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一五八章 三桂称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道皇宫,皇太极换了一身衣物,佩带了一把精钢马刀。吴三桂也被带下医治,其他人各回其家收拾烂摊子。代善现在痛心疾首,自己最为仰仗的儿子萨哈廉也死于非命,诺大个盛京如今是人心惶惶。经此一番惊吓,皇太极再次鼻血直流,头晕眼花,卧床不起。
  
      欧阳轩的书信和辽西战报与第三天上午才抵达盛京,看完书信,皇太极再次昏迷与卧榻之上。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即是召开朝会,公开了信件和军报。吴三桂是坐着轮椅来的,两条腿一只手臂都打着石膏,样子甚是凄惨。“吴爱卿这是为何?”,皇太极看着吴三桂凄惨的样子问道。
  
      吴三桂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说道:“这就是臣下所说的侦查性报复,这次不过是一次小小的警告而已”。
  
      皇太极微微点点头,他现在对吴三桂深信不疑。挥手让身边的太监开始念欧阳轩的书信和辽西战报。羽林军第一军完全按照吴三桂所言,只是属于战略威慑性旅游了一圈,不主动进攻城镇,若是有军兵列阵相迎,命运就是全军覆没。不拦截也不会主动进攻,就是这么一种威慑状态。
  
      在朝会末了,皇太极封吴三桂为抚远大将军,领兵部尚书,汉军统领,接替了萨哈廉的位置,追封萨哈廉为和硕亲王。同时下令任何人不得已任何理由进入华夏边关二十里之内,善待汉民,招募中原儒生入朝为官。
  
      偏居山西的李自成厉兵秣马一年后,再次兵出太原,杀入河北,兵锋进展神速,这也得益于南明王朝内部的党争不断,一群儒生面对中原战乱于不顾,在南京朝堂上却行尔虞我诈之事。兵无斗志,将无效命之心。百姓依旧是困苦不堪,朱由嵩的优柔寡断导致了朝政更加混乱不堪。这些儒生甚至将矛头指向了正在河北与李自成大顺军作战的史可法,迫使史可法不得不回京应对,杀了关在牢狱中的其他三个王爷,事情却没有好转,以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人又再次将攻击矛头指向了史可法乱杀明王宗室,就在此时,一个自称是崇祯皇帝太子的朱慈烺,出现在了南京宫门外,更加剧了南明内部政权纷争。朱慈烺被东林党人定为假太子投入监牢,而从李自成手中解救出朱慈烺的左良玉,兵出扬州,直奔南京,东林党人仓皇启用史可法迎战。如今的史可法算是看清了这些酸腐儒士的真正嘴脸,愤然反叛与左良玉合兵一处讨伐南京,杀了朱由嵩,公元一六四三年四月,立朱慈烺为帝,改元洪宪。
  
      朱慈烺继位后,剔除了朝中东林党那些酸腐儒士,任命了一批贤能之人,杀掉了身边所有握有实权的宦官,包括在朱由嵩在位时,权倾一时的卢九德。派左良玉为主帅,讨伐江南各路叛军,史可法渡江,收复江淮之地。同时册封一同被解救的弟弟朱慈炯为淮王。有了前朝太子号召,中原天下再次归心,史可法、左良玉进展也极其迅速,到九月份时以收复了除山西外的大片河山,李自成再次落败逃亡太原。受尽磨难的朱慈烺远比他爹朱由检强了许多,于公元一六四三年九月正式向华夏提出成为宗属国的要求,定都南京。
  
      在阂谷伺候病重任颖的欧阳轩接到南明王朝国书时,犹豫了很久,才下诏若是明王朝废除孔孟儒术、程朱理学,华夏可接纳其为宗属国,若非如此,只能听天由命。而此时盛京也发生了重大变故,皇太极突发脑溢血死了,为了皇位各方势力开始了角逐,忘了中原这一茬。
  
      接到华夏的回复,第一个跳脚不干的就是史可法,在朝堂上指着华夏使臣大骂华夏之民为蛮崽,丝毫没有给使臣面子。那名使臣自始至终都是微笑面对,临末只说了一句:“若不更弦,中原不出五十年必将再次战乱”。
  
      这一点其实华夏上上下下都非常清楚,儒士在华夏也曾经兴风作浪过。被欧阳轩强力镇压了下去,不然按照儒学的中庸之道,华夏那里会有今天,尤其是在华夏的教育体系的核心:质疑和个性创新,以兴趣指导个性发展。这是欧阳轩一千七百年来按照犹太人教学观念制定的华夏教育核心理念。而儒学尤其是程朱理学提倡的中庸之道,则完全抹杀了人的个性和创造力,尤其是对创新的压制尤为严重,这也是为什么四大发明没有再中原大地开花结果,却在欧洲生根发芽。在华夏教育方式采用的是启发式教育,而不是填鸭式。在华夏是绝对不允许任何儒家思想进入教育及公职领域,若是有谁提倡中庸思想,几乎就没办法在华夏立足。华夏国民个性太强,而且注重独立性。
  
      宗属国的梦破灭之后,朱慈烺在史可法洪承畴的建议下向华夏提出了保护国的想法,允许华夏在中原驻军,提出将上海化为两国共管之地。对于此项要求,欧阳轩考虑了三天后,才下诏同意了此项提议,华夏将驻兵上海、洛阳、北京、徐州、信阳、安庆、扬州七地,上海浦东地区化为华夏租界,为周边各国自由贸易区。
  
      宗属国和保护国的区别在于宗属国的每任皇帝都有华夏册封,用华夏年号,相当于华夏一个王国。保护国政体独立,华夏要做的就是保护不受外来国家入侵,不参与内部战争,每年需要交纳保护费。
  
      公元一六四三年十二月,当华夏驻军开进中原驻地时,朱慈烺悬着的心才算是放了下来,派洪承畴领军三万在华夏北京驻军协助下,兵进山海关。吴三桂在得知华夏驻军北京之时,就已经休书南明王朝,请求认祖归宗。朱慈烺很爽快的答应了吴三桂的请降,加封吴三桂为太保,领河北都御使,总领河北兵马。洪承畴接手山海关防务,华夏在此驻军一个师的陆军。
  
      吴三桂反叛的消息传到盛京之时,刚刚达成协议推举福临做皇帝的多尔衮,气得嗷嗷大叫,一口气杀了三十余名汉官。罢黜了百余名人,撤消了汉军将领,统由满人担任将军。加强各军种训练,厉兵秣马准备来年开春一战。
  
      春风得意的吴三桂,再次统领十五万明军进攻山西。利用地形地势,采用围点打援,逐步推进的方式。步步为营,逐次推进,占领一地治理一地的方针,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即将李自成困于太原城中,公元一六四五年三月,经过三个月的围城之战,太原城破,李自成战败后自此不知所踪,中原再次回归到了朱家天下。吴三桂打下山西之时,一场阴谋再次上演。一封呈递到朱慈烺案头的信件成了这场阴谋的导火索,信件来自满清。用的是中原的繁体字,字体清秀。内容即是清摄政王多尔衮嘱托吴三桂夺下河北之地,开关放清军入关。落款为清摄政王多尔衮、济尔哈朗,但却没有印章。看上去属于私人信件。信是由洪承畴擒获的满人身上搜出来,八百里加急送至南京。朱慈烺看着日期和落款,沉思了许久,才问史可法:“此事爱卿如何看?”。
  
      “回陛下,臣下以为,此信不可信。乃是满清鞑子用的离间计”。
  
      “陛下,臣下以为不然。吴三桂原本是华夏军官,领兵半万,不思皇恩。早在先皇时即与先皇、李自成、吴三桂、满清鞑子暗中往来。为华夏神皇所驱逐,先降清,助鞑子进战山海关,袭扰我北京祖地。因谏言献策有功,被鞑子皇帝册封抚远大将军,领兵部尚书,汉军统领。已是位极人臣,却在我大明复国之时翻然背叛先主,投靠我朝。足见此人心术不正,信看似有些做假之嫌,这也正符合让截获之人误以为造假。而不去追究”。一名文官出列说道。
  
      接下来更多的文人出班弹劾吴三桂,史可法看到这里不由得摇了摇头,出列道:“陛下,光凭这些从未上过战场的腐儒一面之词,妄断朝中大将,乃是兵家大忌”。话音刚落,一名文官出列愤然道:“陛下明见,忠臣不事二主。而这吴三桂居然事三主,与我中原德相悖,其是蛮崽,受番外教化,亦非我中原传承。先祖有令,以文治军,武不可为帅”。
  
      争吵持续了整整三天,朱慈烺也没最后给个结论。但架不住文臣集团一轮又一轮的进谏,尤其是死灰复燃的东林党人。半个月后先是史可法被削职为民,接着是吴三桂被以商议国家大事为由,回南京议事,北地都御史暂由史可法代领。
  
      丝毫未曾察觉的吴三桂刚一过江,即被捉拿下狱,交由大理寺候审。跟随吴三桂入京的部将张勇找了一个空档逃出了南京,回到山西,召集吴三桂原来部将,以李本深为统帅,领兵二十万,以清君侧为名,从太原起兵南征。在石门大败前来拦截的洪承畴,追赶着残兵败将一路南下,与商丘遭遇史可法拦截,经过两天的大战,史可法大败。李本深再次收降兵七万,兵分三路南下。张勇在合肥大败明军,占领合肥,李本深在徐州重创由文安之这个进士出身文官领军的十万南明军,收降南明军四万人,进战徐州,追赶残兵,攻占了滁州,陈兵江北,另一路由王屏藩领军,在淮安重创明军,挥师南下,先后占领盐城、泰州、在扬州与李本深合兵一处。采用吴三桂在传授的抢滩登陆之法,强行过江。与在铜陵过江的张勇合围南京,要求释放吴三桂,否则发起对南京的进攻。
  
      就在兵围南京之时,多尔衮也对山海关发起了进攻,怎奈有华夏陆军镇守于此,在城下扔下数万具尸首撤回了盛京,多铎被华夏榴弹炮炸得尸骨无存,多尔衮的左臂也被华夏军炮火炸断,一颗仇恨的种子也就此种下。中原的内乱华夏驻军按照保护国的原则没有干预,也不想干预。甚至两方在徐州交战时,华夏驻军就在城头上举着望远镜观战,对吴三桂训练的军队和明军进行了点评。从吴三桂的兵马行军步阵,作战组成和作战方式看,也是深得华夏军精髓。明军还是老一套方式,不败才怪。
  
      公元一六四六年六月七日,困在南京城如热锅上蚂蚁的朱慈烺为兵部侍郎张瑾瑜刺杀,释放了在大理寺牢狱中奄奄一息的吴三桂,开城放大军进城。李本深在看到昏迷中的吴三桂时,雷霆大怒,下令诛杀了三百余名朝官。三天后吴三桂方才在精心治疗下醒转了过来,一个月后在众人推举下登基为帝。定国号为大周,定都南京。发布檄文,历数明王朝种种不是,安抚各地守军。经过吴三桂多次劝降,史可法在池州接受招降,洪承畴在开封接受投降。吴三桂相继派兵三十万征讨各地不臣及叛乱。
  
      刚刚上任的吴三桂做得第二件事即是向华夏递交国书,申请宗属国地位。得到的条件依旧是废儒,吴三桂想都没想即签署了宗属国条约。在全国范围内废儒,以法治国,以道立民,实行全民义务教育。将上海设为自由贸易区,承认南明王朝签订的租界条约。
  
      吴三桂条约刚一签订,即受到了洪承畴、史可法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的核心思想就是:德可约行,何来法哉?全民义务教育,读书为何?。
  
      吴三桂毕竟是华夏自小教育出来的人,见过大世面,观念上自然与他们不同。吴三桂不顾中原旧臣反对,大刀阔斧进行了新一轮改革。调整军队组成,仿照华夏模式,建立军政分开的体制,成立参军府,李本深任职周军第一任司马,仿照华夏,进行各级官署设置,也成立了一个廉政总署,及法院、检察院、议政院体系。鼓励商业,设定商税,免除农业税等等措施,皆是仿照华夏而来。唯一不同的就是没有设置地方议会,而是由皇权统一管理,官还是由皇帝任命。
  
      在大军压境之下,大周改革才得以顺利进行。洪承畴一怒之下,在丹阳起兵造反,被张勇及时镇压,洪承畴逃亡海上,经海路抵达望海,投奔了大量招募儒学之士的满清。史可法在宣城起兵失败被杀,自此中原才得以太平。但危及也随之而来。
  
  泰国最胸女主播全新激_情视频曝光扑倒男主好饥_渴!!请号在线看:meinvgan123(长按三秒复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