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逃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梁金龙被召回,但梁金龙身上的一些东西深深地影响了刘佩红。使得刘佩红越过刘艳玲来看梁金龙的还有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刘佩红并不是外表显示的家庭出身有多么优越,她是普通工人的女儿,但就是这一切,赋予了她和梁金龙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她的父亲是参加中印反击战的伤残军人,其实说是伤残,倒不是战斗中有什么枪林弹雨,他父亲所在的连队负责在雪地埋伏侦查,阻断印军进一步蚕食东段的哨所位置,因此,不处在正面战场,等到战斗结束,上面传来撤退命令的时候,她父亲和几个战友已经埋在没顶深的雪地连续潜伏二十多个小时,从山上下来后不久,浑身有关节的地方就都患上了严重的风湿关节炎,这支部队照顾性的安排她父亲转业在省城一个军工单位的招待所。在那个人们追捧英雄崇拜的火红年代,他父亲是这个军工单位唯一上过中印前线的英雄,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了附近机关单位逢年过节邀请的对象,他父亲的前半生基本是在英模报告中度过的,正是在英模事迹报告会中,她父亲认识了同样是青年突击标兵的李铁成。直到年过三十,组织上才发现他父亲个人问题没有解决,于是在老家农村托人介绍了对象,就是刘佩红的妈妈,刘佩红的妈妈因为刘佩红父亲的缘故,在工厂招待所当了一名大集体职工。三中全会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刘佩红的父亲因为没有多少文化,逐渐靠边站了,最后就被单位遗忘了,刘佩红家庭的处境渐渐走了下坡路,李铁成却在国防科工委系统一路上升,这期间,李铁成一直照顾着刘佩红一家人,那一年,李铁成当上了省国防科工委主任的时候,刘佩红被本厂招工,成了一名招待所的服务员,李铁成对这个从小看着长大的小姑娘很有感情,托人向刘佩红的爸爸提亲,刘佩红和李大军的婚姻成为这家工厂的一段佳话。

    刘佩红和李大军婚前并不熟悉,因为随着李铁成地位的不断升迁,李大军也从这个学校转学到那个学校,当李大军从北京航空学院毕业分配到军工厂时,眼里早不会对还在上工厂夜校的刘佩红有任何兴趣,但是人生就是这样,刘佩红和李大军都是传统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有了家长们做主,对没有经过恋爱的婚姻并不反对。结婚后,刘佩红因为李铁成的背景,一帆风顺当上了厂团委书记,进而是区团委书记,直到区长。李大军的人生反倒经历则跌宕起伏,在军工企业转民用的年代,李大军受不了工资都发不出来的工厂约束,下海到深圳,先是做药品经销,再就是搞电脑开发,反正是弄什么什么都不成,眼光却越来越往上看,反正是不稀罕过正常人的生活,搞得刘佩红跟守活寡似地,气的李铁成只当没有这个儿子,反倒和刘佩红亲的像亲生父女。李铁成当上省委副书记以后,李大军的社交面就越来越宽,经朋友鼓动玩儿起了资本运作,李铁成忙得都见不到李大军的人,好不容易回家一趟,都是刘佩红在替李大军遮遮掩掩,努力维护着他们父子不吵架的格局,但是内地官员做派的刘佩红和南下经商见世面的李大军之间越来越陌生,直到李大军集资出事,刘佩红对李大军的了解还停留在不务正业,却有花不完的钱的状态!即使对出事这件事本身,刘佩红和李大军看法都截然不同:刘佩红认为李大军害了李铁成,李大军却说,正是因为李铁成政治上的失势才导致了他李大军成了利益集团瓜分的猎物和牺牲对象。

    反正这事儿,谁也说不清,刘佩红怕惹李铁成伤心,不敢问李铁成,李铁成也懒得讲。现实是李铁成挂起来了,李大军被判了,刘佩红明显感到自己这区长,也是有今儿没明儿的事情,日子还得过,娘家婆家两家人今后还都得指望着刘佩红。

    刘佩红在百无聊赖的逛街途中遇到了刘艳玲,通过刘艳玲又认识了梁金龙,谈起了做生意,刘佩红发现自己只适合和官员打交道,而梁金龙单纯的像一张纸!于是下了决心,在自己还有职有权的时候,动手做一些为将来打算的事情。

    刘佩红不费什么劲儿就谈下了本厂的招待所。

    军工厂和招待所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没有了计划经济,十几年来,工厂都成了贫民窟,招待所更是破败的门可罗雀,只剩下两百多在家等着领退休金的老职工。厂领导听说刘佩红要出一千万收购招待所,觉得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因为对工厂来讲,负担退休职工早已苦不堪言,厂子敢欠在职工人的工资,却不敢欠退休工人的一分钱,这样就形成了在职工人干活不拿钱,退休的拿的比干活的还多的局面!刘佩红的这个举动,可以让厂子一下子交足退休职工的养老统筹,以后退休工人和厂子再也没有关系,直接到社保局领工资了。

    刘佩红看中的是招待所将近三十亩大的独立大院子,其中草木布局合理,松柏古树参天,环境静谧优雅,再有就是曾经很知名,却远离商业区,是个设立休闲会所的理想场所。

    谈妥了地方,刘佩红让刘艳玲约梁金龙来看地方,签协议。

    梁金龙自然对这地方赞不绝口,经过大家合计,梁金龙,刘佩红各拿出一千万,但是他们两身为政府公职人员,都不适合出面做会所老板,好在这个会所不对外营业,不存在工商注册登记,最后由刘艳玲出面和厂子签署了转让协议。

    官员办会所,什么都不会,但这不妨碍梁金龙和刘佩红、刘艳玲的沟通,因为一个人提出来的建议大家都马上理解了这是为什么的道理。

    梁金龙建议刘艳玲立即报财会夜校学习会计,大家都没有意见,但是刘佩红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刘佩红学会计,最多只能学来读懂账目,学不来会计实务,必须花高薪聘请专业的财会人员,梁金龙立即提出了要聘请高级管理人员,最后此事落实在刘佩红身上,她对省城熟悉,最好能在商业会所高价猎头,把现成的管理人员挖过来。

    就这样,招聘高级管理人员的广告登在省报最显眼的位置,刘艳玲把美容会所的人员全部召集到招待所打扫卫生,梁金龙和刘佩红两人坐着路虎,在省城挨家挨户的参观高档消费场所。

    因为人手不够。梁金龙把李中华他们全都请过来帮忙,来了之后,才想到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公务员考试,吕芳和魏雯丽最有把握,王浩和张泽成则最没有把握,梁金龙只好让刘佩红去省人事厅走关系。

    最先来应聘的是丽都大酒店的大堂经理袁丽华,她对刘佩红早就认识,两人私下里谈了很多,所以刘佩红就在众多的应聘者里约见她。

    等她们见了梁金龙就说要改造招待所,既然搞会所,就要大气华丽,至少得有个洗浴中心,唱歌,喝茶,打牌的场所,还得有舞厅,开会的场所,梁金龙就说了,那得多大投资啊?

    “吸引投资!”刘佩红很认真的说:“要让会所红火起来,必须有位高权重的人坐镇,就好比一座庙,香火旺不旺,主要看神仙灵不灵------神灵才能庙祝肥!而要想要位高权重的人对我们会所上心,还有什么比让他投资更好的办法呢?”

    “你有了目标人选了吗?”梁金龙自己知道这是个好主意,他能想到的人是魏平均、陈三虎,这些人有钱,加上自己的一部分,但这些钱来路都有问题。

    “你不是金融办主任吗?人选我当然有,怎么把他们钱弄来,你应该是行家里手啊!”刘佩红笑着挖苦梁金龙。

    “你是说地下钱庄?”梁金龙反问刘佩红。

    “梁主任,做赚钱的生意,倒腾什么生意比直接拿钱更快呢?”袁丽华笑盈盈的说。

    “闹半天,就我这金融办主任不懂金融啊!”梁金龙觉得这帮女子想法很大胆。

    “你以为呢?”袁丽华对梁金龙笑的很暧昧,梁金龙不比没见过世面的小伙子,知道这是职业性的笑。

    “如果非要做,先得把会所建起来,那样,我们的下一步,就是找人设计会所了?”梁金龙知道此事会很专业。

    “这么说,你已经同意这样做了?”刘佩红高兴的说。

    “你讲的很有道理啊,我怎么会反对呢?”梁金龙有些不解。

    “哈哈,我们还以为要说服你会很难,准备了一大堆理由呢!”袁丽华露出了她们商量过的底儿。

    “你们在背后议论我?”梁金龙觉得女人心眼儿多。

    “你有什么好议论的?你带来的一帮学生,我们都看到了,这些就足以告诉我们,你是什么样的人!”刘佩红大方的伸出手,梁金龙和她握了握。

    现在的人怎么啦,握手,这是政府里近年来传染的江湖气,梁金龙其实不习惯。

    感觉身后有人,梁金龙回头一看,是刘艳玲,她怀里抱着《注册会计师考试实务》。

    “哦,你回来啦,这是袁丽华,来应聘的高管!”梁金龙给刘艳玲介绍。

    “难怪,这么漂亮!我想让你给我讲解这一段儿!”刘艳玲翻开书,说道。

    讲什么书本!大家明显看出刘艳玲不喜欢梁金龙和漂亮女人在一起,她在嫉妒。刘佩红会心一笑,“那我就先拜访几个老前辈去了!”

    转身对袁丽华说:“你也一样啊!你认识的人也不少!”

    梁金龙提醒袁丽华:“最好能抓过来几个你的同行,会所要经营的人才!”

    “这几天你学得很辛苦吧?”望着刘佩红她们远去,梁金龙对刘艳玲说。

    “我怕跟不上!”刘艳玲抓住梁金龙的胳膊。

    “无所谓,不行就找个财务总监!”梁金龙安慰她。

    “不是的!”刘艳玲望着梁金龙想哭。

    梁金龙明白了,想抱一抱刘艳玲,望着她清澈的眼睛,他忍住了,他不想自己亵渎她。

    “今天休息一天,我想让你陪我逛街!”梁金龙终于找到词儿。

    “好啊,去哪儿?”刘艳玲眉开眼笑。

    “跟我走!你去放书,我去开车!”梁金龙想去看看在省城读书的赵小荣和蒋莲。省城的大学都在西山脚下,等梁金龙和刘艳玲赶到财经学院的时候,只见赵小荣,蒋莲、刘雨初、王卉、穆家成、鲁冰冰、张笑、李凯他们早在门口聚齐了,一溜的背包堆在学校的自动门下。

    梁金龙把车停在校门前,下车看着他们笑,蒋莲大叫一声跑过来,冲着梁金龙打了一拳:“梁大哥,带我们进山!”

    赵小荣笑着说:“梁大哥,你的车真漂亮!我把他们聚齐了,还琢磨着怎么租车呢!你这车,我看就好,挤着更热闹!”

    “你们都在省城读书吗?”梁金龙吃惊的问。

    鲁冰冰报了大家的校名,“我们几个铁哥们儿,是打不散的!”

    赵小荣低着头说:“没有肖璇!”

    梁金龙走过去拍着赵小荣的肩膀,“肖璇要照顾爷爷,你和她常联系吧?”

    赵小荣已经嘴角挂着笑,抬起头招呼大家:“背包放后备箱,大家上车!”

    蒋莲最先拉开后面的车门:“大家看!梁大哥的女朋友多漂亮啊!”

    小家伙们一起起哄道“哇------”其实有几个还没有看到刘艳玲呢,这就是这一代学生,唧唧喳喳就往进挤。

    “蒋莲,你再长个头,小心将来找不到男朋友!”梁金龙开蒋莲的玩笑,“叫艳玲姐!”

    “艳玲姐,你坐前头,我们在后面挤!”赵小荣不着急上车,他安排座位呢。

    鲁冰冰发话了:“不行,我要和艳玲姐坐一起,李凯,你下去,和赵小荣挤在前面,给梁大哥带路!”

    “我们两块头都不小!”李凯嘟囔着,不过还是听话的又从车里钻出来,赵小荣笑着,先坐进副驾位置,李凯夸张的坐在赵小荣腿上!

    “看来你们商量过了,这是要去哪儿?”梁金龙觉得这帮孩子心很齐。

    “彝族民俗村,火把节!”赵小荣欠着身子坐好,给梁金龙解释。

    进山的路都一样,往往是由一条山涧冲刷出一条沟,盘山的公路就顺着这条山涧修起来,走了不到五里地儿,就见一个张灯结彩的大拱门,上面插着彩旗,写着“彝族民俗村”,拱门后面就是停车场,梁金龙停好车,孩子们兴高采烈的下车背背包,朝横跨山涧的吊桥跑去,赵小荣说,“坏了,梁大哥,你们没有拿衣服吧,”他举着背包说,“山里晚上很凉的!”

    “你们要在山里过夜?”刘艳玲问。

    “就是要围着篝火跳舞,看节目啊!”赵小荣说。

    “走吧!好不容易出来,会有办法的!”梁金龙拉着刘艳玲说。

    赵小荣他们几乎就是奔跑过吊桥的,等梁金龙走到吊桥边,才发现远不是那么回事儿,足有一百米长的吊桥凌空架在三十多米深的山涧上空,被来往的游人踩得直晃,梁金龙踏上去就觉得阵阵发晕,双手紧紧抓住两边的绳索腿发软直往下蹲,就是蹲下来都不行,还是晕的想吐,刘艳玲牢牢抓住梁金龙的手,“别怕,别怕,有我呢,眼睛闭上,试着站起来!”

    梁金龙努力着站起来,可是一步都不能挪,刘艳玲走到梁金龙身后,双手从背后搀住他的腋窝,“闭上眼睛,别怕,往前走!”旁边的行人都窃窃的笑,梁金龙蹲下来,说:“我不行,你们玩儿,我回车上等你们!”

    “好的,那我们两一起回去!”刘艳玲一手挽着梁金龙的腰,一手抓住绳索往回走,赵小荣和李凯早跑过来,一边一个,架起梁金龙:“梁大哥,你放心往前走!”

    刘艳玲在前面倒退着:“把你手给我,迈开步,一,二!”

    梁金龙往前走了不到七八步,一阵山风吹来,吊桥横着一摆,梁金龙“哇”的一口,就吐在吊桥上,刘艳玲赶忙跑过来,给梁金龙搽嘴巴,“不要紧,你很勇敢,你看都走了这么多!两只手都给我!”

    梁金龙吐了以后觉得好一点,一点一点的往前挪,刘艳玲看出门道了。

    “你别往下看,看着我的眼睛!”刘艳玲和梁金龙对面靠的很近,遮挡了梁金龙的视线,情况好多了。

    走着走着,梁金龙说:“赵小荣,你松开手我试试!”

    “嗯,只看着我,别往下看,也别往两边看!”刘艳玲两手渐渐用力越来越轻,梁金龙不由得越走越快,剩下十几米的时候,梁金龙几乎是跑着,冲过了吊桥。

    民俗村的第一个节目就是“走木屐”,木屐跟滑雪板一样长,上面用帆布带子做的脚环,跟穿拖鞋似地套在脚上,有两人,三人同时走的,稍不协调,就会几个人同时摔倒,赵小荣他们和场地里的人大呼小叫的早玩儿上了。

    梁金龙和刘艳玲两人选了一个双人的木屐,配合的很好,走了三五分钟,居然没有摔跤,“艳玲,你和他们去玩儿,我想自己再过一次吊桥!”梁金龙说。

    “好,我和你一起去!”刘艳玲握起梁金龙的手。

    “嗯,我是这么想的,过吊桥和走木屐一样的,就是要和吊桥协调摆着,别拧着,你看我走的对不对!”

    果然,梁金龙第二次跨上吊桥时,脚步随着吊桥的摇摆,不是一味向前,而是有意识的往左前方,右前方分开跨,就不再害怕了,踉踉跄跄走到了公路那头。

    “这一次,我跟你后面,你自己往前走!”刘艳玲鼓励梁金龙。

    第三次走,梁金龙顺利多了,甚至敢于朝两边飞快掠一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