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四章:冬虫夏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四点多,范阳和缺一门,便早早的来到刘大爷门口叫门了。
  还顺便在刘大爷家混了顿早饭,三个人才扛着鱼竿,提着笆篓出发。
  刚开始缺一门还挺兴奋,但这个天早上冷啊,虽然年轻,但扛不住身上的衣服薄,没走多远,两人就冻得发抖,反到是刘大爷还挺精神。
  十多公里的路程,没走过,体会不了,自己来走过一遭了,才知道什么叫难受,好几次两人都想打道回府,但禁不住鱼的诱惑,还是苦苦支撑着。
  就连范阳现在的这幅身板,都觉得吃不消,足足走了三个多小时,才走到河边。
  前世的范阳钓鱼还是会的,但以前总是在鱼塘里钓,那个要简单得多,现在河里钓,纯粹就是碰运气了。
  幸亏这块地方是刘大爷他们钓熟了的,水草丰富,水流也很舒缓,就这样,钓了整整一天,三根鱼竿,也总共才钓到十多条鲫鱼。
  刘大爷还挺高兴,说今天收获挺不错的,自己只拿了三条,其他的全给了范阳和缺一门。
  又花了三个多小时走回家,两人累得都快趴下了。
  这哪里是钓鱼,这简直是遭罪。
  这种事情,一辈子,经历这么一次也就够了。
  是真不知道村里的老人们,是如何长期坚持下来的。
  但这个付出,在鱼一下锅的瞬间,清油煎到鱼身上,滋滋作响的时候便一扫而光。
  等到一大盆酸菜渡鱼端上桌子的时候,又觉得再多辛苦也是值得的了。
  范阳的哥哥平常就住在皮货铺子上,没有回来,看在鱼的份上,母亲也馋得忍不住,就多煮了几碗米,一家人都吃得肚皮感觉快撑破了,缺一门才心满意足的回家。
  爷爷脸上也才露出了久违的一些笑容。
  肚子里有了些油水,睡觉也就格外的香甜,再世为人,刚开始的兴奋过了之后,开始慢慢的接受目前的现实。
  什么都好,就是太穷了,看来自己要为以后的生活早点做打算了。
  如今的这个年代,特别是商业,可以说百废待兴,只要自己舍得吃苦,无论做点什么生意,多多少少都能挣点钱。
  但目前一穷二白,自己身上连一毛钱都拿不出来,到底做个什么好呢?
  正在东想西想,却无意间发现自己房间的桌子上,丢着一本破破烂烂的线装书。
  这不是那部祖传的生意经吗?
  老爷子拿给范明礼,范明礼出去之后,就随手把这部生意经丢在家里,范阳范伟两兄弟,都曾拿来看过。
  但奇葩的是,也不知道以前的范阳是怎么看书的,字他也认识,但明明看过这本书的,但自己脑袋里,硬是一点印象也没有了。
  好奇之下,范阳便将那本山川地理拿了起来,这是一部手抄书,上面用竖体的写法,密密麻麻的写着一些蝇头小楷的毛笔字。
  书本的纸张还不错,阅读起来没什么问题。
  粗略查看了一番,发现写的都是古代的一些贸易,由于古代的生活和经济水平始终不高,生产力低下,即便到了近代,满清时期,商品都还是乏善可陈,可以借鉴的地方不多。
  但翻到后半部,却让范阳越看越吃惊,前半部算得上是常规篇,但后半部,就差不多都是一些独辟蹊径了。
  例如后半部记载的一条蹚古道,这也属于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分为两条线,一条川藏线,一条滇藏线,两条线的目的地,都指向西.0藏。
  而这个茶马古道是怎么由来的呢?
  这最早源自于中原地区,和西.0藏地区的边境贸易。
  唐宋时期,青藏高原的游牧民族,便和中原有着非常频繁的贸易往来了。
  历代朝廷都很重视对青藏高原的双边贸易,彼此之间有着非常硬性的互换需求。
  首先青藏高原的牧民对茶叶非常依赖,由于海拔过高,气候恶劣,常年高寒缺氧,牧民常年以牛羊肉为主食,农作物只有一点青稞,吃了燥热得很,又没有蔬菜。
  日常的饮食全靠茶叶来分解体内的脂肪。
  茶叶,对高原上的牧民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非常依赖,几天不喝茶,浑身都是病,连屎都拉不出来。
  但藏区又不产茶,藏民的茶叶供应,就只有靠四川雅安一带的茶区,和云南普洱,大理一带供应。
  而中原,又缺乏高原的牛羊,马匹。
  宋朝的时候,双边贸易就很繁荣了,主要的交易市场在康定。
  但宋朝交易过去的铜钱,铁币,往往被藩国的王爷,吐司,拿来私铸武器,害怕他们造反,所以在宋朝的时候,将茶叶,特别是供给到高原地区的茶叶,划为了战略物资。
  设立盐茶司,由朝廷统一调度,不许民间私自买卖。
  从此高原和中原地区的双边贸易,就变成了以货易货。
  可以说中原历来都占了很大的便宜,靠控制高原地区的盐茶供给,用低廉的价格,换来了大量的牛羊马匹,还有毛皮。
  这就是著名的茶马互市,民间私自贩卖茶叶,盐铁,都是要砍头的大罪。
  所以历朝历代,很少有商贾走茶马古道挣钱的。
  但是范家不一样,范家是作药材生意的,不论是青海玉树,还是拉萨康定,都产冬虫夏草,而且只有这两个地方才产正宗的虫草。
  而冬虫夏草,历来就是名贵中药材,和人参,鹿茸,并列为中药三宝。
  所以范家一直对青藏高原有着贸易上的来往。
  用棉麻丝绸,仿制的法器,唐卡,用极其低廉的价格,从高原换取大量的虫草。
  但这都不是重点,即便是虫草,又能挣几个钱?
  由于路途遥远,而且山高水险,历来商贾进藏,没有百倍,甚至千倍,万倍的利润,是绝不肯进去的,因为太危险了,稍微一不小心,命都要丢在高原上。
  更重要的是黄金。
  这是范家的独门秘笈,众所周知,青藏高原盛产黄金,白银,建国以后里面探测出了好几个大型的金矿。
  而千百年来,藩国的吐司,王爷,寺院,更是积累了无数的黄金白银,光是一个布达拉宫,装饰在布达拉宫的金顶,佛像,据不完全统计,足足有30多吨黄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