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六章 你是郭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酒家里的人们似乎对那少年的放荡举止已经习以为常,依旧是各顾各的,谈笑风生。

    对于这个小插曲,徐武并未放在心上,倒是难为了酒家里的小厮,一个劲儿的给徐武赔礼道歉,请徐武不要跟那个酒疯子一般见识。

    徐武便问了那个小厮一些颍川的常识问题,当那小厮得知徐武即将拜荀靖为师的时候,神情竟变得格外恭敬起来,细细的给徐武说了颍川的风土人情,还给徐武指了去往颍川书院的路。

    在这些普通百姓的眼中,那颍川书院向来是高不可攀的存在,莫说寻常百姓,便是一些薄有根资的小世家,也以入书院为荣。在他们眼中,能进书院求学读书的人,将来前程必定不可限量,是要做官老爷的。

    颍川郡属于豫州八郡之一,地处中原腹地,有十七县,治所阳翟,曾经华夏的第一个朝代夏,便是建都于此。而汉朝时的颍川,更是除了京师洛阳以外,人口最多,最为繁华的地方。

    汉朝时弘学遍布中原各地,其中以颍川最为鼎盛,许多名士大儒都设馆收徒,后来经过衍变发展,渐渐合拢在了一起,成就了如今的颍川书院。不仅荀氏八龙在书院讲课授业,还有其他许多著名的大儒也在其中。

    雨停后,徐武便出了酒家,用身上所剩不多的钱找了个住处,准备明天在去颍川书院。

    一夜的时间眨眼便过,徐武起床的时候,天已经大亮。

    不得不说,颍川的确是个鼎盛繁荣、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大清早的街道上就已经人来人往,还有些小孩嘴里念着些不知从哪听来的诗词,蹦蹦跳跳的在街上跑来跑去,嬉笑打闹。

    徐武看着这繁荣的景象,心里莫名的有些叹息,现在是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也就是在今年,黄巾大将波才,会带着上万黄巾余孽,再次围攻并攻下颍川。届时,颍川的繁华不在,将彻底变作焦土,寒门士子被杀头的数不胜数,书生如狗彘一般。

    想到这里,徐武不由的加快了步伐。或许,只有他,才能改变这一切。

    徐武走到颍川书院的门口,却被两个守着大门的魁梧大汉给拦了下来,好在徐武带着荀靖的竹简,这才被放进了书院里。

    然后就有个神色清冷,寒如冰霜的青年男子来领走了徐武,过程就跟小学生报名注册一样,先去登记了姓名和籍贯,再去领了一个跟小学生学生证一样的腰牌,上面刻着“颍川学子徐武”六个方正的字体。好在书院不收学费,否则徐武就只能去街头卖艺攒学费了,毕竟古人还是尊重知识典籍的,教育传授讲究的是情怀。

    颍川书院占地极广,光是讲课授业的房子都上百间,房屋建筑古朴,屋外的土砖上雕刻着各式的几何纹,走兽,云像等。各地招来的学子超过千人,以士族子弟为主,主要传授的是法律、经学,以及君子六艺。

    徐武问了那个青年男子荀靖所在的位置,便匆匆朝那个地方走去。徐武实在不喜欢跟这青年男子呆在一起,明明是一个文雅的书生,却流露出股寒冷透骨的气息,让徐武心中泛寒,尤其是他那一双清亮的眼珠,仿佛能看透人心一般,让人生不出半点撒谎的心思。

    那青年看着逃一般而去的徐武,并未阻拦,只是轻微皱了下眉头,看不出喜怒。

    徐武赶到那里的时候,夫子荀靖正在授课,讲的是屈原的《九歌》。徐武知道,这个时候进去,可以算作是一种极其不尊重师长的行为,干脆就先站在外面等着,反正徐武也不喜欢听这些古人叨叨。

    趁着无聊的时间,徐武偷瞟了眼正襟危坐的荀靖。荀靖已经是个鬓发斑白的老人,清瘦的脸庞,偶尔讲到激愤慷慨处,脸色还会泛出几丝红润,看样子应该是到了知天命的岁数。在这个没有先进治疗设备的时代,甚至连一个重感冒都能随时让人撒手而去,能活过五十岁,已然能算得上高寿了。

    徐武没想到的是,古人一堂课的时间与现代完全不同,随便一讲就是一个多时辰,算起来都能接近三个小时了,更离奇的是那些学子,一个个还听得津津有味,要是换了徐武,估计大觉都睡了好几觉了。

    一堂课后,夫子荀靖是第一个走出来的。徐武也不怠慢,行礼作了个揖,报出了自己的名字。

    荀靖听得徐武的名字后,稍感欣慰的点了点头,问道:“你父亲可还好?”

    徐武听荀靖这么一问,脑海里瞬间想起了那个常常板着一张脸孔的中年男人,虽然有些纳闷儿,但还是如实回答起来:“家父一切都好。”

    荀靖便没再多说什么,微微佝偻着背,慢慢走去。

    荀靖走后,学子们陆续着也走了出来,神色各异,有的欢喜,有的愁苦。

    徐武在这一群学子中,竟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家伙就一个人走着,身边连个搭腔的都没有,遗世而独立。

    徐武跑到少年背后,轻轻一拍那他的肩膀,那少年转过头,一张白狐脸儿上露出了疑惑。

    徐武嬉皮笑脸的说着:“怎么,不认识我了?”

    少年从上到下打量了徐武一番,又细细的想了想,疑惑的神情更重,记忆中实在是没有这么一号人物。

    徐武见少年想不起来了,也不强求,毕竟两人只有过一面之缘,还是在这个少年大醉的时候,便问道:“今天还有夫子讲课么?”

    “上午没了,下午还有一堂算学。”

    少年看着徐武,搞不懂徐武的意图。

    徐武知道这少年嗜酒,性子洒脱,心中已萌生结交之意,邀请道:“现在距下午尚早,我又与你一见如故,不如找处酒家喝上两杯如何?”

    少年本身就是洒脱不羁之人,见徐武跟自己年岁相仿,又听到喝酒,便是爽快万分的答应了下来。

    两人并肩而行,朝着书院外走去,一边走一边聊了起来。

    “我是今天才入的颍川书院,我叫徐武,今年十八,兖州定陶人。”

    “我叫郭奉孝,今年也是十八,颍川阳翟人。”

    “郭奉孝,郭奉孝,好耳熟的名字……噗,你是郭嘉!!!”

    “没错,我姓郭名嘉,字奉孝。”

    “你是郭嘉!”

    “那个,是不是我的名字有什么问题?”

    “你是郭嘉!”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