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195章 辽东将门父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轰轰轰……”

    “唏律律……”

    剧烈的爆炸之声,掀起漫天尘土,以及位于爆炸中心的建奴士兵,更是被炸飞而起。

    受到炮火冲击的战马,无不争相惊叫,成为一匹匹惊马,开始不受控制的四处狂奔冲撞起来。

    “怎么回事,这里哪来的火炮……”

    战马之上阿达礼,大吃一惊,双腿拼命的夹紧马腹,双手扯住马缰,伏身马背之上,方才堪堪稳准身形。

    “轰轰轰……”

    紧接着又是密集的炮火落下,把偌大的乐浪城直接给覆盖在炮火之中。

    “有埋伏,快,快撤,撤啊……”

    刚刚率军进城不久的硕托,在短暂的惊诧之下,发现遭遇伏击的他,立刻扬声喊了起来。

    但此刻在炮火的剧烈爆炸声中,他的喊声瞬间就被淹没在炮火的爆炸声中。

    为了彻底吃掉这股建奴人马,公孙翊早已经决定毁掉这座小镇。

    城内的不少房屋周边摆满茅草柴火,甚至还浇上了桐油。

    此刻在炮火的轰炸之下,干柴茅草,瞬间点燃,冲天的火焰,在海风的助力下,熊熊燃烧的火焰,瞬间就吞没了整个城池。

    身陷其中的建奴将士,要么死于炮火,要么死于大火。

    惨嚎声,马嘶声,不断在城内响起。

    伴随着呼啸的海风,很快一股浓浓的烤肉香味便从城中传了出来。

    这一刻,不少明军士兵眼中都闪过一丝不忍。

    显然这不单单只是烤马肉的香味,还有一个个死于战火中的建奴。

    “夫君,妾身尝闻火攻有伤天和,如今建奴既然败了,何不就此生擒敌军,为自己所用呢?”

    站在公孙翊身旁的颜岚,秀眉微皱,心生怜悯的低声劝说道。

    “传令,进攻,投降者免死!”

    公孙翊点点头,一脸平静的收回目光,沉声下达了指示。

    此刻站在楼船船头上的公孙翊,左右站的颜岚和红娘子,都身穿戎装甲胃,头戴兜鍪。

    红娘子习惯性的披着大红色的锦袍,颜岚身披天蓝色的锦袍,二女腰间挎着宝剑。

    与一身札甲银盔的公孙翊站在一旁,二女俨然就像一个威风凛凛的女将军。

    炮火虽然停息,但战争却还没有结束。

    随着公孙翊一声令下,埋伏在城外的各营兵马,蜂拥而至,一边清理战火,一边展开进攻。

    实际上此时城内的建奴兵马,早已经死伤大半,领军将领阿达礼、硕托也死于炮火之中。

    此时城内的建奴兵马虽然还有上万人马,但失去统帅之后,加上又被大火包围,早已经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各营一边救火,一边展开进攻阵势,从四面八方收拢阵势。

    最后一股六七百人的建奴骑兵,在几名身穿甲胃的将领指挥下,顽抗的退到了城北墙角之下。

    陈德、王辅臣、谢成、以及归顺的田见秀、刘宗敏五人率领的人马,步步紧逼而至。

    “我乃大明忠勇候公孙翊帐下副将陈德,现在在给你们一个机会,立刻放下武器投降,否则格杀勿论。”

    陈德五人率领的五千人马,团团围住这股建奴骑兵。

    而两军阵前,此时却倒下数百具尸体,其中两军人马各占了一半。

    陈德也是看到眼前这支建奴骑兵的彪悍,心生敬服之心,所以决定劝降。

    “父亲,我们徐家祖辈皆受大明皇恩,如今不得已委身后金,如今已然山穷水尽,何不重归祖籍,告慰先人乎?”

    军前一名少年,浑身血迹的伏身马背之上,眼巴巴的看着身旁同样浑身伤痕的父亲徐大贵。

    “治都,休要多言,你我父子曾受大金太宗皇帝知遇之恩,岂能再次投降明军,如此反复,吾死后又有面目见太宗皇帝?”

    徐大贵原来是辽东的游击将军,后来被俘投降了皇台极,如今位列汉军镶蓝旗副都统,在建奴军中也算是位高权重的将领。

    “父亲,我们怎么办?”这支建奴残军之所以如此顽强,主要是因为军中有数名大将坐镇,而聚拢在他们身边都是常年的亲卫士卒,人人勇武善战。

    “仁庵,你怎么看?”蔡士英同样也是辽东明军将领出身,说起来他也是在松山战役受伤被俘投降建奴的。

    他的儿子蔡毓荣当初就陷在锦州,这两年未及弱冠便加入军阵,随蔡士英出征经历多次大战。

    像这样徐大贵、徐治都这样的父子从军,在如今的辽东将门世家无疑十分普遍。

    蔡士英、蔡毓荣也是父子关系。

    而这支军中还有一人,地位更高,那就是李率泰。

    李率泰本名李延龄,其父李永芳同样是辽东游击将军出身,且此人是明末第一个投降建奴的大明将领。

    而且据说他的爷爷乃是辽东明军李成梁,这样的家世,在辽东足以称得上是将门世家。

    为树立这个榜样,努尔哈赤亲自赐婚,把贝勒阿巴泰的女儿许配给了李永芳。

    不过李延龄却不是李永芳与阿巴泰的女儿所生。

    他本是李永芳在明朝为官时娶妻生得儿子,直到李延龄十一岁时才被李永芳举家投到建奴帐下。

    此时的李延龄位列都统,乃是军阵职位最高的将领,而且他十六岁就娶了女真宗室之女为妻,在汉军旗中无论是职位还是声望都很高。

    “延龄兄,事急矣。”掌军书记官赵廷臣,本是贡生出身,因李延龄年少相识,得以提携,与书记官身份常为李延龄出谋划策。

    “吾父子二人,深受太祖太宗皇帝厚恩,如今背弃,岂不遭世人唾弃?”

    李延龄如今也不过三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建功立业的大好年纪。

    让他就此尽忠而死,他心中无疑十分不甘,但要投降,心中又有一道坎过不去。

    “放箭,全被射杀!”

    眼见这群建奴没有投降之念,陈德自是不再客气,一声令下。

    “嗖嗖嗖!”密集的箭雨落下,带起一片惨嚎之声。

    “噗呲,噗呲……”

    长箭迎风破甲,射入甲胃穿透肉体所发出的尖锐之声,以及中箭未死的士卒发出的嚎叫声,彼此起伏。

    “降了,我们降了……”

    求一张银票。谢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