试吧!”

    “你见过京城大学的入学考试题?”

    “是的,其中有一部分就是!”

    “还有那考题数量,也太多了吧!我都没有写完……”

    “我都不会!”

    ……

    考生们纷纷抱怨着,脸上充满了沮丧。

    在韩文安走出考场的时候,儿子韩翊连忙迎了上来。

    看着一脸沮丧的韩文安,韩翊连忙问道:“爹,考得怎么样?”

    “有些内容,倒是我擅长的。”

    韩文安深吸一口气,说道:“不过,还有好多题,我也没来得及写完。”

    “没写完,就没写完吧!”

    韩翊安慰道:“爹,你看好多考生连题都不会,别说是写完了。上午考试先不管了,下午还有一场呢。走,先去吃饭!”

    “嗯嗯。”

    韩文安点点头。

    在考场附近,寻了一处餐馆,二人点了一些饭菜,慢慢吃着。

    吃完饭菜,韩文安趴在桌子上,假寐了一会儿。

    到了下午两点,考生开始入场,第二场考试也要开始了。

    流程,和上午一样。

    不过,下午考试的内容,倒是没有上午那么难了。

    下午的考试,除了一些礼仪知识外,就是律法知识、诏书内容,以及朝廷对区社农村的优惠政策知识。

    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默写诏书内容,以及如何向不识字的百姓们,宣传朝廷政策、讲解朝廷政策。

    对于这些知识,韩文安也是非常熟悉。

    毕竟,在东宁的时候,都是做过的!

    在后面,还有两道题是新式公文的书写。

    新式公文,自然是东宁那边常用的。这也是当初东宁官府三令五申要求改革的,对于之前的长篇大论,全部予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式公文。

    对于这些内容,韩文安熟稔于心,自然得心应手!

    很快,韩文安就将整张卷子,全部书写完毕了。

    等到韩文安放下手中小楷毛笔之后,周围还有考生仍然在书写。

    看了看时间,才到下午四点半,还有半个小时才交卷。

    韩文安愣了愣神,心想:我竟然这么快就写完了?

    下午的考试,倒是不太难啊!

    一边想着,韩文安也没有闲着,翻开试卷,开始检查自己书写的内容。

    渐渐地,钟声敲响。

    交卷时间到了!

    和上午流程一样,交完试卷,韩文安静静地站在座位上。

    而周围的考生,纷纷开口抱怨着。

    “完了完了,这一次肯定要落榜了!”

    “是啊,好多东西都不知道啊!”

    “唉,只能明年再考了!”

    ……

    一些考生纷纷议论着。

    旁边一名三十来岁的年轻人,抬头看着面前的韩文安,问道:“这位老兄,看你胸有成竹的样子,想必考得还可以吧?”

    “还行还行吧。”

    听着周围议论声,韩文安心中有些平静。

    不管是上午,还是下午,大部分考生都在抱怨。见识了这些,韩文安也才明白像自己这种情况,恐怕是少数。

    如此看来,自己还是能够通过考试的!

    “这位老兄,怎么称呼?”

    周围的考生询问道:“能否请教一下,如何备考啊?”

    “东宁韩文安!”

    韩文安抱拳说道:“备考一事,也不难。前段时间,《京城日报》上面已经提及了考试大纲要求等事宜。另外,考试范围大体上都在京城政务学校的教材中,这是上午考试的内容。至于下午这一场考试内容,一部分是在教材之中,另一部分则是在朝廷政令上面,这一部分还是要注重平时多看书看报,尤其是《京城日报》。很多时候,朝廷政令会在《京城日报》上面刊登全文,通报全国,这些都是平时积累。”

    “唔,韩老兄言之有理!”

    身边的考生纷纷点头。

    一名考生看着韩文安,问道:“上午考试,诸如那些农田水利、百姓纠纷等知识,又是从哪里得来的?像我等一些不事农桑之人,很少了解啊。”

    “是啊是啊,好多东西也不懂啊!”

    周围考生纷纷说道。

    “这个嘛,”

    韩文安微微一笑,说道:“陛下曾经说过一句俗语,不知道诸位有没有听说过。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这句话,虽然很通俗,不过却蕴含着深意。我等参加考试,自然是为当官。但是当官为了什么,为的乃是天下百姓!若是我等连体察民情、了解百姓生活疾苦这等事情都做不到,那还当什么官啊?因此若是诸位真要当官,就要体察民情、了解百姓生活疾苦,只有扎根区社农村,方能了解这些事情,也才能够通过考试。”

    “这……”

    一些考生恍然大悟。

    韩文安看了看诸位,说道:“韩某告辞!”

    说着,韩文安离开了考场,朝着外面行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