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258章 陈近南出任海军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凌河一战,公孙翊亲率十四万大军参战,大战历时一天,全军死伤五万余人。

    前营大将刘芳亮战死沙场,弹药折损七成。

    这一战,虽然称得上大捷,但损失同样巨大。

    两万三千战士死在沙场,两万七千人受伤,暂时失去战斗力。

    建奴十一万大军,仅仅一万五千余人渡河而去。

    战死沙场者超过五万人,投降俘虏三万余人,其中有两万俘虏隶属汉军旗的汉人,一部分是蒙古人,真正投降的八旗女真人,仅仅一千多人。

    摄政王多尔衮被公孙翊斩杀,孔友德等一大批后金将领战死沙场。

    经此一战,建奴主力尽失,辽西之地,尽皆放弃。

    为尽快平息辽东战事,公孙翊并没有在松山城停下来,带着伤的他第三天便再次踏上征程。

    出发之前,公孙翊任命了党守素为锦州总兵,负责安顿城中伤员之事,并收复锦州城。

    此时的锦州已然是一座空城,建奴兵马早已经裹挟城中百姓,财物逃往盛京。

    甚至连广宁城,此时也是城门洞开,城中到处是残垣断壁。

    “二十五年了,正是本王出身那一年,广宁城沦陷,致使辽西各州府,百姓彻底沦为建奴的奴隶。”

    亲率九万兵马西进的公孙翊,在抵达广宁城下之时,望着这座已经沦陷二十五年的大明城池,不由生出了一丝感慨。

    此时的广宁城早没有了昔日的繁华,城内的硝烟都还未丧尽。

    显然北退的建奴兵马,知道广宁城守不住。

    干脆一把火烧了城池,还把全城的能够带走的人丁,财物口粮全部都带走了。

    如今城中剩下仅仅是一些老弱病残。

    “胡心水、赵应元,组织人马,维护城中秩序,救护受灾百姓。”

    公孙翊在陈近南、陈子龙的搀扶下,一步步走上了烧毁了大半的城楼。

    登楼远眺,城外江山如画,草长莺飞,与城内的凄惨景象孑然不同。

    “辽东自古是我华夏的天下,这些该死的建奴,是时候送他们上路了。”

    缓缓收回目光的公孙翊,沉声道:“传令山海关总兵张国柱,即日起担任辽东巡抚,衙门驻扎广宁城。”

    “副将蔡士英担任辽东总兵,徐大贵担任副总兵。”

    “吴汝义、张鼐分别接任山海关总兵与副将职责,接手押运粮草职责。”

    “黄得功,你为盖州总兵,即刻率领本部人马,拿下盖州城。”

    出了广宁城继续向前,不足五天路程,便是后金首都盛京城。

    这一路上道路坦途,后金再没有完整的军事防御堡垒。

    盖州、过去便是海州、金州、义州、东江,出了东江镇便是李朝高丽人的地盘。

    拿下盖州城,也就等于扼控了辽南各州府的咽喉,后金的盛京城,也就成为一座孤城。

    广宁城,在之后的平辽战事之中,将会成为他进攻盛京的大后方,公孙翊大军的粮草必须囤积在广宁。

    这也是公孙翊会任命张国柱为辽东巡抚,并驻军广宁城的原因。

    事实上广宁城,早前本来就是辽东巡抚衙门驻地,只是后来沦陷,蓟辽总督衙门,辽东巡抚衙门才一度内迁。

    在广宁城宿营当天,两江总督李岩送来了浙江近日的战报。

    “三月十七日,郑芝龙五万水师人马,袭击温州府、十九日攻击台州府、二十三日劫掠明州府,二十七日,炮轰杭州府,四月初二,松江、嘉兴先后遭到郑芝龙水师炮击。”

    “我水师在松江外海与郑芝龙水师交战,未能取胜。”

    “现今浙江总兵方国安,参将裘兆锦、林必达等人裹挟浙江巡抚郑遵谦,在杭州城向郑芝龙投降。”

    “今浙江仅嘉兴、湖州、金华、处州等内陆尚在我军手中,臣请求出兵收复杭州、明州。”

    看到李岩送来的战报,公孙翊也是夜不能寐。

    如今大明内外还真是多事之秋,人人都想称王称霸。

    这不由让公孙翊想起汉末曹操曾感慨:“这天下若没有孤,不知几人称王,而祸乱天下。”

    如今他殚精竭虑,一心平辽,企图早日平定天下。

    可偏偏就有那些人,始终不让自己省心。

    郑芝龙在福建俨然就是一个独立王国。

    张献忠在长安自称大西皇帝,控制西南、西北数省,几十个个州府,近千万人口。

    若任其发展下去,必然会成为自己最大的对手。

    湖广之地,公孙翊虽然委任了史可法为湖广督师,前往收复湖广失地,但根据他收到的情报来看,收效甚微。

    因为张献忠此时同样任命了他的义子,平西将军刘文秀为湖广节度使,率领大军屯驻在郧阳,扼控襄阳、江陵之地。

    被这封情报闹的有些睡不着的公孙翊,在陈近南、艾双双的陪护下,再次踏上了广宁城头。

    广宁城虽然距离渤海尚有一段距离,但随着风潮吹来,站在城头之上迎风而立,依旧能够闻到扑鼻的大海的气息。

    “是时候建立了一支威慑天下的海军了。”公孙翊仰望天空,目光彷佛穿透无边的黑暗,看到了大洋的彼岸。

    “主公,末将愿意前往组建海军。”陈近南别看如今才十七岁,但在公孙翊的培养教导下,他已经逐渐成长了起来。

    刚才李岩送来的战报,他自是看到了,此时见公孙翊心有所思,本着为主分忧的心思,他遂自告奋勇的自荐道。

    “你倒是个合适的人选,只是你走了,我这身边,可就又缺少了一个可用之人啊。”说实在公孙翊还真有些舍不得陈近南离去。

    他这几年把谢成、王辅臣带在身边,一直着重培养着他们,可这两个莽夫,却始终不学无术,最终还是成了勐将之才。

    唯独陈近南,能文能武,替自己处理了无数琐事,有他在身边,公孙翊很多事情都不用操心。

    “主公,我观顾炎武精于文书,陈子龙痴迷兵法,张名振善于情报,有此三人在,主公何忧之有?”

    陈近南显然是铁了心要去创造自己的大舞台,直接把顾炎武几个推了出来。

    “罢了,你拿我的令箭回燕京去见方光琛大人,我会上书皇上,钦封你为东海大都督,负责在原来水师营的基础,把海军部给我组建起来。”

    公孙翊苦笑一声,对于陈近南寄予厚望道。

    “谢主公,卑职定然不辱使命。”陈近南恭敬的行大礼拜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