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十九章 晋升学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晋升学习

    (一)

    李耀强县长办公室,正在开会。有县委副书记、经济小组组长郑志强、常务副县长刘跃进、人大常委会主任彭绍敏、政府办主任吴滔等县里的领导。李耀强扫视了一圈说:“讨论了这么久,我们已经明确了当前的经济形势,柳泽县有很多机遇,但要我们敏锐地把握住。机遇不会提醒我们,也不会等我们,就看我们能不能抓住了。”

    县长是县里的第二把手,说这个话自然有分量。李耀强说了后,向坐在斜对面沙发上的彭绍敏看了一眼,见彭绍敏微笑着,也暗地回敬一个眼色,继续说,“钢业公司就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当初多少人反对?多少人沉浸在烟厂的失败中,躲在烟厂的阴影里看不到机会和大好形势。可事实证明,县政府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用事实说话才最管用。目前,植物油厂的建厂同样有不同的声音,我们应该正视这些不同的意见。并将这些意见作为我们考虑问题和决策的佐证,但我们不能完全被这些说法所困扰。我相信,在座的领导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也相信,反对的声音绝大多数都是好意,都是从柳泽县的历史发展来看待植物油厂这样的新生事物。”李耀强不管他说的是不是合乎逻辑,完全按照他的推理来说的。什么事情总要发出一种声音,才能站得住脚,给具体办事的人一种坚定信念和执着,办事情才会有一股气势,也才有可能成功。

    说到这里,李耀强觉得没必要再说下去了,就停了下来,拿起放在茶几上的杯子喝水。那边彭绍敏“嗯”的一声,说:“县长,我插一句话。”说着看了看李耀强,李县长便显出很尊重老前辈的样子,说:“彭主任,您请说。”

    “李县长的观点我仔细琢磨了,我们县已经从经济强县的地位上被拉下来了,要振兴县里的经济,让人民真正富裕起来,确实要从多途径、多角度来抓经济发展。钢业公司的兴建,让县里又有了新的希望,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县长提到的要建立植物油厂的经济发展的方案,我觉得可行。我不是搞经济的,对经济也外行。但我这样的外行都听明白了,认为它的可行性和发展潜质都值得一试。”彭绍敏说着,面色一沉。“方案是好,但我在这里要提出几点疑问:一、县里给予植物油厂什么样的优惠政策才恰当,才能吸引和留住投资商?二、植物油厂建立的资金从何而来,县里在建厂的资金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三、建一座这样大规模的植物油厂,是不是和我们县的果林栽植相冲突;四、植物油厂建成后,产品的销路是怎样规划的。”彭绍敏说着,让参加会议的人,一下子就沉入他所提出的问题里。

    李耀强边听边记着,等彭绍敏说完后,放下笔,两手轻拍鼓起掌来。李耀强的表现,竟是对彭绍敏的质疑很欢迎。

    众人都在等李耀强怎么说,他是一个什么态度,然后自己才好表态。李耀强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首先,我要感谢彭主任对县政府工作的支持,只有本着对全县负责,将全县人民切身利益放在心上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思考、这样的质疑啊。刘跃进县长,请你就彭主任的问题进行答复,看能不能让彭主任满意。”

    “好的。”刘跃进说。他是常务副县长,这些事也是他具体主管,协同他的是郑志强副书记。郑志强虽说是抓工业的副书记,但从具体权力来看,还不如刘跃进,刘跃进是县常委之一,而郑志强并没入常。只能以经济小组组长的身份参加旁听。所以李耀强要刘跃进来解释,而不请郑志强。

    刘跃进站起身来,说:“县长、主任,各位领导,彭主任是我一直最尊重的领导,我尊重他是因为彭主任对工作的态度和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发自内心的关心,任何工作都是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这种崇高的情怀让我们这些后辈尊重、也警醒着我们。”先表了态度,刘跃进看了看李耀强和彭绍敏,见两人沉默不语的样子,知道自己这番说辞没用。“彭主任,对植物油厂的建设不少人都提出来这样或那样的质疑,却没有一个人像主任这样高度概括和直指本质的。确实,解决了这些方面的问题,也就将植物油厂在我县建设的前景,完全描绘出来。”接下来刘跃进就将彭绍敏提出的四点质疑,一一地进行了解答。

    县里对投资商的优惠政策,凡是建厂的都会提供土地,并在税收等方面进行倾斜性减收或者免收。至于所获税款,又可以考虑通过其他途径折返给商家;建立植物油厂所需的资金,都是商家筹备无需县里做任何承担,也就是说县里没有任何风险。而销路问题,厂家早在最初规划时,就将百分之六十的产品出口国外,按厂家的规划,五年之后柳泽县的植物油厂将成为全世界最有价值的植物油厂之一。

    说到柳泽县目前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经济作物栽培和植物油厂是否冲突的问题,刘跃进说道:“这并不冲突,果林里可夹种油菜等,大量的稻田可在秋收后,紧接着种植,对土地充分利用,会得到更多的效益。山坡开发茶油栽植将更丰富经济作物的种类。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想象,柳泽县在一两年后,或五至十年里,我们县将是怎样的一派繁荣景象?”

    接下来还有很多问题,但思想认识统一后,剩下来的讨论就轻松了,属于技术性范畴。首先是植物油厂的厂址问题,厂方老总高占远想在城南区划一块地。但吴德慵反对,理由是城南要作为居民小区或商业用地,厂区不适宜建在城南,破坏整体规划。

    城南区大片土地,而且已经规划了一部分,只是弄得乱糟糟的,县里没有能力继续开发。前一两年还没有什么招商引资的概念,现在,全国各地都有样板可循,想在城南划出一块来,李耀强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位于公路边的碗厂,那里离县城也近,地势也不错,虽说地方小了些,要是向外再征一些地,一个一定规模的植物油厂还是能够容得下的。刘跃进提出这设想后,李耀强没有及时反馈,要让大家充分讨论后,才能由他来定论。

    李耀强、彭绍敏、刘跃进、郑志强等人早就针对这些问题反复讨论过,统一了观点后,才会提出来,将可能引发的各种质疑也都预期做了些准备工作。这时候,哪个该怎么说都是有默契的,等统一了思路后,才能给县委进行汇报,再经县常委会讨论后,就成了集体结论。

    开完会之后,刘跃进回到办公室,没有表现出一丝兴奋,但关上办公室门后,那拿着会议记录的手,还是有一些控制不住地轻微抖动起来。刘跃进和刘兴国虽然不是一个乡的,但两人的上辈人却是一个家族中的兄弟,县里没有人知道他们两人的关系。在高占远和刘兴国决定到县里来办厂时,刘兴国就找到了刘跃进,要刘跃进帮忙推动这事。

    刘跃进觉得高占远和刘兴国到县里来投资建厂,本来就是利县利民的事,弄不清楚县里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阻力。按他的想法,县里应该更积极些主动些,以免这样的厂给柳江市其他县争了去。幸好刘兴国和高占远两人铁了心要将厂放在柳泽县里,只是拜托他帮多争取些优惠政策。总算不负所托,高占远曾经私下说过,要是刘跃进帮忙促成了,植物油厂建立起来后,刘跃进将会获得1%的干股。这点激励目前看起来不多,但五年后或十年后,那就是千万的资产了。

    就算不考虑那1%的激励,促成植物油厂的建立,那也是政绩。两年后,是不是能向前迈进一步?李耀强籍贯不在柳泽县,总要落叶归根,而且,连任的可能性小。要不在两年里做出一番耀眼的政绩来,今后在仕途中就再难起势。

    刘跃进给刘兴国打了电话,告诉了会上的决议。刘兴国听后一再表示不会亏待刘跃进,又说了一些官面上的话,两人就挂了电话。

    刘兴国和高占远的植物油厂名称“邝宇油业”,县里一些和吴德慵不对路的人对它寄予厚望。对于刘兴国和高占远也无理由的相信,谁让这两个人出名呢!

    这就应了那句话:名人好办事啊!

    (二)

    杨冲锋很快就得到消息,消息是从石稳那里得来的。两人一直不怎么看好“邝宇油业”在县里建厂,却又不能参与太多。两人对县里推动“邝宇油业”公司的进程始终是担忧的,但苦于没有时间和渠道去了解更多的植物油厂的背景。杨冲锋只能苦笑,吸着烟说:“或许不是我们想的那样,是不是我们想多了?”

    黄琼洁从京城回来了。杨冲锋本想到柳江市去接她,但抽不出空来。柳芸烟厂安置工作进入倒计时,最后的复查和落实工作,他们忙得抽不出半点空。市里已经明确了工作日程,要在六月之前,将柳芸烟厂所有牵涉职工的事务都要了结。进入六月,正式启动烟厂厂区的建设工程。算起来真正工作的时间也就二十来个工作日,周末算在内。经济小组的人都很高兴,这件事情终于要完成了。

    按时间算,黄琼洁早就到家了。

    杨冲锋回到家里,快步跨进客厅里,黄琼洁正陪着安贞说话。安贞见杨冲锋虎气生生地走进来,不再说话先离开准备做饭。两人见了,用眼神表达相思。

    “坐吧,傻站着干什么。”黄琼洁说,杨冲锋坐下,说:“我本来想去柳江市接你,只是抽不出时间。”“不要紧,我知道你忙。”黄琼洁善解人意又情意绵绵地说道。杨冲锋有一种想搂着黄琼洁给她个长吻的冲动。

    安贞等两人的情绪平稳了些,才说:“冲锋,琼洁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你听了后会不会高兴得吃不下饭?”“阿姨,什么事?”杨冲锋说。“你自己问琼洁吧,还是由她跟你说好些。”安贞说。

    “琼洁,什么事。”“不告诉你。”黄琼洁脸上有些羞意,杨冲锋恍然中像是猜出什么了,说:“是那样吗?”

    “不知道。”黄琼洁说。

    “琼洁,是不是那样。”杨冲锋说,他心里也不确定。

    “冲锋,琼洁说了,京城那边提出来,要你们在国庆节时到京城去结婚,安定下来,也好让京城里的老人家放下一桩心事。你的意见怎么样?”安贞阿姨还是代黄琼洁说出来,提到婚事,杨冲锋平时也跟黄琼洁谈过,只是她哪好先开口说起?这次回到京城,没承想却带来了这样的好消息。

    “琼洁,你的意思呢。”杨冲锋很兴奋。“谁要嫁给你啊,讨厌。”黄琼洁笑着说,虽尽量地将脸沉下来,要做出脸色来给他看,却哪能将心中的喜悦与幸福掩藏住?这一声骂就成了娇嗔。

    安贞见两人嬉闹情深,但对两人的婚事却不能半点儿戏,警告说:“冲锋,结婚的准备你一定要谨记在心,虽然说工作重要,但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可不能有丝毫马虎,好好待琼洁,不准欺负她,让阿姨知道,那绝对要让你好看。”

    “阿姨,我记住了。”杨冲锋慎重地说。

    吃过饭,安贞就约陈玲琳出去了,好给两人空间亲密下。大门一响,黄琼洁就被杨冲锋抱进怀里,然后飞奔楼上房间而去。上楼时,黄琼洁已经将杨冲锋脖子搂住,两人已经吻在一起。

    小别胜新婚,缠绵索求,以慰心中苦想。缠绵过后,两人也不敢在房间里待着,匆忙下到客厅说话。

    才说到怎么就提到要结婚了。黄琼洁说:“你不愿意啊,那就拉倒。是老爷子的意思呢,你当我想这么快就结婚。”

    “你会错意了,不是。”杨冲锋急忙讨好声明自己的立场。

    五月十日,杨冲锋到县里参加柳芸烟厂厂址的土地置换的协商沟通。主持柳芸烟厂厂址土地置换的是市里的一个副市长,叫朱伟森,杨冲锋听完报到后才知道。李浩没有对此说什么话,大概知道杨冲锋目前的心态,和对柳芸烟厂厂址开发这事所持的立场。

    上次李浩曾经就烟厂小区的开发,问过杨冲锋的意思。当然,两人都没有明说心里都知道,是问杨冲锋想不想掺和进去,分一些利益。杨冲锋已经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后来京城那边也表示出要杨冲锋安心本职工作,不要参与任何利益之争。

    杨冲锋也不知道对方是不是成做东,或者成做东只是其中的代表?柳芸烟厂厂址,要开发成民居小区,那是很理想的居住地。隐含多少利益在其中,杨冲锋还是个外行,无法估计出来。

    市里出面,县里派人参与,将土地置换和其他固定资产都落实下来,杨冲锋当然是县里很恰当的一个人。他对柳芸烟厂熟悉,还对工人们也熟悉,又是县里经济小组组长的身份,而市里对杨冲锋虽没有明确的态度,但每次吴德慵去汇报县里的工作,都要将杨冲锋带去,也知道他有不轻的分量。县里除了杨冲锋,还有赵晓勤和沈崇军也在来参加。实际上县里的人,主要就是负责将市里和开发商磋商的结果,变成实际行动,起到转达和落实的作用,对怎么样谈判没有发言权。

    朱伟森副市长,五十多岁,主抓经济工作。以前杨冲锋没有接触过,对市里的领导,要说认识,也就是陪着吴德慵书记到市里汇报见到的领导。对市委书记郭喜春,杨冲锋熟悉一些。

    赵晓勤、沈崇军两人和朱伟森副市长有工作上的往来比较熟悉些。朱伟森副市长一开始见到杨冲锋时,估计将他看成是县里派出的办事员,他和赵晓勤、沈崇军握手后,就准备转身走。杨冲锋太年轻,就算人才出众,在体制里讲的是资格、资历。等赵晓勤介绍后,朱伟森副市长才意识到,忙将脸上的笑容重新布起,和杨冲锋打着呵呵握手。

    当然,朱伟森副市长并不知道杨冲锋是什么人,但作为县里来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就算以前没有见过,也不会妄自去丢人面子的。对于柳泽县的经济小组,市里很多人都认为是在故弄玄虚,玩新花样,不怎么看在眼里的。朱伟森就是持这样观点的人之一。

    谈判的方案在第一天就见过了,所谓的谈判,实际上就是双方的工作沟通和接洽,这样说应该更准确些。在这几个月里,市里和省里的角逐已经有了结果,但谈判的日程还是要安排的。某天解决双方什么问题,达成什么决议,递交什么手续等等。杨冲锋注意看了看,前后要十来天。

    最让杨冲锋关心的是资金的到位情况,上次从吴德慵那里得知,先期的资金只有百分之六十到位,这些资金,县里免不了要分走一部分,真正用于补偿工人的资金,就紧了,要盯牢不能再让什么部门分走,要不就无法按答应工人的承诺进行补偿。虽然担心,但一切都是市里在主导,柳芸烟厂名义上也是市管下的企业,市里不让县里主导,也说得通。如此一来,那笔资金很有可能在中间脱节,被截留住。只期望给工人的钱,能够如数到位。有种无力的感觉,让杨冲锋心里觉得很无奈。

    第三天,三个人到市里去,接下来可能就进入工作的日程,一天接一天将这会谈工作所有程序和手续都过完,才能回县里。

    (三)

    杨冲锋在市里的第三天,双方的谈判接触到土地置换的资金给付,和县里应该给对方完成哪些基础设施的准备等问题。

    对方对于资金的到位像是要有所改变,或者就是用资金的问题来逼迫县里多答应一些无偿的条件。杨冲锋心里就有些梗着,市里主导这事,却也没有为县里着想,那之前经济小组所做的工作,不都没有了意义?

    市里一味地让步,开发商的胃口永无止境,本来在柳芸烟厂厂址的开发中,开发商所赚取的利润空间就非常大。

    沈崇军的眼里也有愤怒而无奈,见杨冲锋看过来时,他正微不可察地摇头。房地产开发是暴利,这是毋庸置疑的,再加上政府给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更是一路畅通。市里谈叛方对开发商一味退让,这不得不让人联想翩翩。

    对于资金,是柳泽县最后的底线,赵晓勤便在谈判中说了话,市里虽然表示了支持,但也提出县里能不能再大度些,政策的尺度再放宽些。赵晓勤当时只是答复再向县里请示,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应。

    在会谈时市里已经表明了态度,副市长虽然没有直接要求赵晓勤满足对方的条件,却在最后总结中,要对方放心,市里和县里对投资商是完全支持的态度。

    三个人回到宾馆,相互看着,沈崇军说:“赵主任,这样下去,市里不会想让我们把县里的利益都放弃吧。市里什么意思?对方提什么要求,我觉得都是可理解的,但对市里的态度就不理解了。吵架都是帮亲,这下可好,胳膊往外拐了。”

    “沈县,市里可能也是从大局着想,总不能进行到这种时候,双方谈崩了,损失最大的还是县里啊。舍小而求大,再说,如今到处都有机会,投资商也不一定要到我们县里,你也知道,到哪里不是比着看谁能给投资商更多更好的优惠条件?这事就算给书记汇报,估计书记也得再做出些让步。”赵晓勤对吴德慵是最了解的,对全国的经济形势也了解不少。

    杨冲锋不好说什么,他最多有就有建议权,提出的建议仅是建议,除非上面有什么新的精神。

    沈崇军只是觉得闷气,说了后,也知道如今是这样的状况,都在期盼着投资商看中,到地区或县里来投资、开发,县里可借机改变经济格局,乘势发展,所以商家提出什么样的要求,都觉得可以理解,或者借鉴着周围类似的情况,开出更优惠的条件来,借此吸引投资者。

    现实就是这样,沈崇军看着赵晓勤,见他也觉得无奈,说“赵主任,是不是请示书记?”赵晓勤点了点头,至少答应给柳芸烟厂职工的补偿金不能少,这一条必须得到保证,县里的工作才能按规划去发展,要不然,就会停滞下来,那后果不是任何人能承担得了的。

    市里对谈判组的生活安排,倒是很不错。赵晓勤和吴德慵通完电话商定后,三人才走去吃饭。其他人都已经吃过了,宾馆还以为三个人已经到外面去吃了,也就没有到房间里来叫一声。三人来到餐厅,已经没有饭了,赵晓勤说:“那正好,我们可以出去聚一聚,今天倒是个机会了。”

    于是三个人找了家酒店吃饭喝酒。三人点好菜后,等服务生走了,沈崇军就约杨冲锋一起到卫生间去。两人走到过道里,杨冲锋见一个人很面熟,在市委里见过,便点了点头招呼。

    回到包间里,菜还没有上来,三人抽着烟,也觉得没有什么话好说,都闷着。

    这时,包间的门敲响,之后门开了,杨冲锋就见市委书记郭喜春的专职秘书走进来。三个人都认识,忙站起来和秘书招呼。说了几句客套话后,秘书对杨冲锋说:“杨组长,请您随我来。”

    杨冲锋很纳闷地跟着秘书走,心里想市委书记找我干吗?这时将自己叫过去,必然和这两天的谈判有关,对市里的一些做法,杨冲锋在心里是有看法的,只是没有说话的资格和分量,要是郭喜春真的问起,一定要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到另一层的包间里,秘书让杨冲锋进去,见里面就两个人:市委书记郭喜春和三叔黄天骅。两人见杨冲锋进来后,笑笑地对视一眼,都看向杨冲锋。郭喜春见他直直地站着,微微颌首,道:“快坐下吧,别拘束。”

    “在书记、三叔面前,我还是站着好些。”杨冲锋和郭喜春见面的次数不少,先是吴德慵到市里汇报工作带着他,那次在医院里住院十天,三叔和郭喜春一起看过他,和郭喜春也就熟悉了。

    “坐着说吧。”黄天骅说,“还要郭书记请啊。”黄天骅发话了。

    杨冲锋不好再拒绝,到两人对面坐了下来。郭喜春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说:“冲锋,还没有吃饭吧。”

    “是,”杨冲锋说,“还不饿。”

    “也就几句话。冲锋,到市里谈判组已经三天了,都有些什么收获啊?”郭喜春说。

    “收获很多,感慨更大。”杨冲锋说,语气里也听出些东西来,黄天骅看了他一眼,不说话。

    “黄书记啊,看来我们的杨组长不仅仅是感受比较多,意见也比较大啊。”郭喜春说着呵呵笑了笑,转身看着杨冲锋,“冲锋,有什么想法,就说说?”

    杨冲锋不知道郭喜春是不是诚意要他说,看了看黄天骅,也无法看出他怎么想的,也没有给出任何提示。这几天的谈判中,杨冲锋虽然只是旁听,却觉得这样谈下去很过分。但这些要是说出来,会不会和市里的大局相冲突?

    “怎么,想把意见带回县里去?”郭喜春见杨冲锋没有说话,也知道他心里有顾虑,“也让我听听一线专家的意见嘛,不会真想保留吧,这可不是你的作风。”

    “书记想听,我不敢有什么保留,我哪是什么专家啊,连半路出家都算不上,正在努力学习呢。书记,我们虽然有一些想法,那也是站在我们的角度,不是从全市的大局看的,所以,我的感想那不过是全市大局里的一个小角度。”和郭喜春虽说算熟悉,但一直都没有讨论过工作问题。杨冲锋对郭喜春还拿不准,可心里想将那些话说出来,真要带回县里,会憋闷死的。

    郭喜春看着黄天骅,对杨冲锋虚指着,说:“现在的年轻人了不得,比我们当年说话水平高多了。冲锋,既然这样说,我就听听小角度发言吧。”

    “书记,我说不出什么理论,不过,在县里见到一桩事,很有些感触。”杨冲锋接着说,“县里要给某村安装电路,供电公司派人到村里安装。用户所有的材料都是供电公司提供的,那价格比市场上要高四五倍。出工的工钱是村里人的几十倍,那是技术工,村里人也没有什么话好说,这是供电公司统一规定的啊,不用他们的材料,那就是不合格的材料,不用他们的人,更是违法的。这些规定,村里人都知道,人人都这样。

    “供电公司的人到村子后,每一家都会用精品好烟、瓶装好酒、鸡鸭鱼肉招待。第一天公司的人见村里人给烟是一包一包的,也就没有说什么。第二天来时,提出要两包,好事成双是吉祥。第三天供电公司的人却要一条烟,才觉得村里人热情大方,干活也才有劲气儿。

    再过几天,供电公司的人就觉得,酒、肉、烟和工钱都不能体现村里人对他们的热情,要是没有这些供电公司的人帮村里,他们就不会有电可用。完全因为他们的恩赐,村里人才会告别以前的那种生活,所以,他们向村里人提出:每天晚餐后,村里要负责他们桑拿、按摩和唱歌娱乐。要是不答应这样的条件,村里要想通电,那就等下一批吧……”

    过了几分钟,郭喜春书记慢慢面色如常了,说:“冲锋,你去吃饭吧,我和黄书记已经吃过了。”

    谈判停了一天。

    接下去的谈判很顺利,双方都没有对已经达成的初步意向有什么异议,只是商定合约执行与落实的步骤。

    到5月18日,谈判结束。

    杨冲锋等三人回到县里,得到县里的表彰,并开了庆祝会。杨冲锋在庆祝会后,参加了柳芸烟厂职工工龄买断补偿金的发放工作。到五月底,这一工作基本完成,期间虽然有少数职工,对发放的补偿金有些意见,经过小组和烟厂的老主席等人做思想工作,很顺利地结束这事了。

    到5月29日,柳芸烟厂的厂部虽说还没有撤销,但厂部在这天搬离出厂,算给柳芸烟厂彻底画上一个句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