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六十五章 灾荒连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金秋本来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希望的季节。但三个月滴雨未下的中原大地,早已经是赤地千里,百姓易子而食者不计其数。

    无数的百姓逃离家乡,涌向运河两岸,向着富裕的江南方向乞讨求活。永城近一个月来,也足足涌进三万余口流民,这些百姓无不是饥寒交迫,眼巴巴的眼神充满渴望与无奈。

    永城虽然也处在中原地带,但却靠近两淮,加上境内芒砀山脉起伏,又有沱河与浍河贯穿而过,虽然同样遭遇严重的干旱,但作为知县的公孙翊,带头组织百姓修建水池沟渠进行抗旱,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干旱带来的灾害。

    尤其是公孙翊推广种植的红薯,因为耐干旱,加上永城肥沃的土地,长势却是十分喜人,再过上一个月就会迎来收获。

    通过摊丁入亩以及造田登记普查,永城一共得三万倾耕地,其中一万倾水田,两万倾旱田。但在公孙翊推动的新政刺激下,那些被藏匿而重新获得户籍的百姓,开始大肆开荒耕地,仅仅月余就新增一万倾耕地。

    而今年永城红薯种植面积超过一万倾,玉米花生等农作物近五千倾,这样高效的耕种,无疑将会大大提高永城粮食的收入。

    这不旱地第一季的玉米收获,就高达数万石粮食,比之往年足足提高了一倍,而还有接下来的秋粮以及红薯收成。

    所以即使面对涌入的三万流民,公孙翊因为手有余粮,而没有丝毫担忧,反而大喜过望,因为永城正在大搞水利建设,正需要劳动力,而本地的百姓因为忙于农活已经乏力,这批流民正好填补空挡。

    “二哥,这批流民我交给你,你把他们编成十个大队,分别在沱河以及浍河上中下三个位置,建好储水库,以及灌既沟渠,同时你要挑选五百精壮,作为护卫队。凡是参加劳动的百姓,每日不但可以吃饱肚子,来年还可以分派耕地,允许他们在永城安家落户。”今年永城之所以能够抵抗旱灾,就是前期修建的储水池以及水渠,为抗旱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而公孙翊的下一步是准备把之前的储水池进一步修建成水库,引用河水修建一个个灌既水库,这将会进一步改善农田灌既的问题,既能抗旱,同时也能防洪,甚至还能养鱼以及鸭鹅等畜牧,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李岩现今虽然没有正式的官身,但在永城他的实际权力却不小,因为他是民团的总教头,永城两百多名民团成员,全部由他调配驱使,如今要是再成立一支五百人的护卫队的话,那他手下的人手就会增加到七百多人,这样就会形成一支不小的军事力量。

    “三弟放心,二哥明白。”私下里已经结义为异姓兄弟的公孙翊,李岩,宋献策三人都是兄弟相称,在公共场合,三人又保持着距离,彼此称呼官职。

    李岩现今是民团总教头,宋献策则被公孙翊任命为师爷,负责协助自己处理县里的公务,虽然他这个师爷只是幕僚身份,并不是官身,但如今宋献策已经全面接管县里的大小政务,俨然成为了县里的二把手。

    县丞张洪与主薄胡尘二人,被他指使的团团转,可偏偏二人还没有半点怨言,甚至还带着点巴结的意味,可见宋献策御人的手段。

    县里既然大搞建设,自然要用钱的地方不少,而钱从哪里来呢?公孙翊肯定不会去盘剥百姓,那就只能拿县里为富不仁的乡绅官绅开刀,但这事他这个知县同样不能出面,因为这于官声不利,容易引起骚乱。

    所以做恶人的事,公孙翊直接压在了试百户唐通身上,既然他是皇帝派来监视自己的,那么自然不能让他闲着,也不能让他过的太舒服。

    为此公孙翊直接给了他一个命令,对那些狗大户挨个的查,只要有任何违法犯纪之事,立即拿下,一旦招供就直接抄家。

    若是有人来说情,公孙翊就会出面周旋一二,让对方出钱买命,这一手红脸唱的他在永城的官声那是一片叫好,而试百户唐通则成了人憎鬼厌的酷吏。

    对公孙翊这一手,官小一级的唐通那是有苦说不出,这不近来他直接躲进了勾栏之内,也不来见公孙翊,所有大小差事都交给心腹高力其负责。

    而投向公孙翊一方的锦衣卫总旗李安兴,小旗官于季、陈子林等人则被公孙翊派出去打探周边消息去了,因为近来有风声传来,李自成率领一股轻骑,从均州方向杀入南阳,有大举入侵河南的倾向。

    而历史上今年秋冬时节,李自成部因为被督师杨嗣昌连败数场,被逼无奈之下,抛弃家卷辎重,率领军中精锐杀出明军的包围圈,切入遭遇百年未遇干旱的河南,并且打出了‘均田地,免徭赋,’的口号。

    以至于百姓争相追随,一路高歌:‘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而随着这广为流传的歌谣,让原本在两湖川蜀一带被明军打的大败的李自成叛军,滚雪球似得的壮大了起来,短短的几年时间,就一路凯歌的杀进了大明首都。

    永城只是一座小城,虽然不起眼,但也并不排除李自成的叛军会杀过来,所以未雨绸缪,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于季和陈子林都是打探消息的好手,这次他们与李兴安化装侦查周边情况,公孙翊让外甥谢成也跟了去,谢成虽然天生神力,但却不是个精明的人,这或许正是应了那句老话,上帝给你开了一扇门,必然又关上了一扇窗。

    为此公孙翊一直有意在历练谢成,希望他能尽快的成熟起来,将来也可以替自己分忧。

    说起来谢成上次回老家新城,不但圆满的完成了公孙翊交给他的任务,也给他带回了一些他迫切需要的消息。

    首先父母和奶奶身体安康,几位姐姐家人平安无事。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卞玉京、红娘子五女相处融洽,也各自给他写了回信。

    自己那个妹子赵灵儿,虽然生着自己的闷气,但同样给自己写了一封信,强烈的表达了要来永城的愿望,为此公孙翊特意给她回了信,让她年底与柳如是等人合计好,要是路途安全可以前来永城团聚。

    柳如是的信笺中除了思念之情外,更多的是内容是叙述金陵的香水肥皂生意情况,眼前香水肥皂生意已经遍布江南各地,日进斗金不为过,但她也发现刘永墨与黄和存在挪用资金的嫌疑,并且询问该这么办。

    公孙翊给予的答复是顺其自然,嘱咐她好好保重自己便是,这笔生意公孙翊的本意就是赚一笔启用资金的打算,现在既然还有得赚就行,至于刘永墨和黄和,都是纨绔子弟,又岂是长久合作对象。

    公孙翊一共写了两封回信,一封给柳如是一封给赵灵儿,给柳如是的信中特意提了诸女,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并表示年底团聚再叙。

    真正的好消息是表哥李武的长风镖局,顺利的打通了岭南的商路,与颜岚已经开始扬帆走上了海上贸易之路,虽然谢成回永城之时,他们才做了两单生意,但盈利却超过了一万两,可见海上贸易利润的巨大。

    十月中旬,永城的秋收结束,府库满仓,硕果喜人。而永城周边各县,乃至河南布政使司治下数十县,却是颗粒无收,请求朝廷赈灾的折子就像雪片般送进了京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