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322章 吊炸天的逻辑推理(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案件的转折点出现了——

    “哈?”

    井泽元彦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疑惑无比。

    按照威廉夫人的描述,威廉是十二日去见梅瑟斯特的,也就是信中回到英国的时间,之后威廉被梅瑟斯特杀掉。

    然后在三十一日发现尸体,中间相隔近二十天,刚才无论警察还是搬夫作为证人,都是锁定梅瑟斯特十二号可能犯罪,现在有人在十六号下午还见过威廉,那么以前所有的推理全部都被推翻了。

    井泽元彦没有马上看下面的,然后一时半会想不出一口头绪,而老人却好像一副我早就预料到的样子,并且说他早就已经看到了这个案件的盲点在什么地方。

    然而,井泽元彦绞尽脑汁想了想,还是不知道刚才的描述有什么盲点。

    井泽元彦想到了一种邪恶的可能,是不是梅瑟斯特这个有钱人,收买了这两个人,让他们做伪证。

    因为之前,留下了证词即是真的印象,用这点来打一个印象差。

    他说的这种说法其实也是蛮常见的,比如推理女王阿加莎的成名之作《罗杰疑案》,一开始就用第一人称叙说案件,欧美的推理小说都喜欢这样干,但最后结局凶手竟然就是书中的“我”,看完后读者只能叹服,这就是很明显的印象差,专业名词叫叙述性诡计。

    然而,如果《角落里的老人》是这样写的,也就不可能有这种地位了,下一刻物证也乘上来了,狠狠的把井泽元彦想的叙述性诡计的说法给斩断了,威廉在饭店,落下了一把伞,所以要回来拿。

    有皮夹作为证据,也足以证明这位侍者说的是真的,如果这个时候再要把这件事情扳成假的,就太勉强了。

    井泽元彦都不相信,文风如此称述,剧情讲述如此舒畅的作者会做这种事情,即使他不知道这位匿名作者的能力。

    那么接下来是怎么回事?

    “其实我很讨厌这种侦探说怎么怎么简单,说怎么这么的,根本就是一种炫耀的感觉。”

    因为井泽元彦感觉自己的智商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好吧如果写得好就不会那么让人讨厌。

    比如说福尔摩斯,他其实从出场到破案结束,从头到尾,甚至于每一根头发丝都是在炫耀,然后他却成为了聪明的代名词。

    至于,这个……好吧井泽元彦不说什么了。

    接下来,曾经的巴克,现在的梅瑟斯特,否定了威廉夫人之前的所有说法。

    好吧,罗生门了,出现这种情况,肯定不能听任何一人的片面之词,要进行判断。

    在律师,已经法官的见证下,梅瑟斯特拿出了到英国来刚写的信件,以及现场写的信件。

    经过专家团的比对,果不其然,这个梅瑟斯特的笔记,和威廉夫人交上来的两封信,笔记完全不是出自于一人之手。

    一波三折,再波再折,井泽元彦现在认同小说一开始说的芬雀曲街悬案了,真的是挺神奇的。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