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350章 大人尊国法,还是宗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0章大人尊国法,还是宗法?

    应天府知府衙门,一时间针落可闻。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张异身上,包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当上张异丈母娘的李氏。

    张异和孟瑶两小无猜,也十分疼爱孟瑶。

    可是一个人八岁,一个六七岁,

    压根就不到情窦初开的年纪,更谈不上有什么私情。

    张异一直将小孟瑶,当成妹妹罢了。

    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婚姻大事,本就是双方父母的事。

    张正常更是没有定下张异的亲事。

    李氏还想多说什么,却发现孟瑶在她腰间捏了一下。

    她似乎有所领悟,再看张异的目光,充满感激。

    “你……你……

    你有媳妇?”

    龙虎山的道士,乃是火居道人,这其实乃是正常之事。

    在场众人不是不知道,只是张异八岁的年纪,一般人很难将他和火居道人联系在一起。

    当他这个理由出来之时,其他人也挑不出毛病。

    如果孟瑶和张异有婚约在身,那李氏就是张异的长辈。

    身为长辈,又有身孕在身,还被宗亲欺辱。

    那么暂时寄住在女婿那里,是合情合理之事。

    到此为止,张异也好,李氏也罢,至少在世俗层面,已经无可指责。

    “孟河乃是贫道家中佃户,但为人忠厚老实,所以贫道请他帮贫道管着手下的产业!

    他们全家住在道观,乃是合情合理!

    我与孟瑶妹子青梅竹马,后我父亲入京,见我和妹子两小无猜,就口头和我老丈人约定!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我老丈人被奸人所害!留下孤儿寡母……

    我岳母还有身孕,不管于情于理,贫道自然要收留她们母女!

    圣人言:百善孝为先!

    一来,我岳母被孟氏宗亲欺负,无家可归!

    二来,贫道也担心岳母思虑成疾,带着老丈人的遗腹子一起去了黄泉!

    将岳母接入道观,乃是贫道尽孝,何罪之有?”

    张异目视知府,知府大人哑口无言。

    孝道,乃是儒家立身之本。

    如果他敢说张异这么做不对,那就是自掘坟墓。

    一个八岁孩儿,怎么会有媳妇?

    他还记得,他三十岁的时候,都没娶上媳妇……

    人与人之间的参差,让知府大人感受到了世界的恶意。

    不过,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事情的局面似乎越发脱离自己的控制……

    “且……”

    张异继续说道:

    “小道也知道男女授受不亲,大人大概是没去过我那道观。

    药园子虽然属于清心观,却是彼此分开的!

    平时道观和药园子的大门,紧锁不通!

    我岳母身子骨弱,贫道也在信国公夫人的建意下,请了信任的人来照顾她!

    人是国公夫人请的,她可以为我们证明!

    我岳母名节清白!

    反而是这些孟氏宗亲,为了一己私利,不惜颠倒黑白!

    请大人将这些人全部打入大牢,细细审问!

    以正国法!”

    为李氏洗刷罪名之后,张异接下来将矛头指向这些孟氏宗亲。

    孟家人登时腿脚发软。

    他们的主心骨孟老爷子已经昏迷在地,众人不约而同将目光转向老爷子唯一的儿子,孟武。

    孟武是个四十岁男人。

    “大人,不是这样的……

    明明是李氏伙同这个小道士私吞我兄弟留下来的遗产,是他们的过错!

    我兄弟留下一千两的遗产,这贱妇不但侵吞了,还联合权贵,将我们去讨公道的人都给打回来!

    我等不过是无权无势的百姓,比不上龙虎山的道爷有权势!

    大人明鉴,咱们只是求一个公道呀!”

    他说完,回头怒视前几天的妇人:

    “你们还不赶紧将伤口给大人看?”

    那几个妇人也顾不上羞耻,扯起衣服,露出伤口。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突然出现的一片白,让知府大人气得吹胡子瞪眼。

    不过,他本就有心袒护,转眼就询问张异:

    “孟家老太爷的事情先放在一边,孟家人指责你连同李氏,侵吞一千两银子可是属实?”

    张异点头:

    “那一千两银子,确实在贫道手里!

    我岳母三番几次受到这些孟氏族人的侵扰,这些人为了钱,还在我道观门前泼粪!

    大人明鉴!

    那几个妇人虽然如此,但我却并没有动手!

    这些人说谎惯了,兴许是她们偷人被男人拿了,揍了一顿也不一定!”

    既然对方能污蔑李氏,张异自然也不会跟那些妇人客气。

    一个偷人的黑锅扣下去,这些人又是急得跳脚。

    知府老爷将眼前的一切看在眼中,只是冷笑。

    他一拍惊堂木:

    “既然你都承认吞了孟家的钱,就给本老爷拿下……”

    衙役们冲过去,就要对张异动手。

    张异却怡然不惧,只是反问:

    “知府大人,难道你也要知法犯法?”

    知府问:

    “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张异冷笑:

    “贫道也想问问,大人说,那是孟家的钱,是什么意思?”

    “难道不是,李氏并未留下男丁,这孟河的遗产,自然由宗族支配……”

    知府大人说得理所当然,其他人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张异等的就是他这句话,他继续冷笑,问:

    “大人说的是我大明的国法,还是宗法?”

    知府一愣,这不是一样吗?

    可是他马上明白了张异话中的陷阱。

    如果家里没有男丁,这男人留下来的财产由宗族处理,这事司空见惯,并不值得商榷之事。

    可是如果真的细纠,这件事符合大明律吗?

    知府的脸色登时变了,这个小道士,果然如传说中那般难对付?

    他将国法与基层的宗族传统对立起来,分明是要让知府做个二选一的选择。

    如果他选择宗法,张异就可以说他藐视国法。

    可是如果不支持宗法,这些孟氏族人的诉求,就成为无源之水。

    宗法,是黄泉不下县的前提下,华夏社会基层自然而然形成的法度。

    别说知府,就是皇帝朱元璋本人,也默认过这种行为。

    可是,有些事并不能拿上台面上来说,如果拿上来,那就很难说得清楚。

    张异故意将国法和宗法对立起来,就是要让知府难看。

    国法,宗法!

    知府冷哼: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各自皆有道理……”

    “可大人,如果国法和家法相悖,又当如何选择?”

    张异指着这些人说:

    “孟氏亲族,生前不曾照顾孟河半点,我老丈人乃是遇见小道之后,生活才有改变!

    我老丈人出事,这些人不曾挺身而出,只是冷嘲热讽!

    我老丈人尸骨未寒,他们已经琢磨着如何瓜分他留下来的家产!

    且,孟家老祖宗,还做出违背人伦之事!

    宗亲宗亲,宗族本应该相互帮助,才体现出亲近!

    而不是只会欺辱弱者,若是如此,要宗族何用?”

    张异这番话,引发不小的共鸣。

    宗族这种社会关系,其实说白了还是因为生产力不足形成的。

    因为人无法摆脱群体生存,所以需要抱团……

    而以血脉维系的宗亲,自然成为可以依赖的对象。

    如果人作为个体可以独自生存,宗族存在的基础就土崩瓦解了。

    可是张异也明白,在目前的社会中,并不存在这种基础。

    宗族制是一种无奈,但也不能否认许多人因此获益。

    而生存的压力,让宗亲族老在面对资源分配的时候,他们拥有一部分对族内宗亲的财产的分配权。

    老孟身死,宗亲们觉得收了他的财产再分配乃是天经地义的事。

    可是这种前提必须是,宗亲处世必须公道才行。

    公道二字,最为难得。

    如果宗族族老处世不公,那族内血亲不过是他们剥削的对象。

    而其实,这种现象不是时有发生,是几乎每一个宗族内的弱者都多少感受到过这种剥削。

    只是他们就算求助于国法,国法也没有办法干涉到基层。

    张异激起来的,是弱者对于宗族的怨愤。

    但对于知府而言,自然感受到不到这种情绪的波动,他是宗族的受益者,未来告老还乡,他也必然是族内宗亲族老。

    弱者的呼声,对他而言非常刺耳。

    “贫道想请教大人,哪条国法,允许宗亲对孤儿寡母掠夺?”

    他将孟氏亲族的动作,定义为掠夺。

    应天知府倒吸一口气,这小家伙太难对付了。

    这一番连消带打之下,他已经招架不住。

    知府正要反驳,他的幕僚却赶紧上来,在他耳边说了一句:

    “大人,想想海盗案和陛下在浙江的做的事……”

    应天知府登时,汗流浃背。

    他让众人原地待命,却拉着幕僚走入后堂。

    “大人,您可千万不要中了那个小道长的计,将国法与宗法对立起来!

    大人难道看不出来,陛下如今在整顿基层,保不齐这个问题会成为一个伏笔……

    尤其是,陛下放任浙江民变,一直悬而未决!

    属下认为,大人最好别在这个问题上纠缠。”

    知府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幕僚的提醒,确实有几分道理。

    宗法制度虽然已经执行了许多年,大家也都习惯了这套做法。

    可如果将它放到和国法一般的高度,对于他而言是十分危险的事。

    宫中那位陛下,可不是什么仁慈的君主。

    想要在他手下当官,少不得要步步为营。

    “可如果不给个说法,那外边的小子,不好对付!”

    “大人,要不,算了?

    您不过是个四品知府,其实并不需要招惹龙虎山的人!

    况且这件事复杂,背后隐约牵扯多方,咱们一个不好,可是要出大事的!

    您当初偏要蹚这一趟浑水,是因为此事孟家占理!

    如果他们这点都做不到,大人您恐怕……

    很难维持【公正】。”

    公正两个字,仿佛就是个天大的笑话,在讽刺知府大人。

    知府老爷在内堂来回踱步,焦躁不安。

    “你可知道,应天知府明年要改制……这是朝中一位大人物无意透露的!”

    他突然将话题扯到另外一件事上:

    “应天知府,改府尹,三品……”

    幕僚一愣,他再看知府大人的表情,似乎明白什么?

    “本官坐在这个应天知府的位置上,本来就已经勉强。

    如果从四品到三品,保不齐有人要眼红!

    四品的应天府知府许多人看不上,三品的应天府府尹,可是有许多人盯着!

    如果本大人不做出一些事情来,这明年恐怕就坐不稳如今的位置了。”

    三品,怎么也算是朝廷的大员了。

    从四品到三品,对于许多人而言就是渡劫,过不去,就一辈子都过不去。

    幕僚叹息,大人果然已经被前程迷失了心智。

    “本官如何不知那些孟家人在说谎,他们分明就是见利忘义,那个孟老太爷是不是为老不尊,本官也不在乎!

    甚至,那个李氏有没有偷人,跟本官也没有什么关系!

    本官只知道,如果我办不好这件事,明年的应天府尹,绝对没有本官的份!”

    说到这里,知府已经算是推心置腹。

    他继续说道:

    “如果陛下在应天府,本官也不敢如此胡来,陛下不在,那小子被群臣所厌弃,加上送上门来的孟氏宗亲,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本官若再不拼一拼,就对不住这天赐的机缘了!

    只有将李氏的罪定下来,才能定那小子的罪!

    可是如果李氏是清白的,你让本官如何自处?”

    知府老爷盯着自己的幕僚,目光炯炯。

    “那大人还坚持,因果不沾吗?”

    幕僚想了一下,鼓起勇气询问知府大人。

    “你有什么办法?”

    “大人既然想要往前走,就不该瞻前顾后,须知富贵险中求,您既然已经定下目标,手段就不该太过温柔!

    属下有一策,可让大人乘风破浪,高歌猛进!”

    “什么策略?”

    知府追问,幕僚道:

    “大人似乎还没让人去搜查清心观,如果咱们现在去搜查的话,应该能搜到不少好东西!”

    他特意在“好东西”上加了重音。

    知府大人秒懂:

    “那你速去速回,不可节外生枝!

    记着,此事以我前程为重,让手下人手脚干净点!

    还有,下手知轻重,此事最好不要惊动上边!

    以免,节外生枝!”

    知府想起某位大人物的暗示,此事不能闹大。

    张异本质上,就是一个普通百姓。

    打杀一个普通百姓,只要一个小案子就行,可是弄到太多人注视,满朝文武皆知的话,

    说不定还会步了杨宪的后尘!

    幕僚会意,转身离去。

    一个时辰后,应天府衙的人带着证据回来。

    “来人呀,将离青陌,李氏还有张异,全部给本官缉拿归案……”

    得了证据的知府老爷,意气风发。

    回到大堂,他开始喊打喊杀。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