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三百九十九章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月初九,天气大雨,乡试第二场。
  雷声在贡院的头顶响过,大雨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断地往下落。
  倾盆大雨下个不停,从房檐上流下来的雨水在街道上汇集成一条条小溪。
  大雨疯狂地从天而降,黑沉沉的天就像要崩塌下来。
  风追着雨,雨赶着风,风和雨联合起来追赶着天上的乌云,整个天地都处在雨水之中。
  即便雨水吓得如此之大,但依旧没有影响到考生们的心情,今日的贡院考场不像第一场那么沉闷压抑,能够清楚看到考生们的脸上带着几分愉悦情绪,第一场总共淘汰将近一半的考生,这意味着留下的考生都是个中翘楚,至少在知识、应用、基础都有着过人之处。
  唐逸依旧是一人步行来到贡院门外,考生们瞥了他一眼,带着微微诧异之色,但很快就将情绪收敛,没有过多惊讶好奇,也没有上去攀谈恭喜,等会儿便是乡试第二场。
  在这些人看来,第一场只能代表唐逸基础掌握第一名,但第二场考得是诗词歌赋……然而某一个节点,众人心里骤然下沉,记得唐逸可是有着“江南第一才子”之称。
  中秋诗会的《水调歌头》依然是怡红院头牌最喜颂吟的词牌曲,这第二场考诗词歌赋,对他而言岂不是更加简单!
  随着巨大的鸣锣声在贡院里边响起,考生们依旧相互排着队伍进入,第二关的搜查比起第一关来得更加严格,因为考得是诗词歌赋,许多考生便会在身上夹带小抄,有的直接是抄在内衬上。
  唐逸忍不住打了个哈欠,站在他右下方的冯青云挑了挑眉毛,心里边可谓是火冒三丈。
  原本想着唐逸第一场如果被淘汰了就狠狠的羞辱嘲讽他,没想到唐逸不仅通过了第一场考试而且还是以第一名考过。
  但最让冯青云气愤的是,他的排名恰好实在唐逸后边,这无疑是点燃起他心中的妒火。
  不过唯一让他偷乐之事,便是第一场考完之后,他大肆宣扬唐逸考场中的表现,原本想让他成为众人的笑话,没想到反倒因为考了第一名,让无数江南百姓心里气急,更是输掉很多的银两,江南百姓们现在听到唐逸二字,都恨不得将他生吞活剥。
  想来唐逸现在心里边定是非常不好受,他心里边想着,等第二场考完之后,便继续添油加醋,争取让这把火焰越烧越旺,到时候唐逸即便过了乡试,也会成为江南百姓人人唾弃、喊打的过街老鼠。
  能够见到唐逸如难堪的一面,冯青云心里还是非常愉悦的。
  为了避免重新安排号舍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号舍依旧是按照原来的座位进行考试。
  唐逸寻了号舍的座位坐下,对面的冯青云目光不屑瞥了他一眼,接连几次他都在诗词上面落了唐逸下风,这次科考的诗赋定是要狠狠的力搓唐逸。
  两人都在座位上坐好,检查桌上笔墨纸砚,待得所有东西检查完善,唐逸忽而觉得有人似乎在看他,寻着目光抬头望去,发现今日考官有所变化,不再是一位满鬓斑白的老头,而是一位神色内敛,目光炯炯的中年人。
  号舍的高堂之上,张延玉脸色阴沉的坐在上边,一头乌黑茂密的头发被金冠高高挽起,剑眉之下是一对严厉至极的双眼,任人接触他的目光都有着噤若寒蝉之感。
  因为主考官有着督查、巡逻、监考的职责,所以当他决定监考号舍时,监考官们并没有产生任何的怀疑。
  从唐逸进入号舍开始,张延玉严厉的目光总会若有若无的看向他,他不敢太过明显,也没有刻意收敛。
  坐在“天字一号”号舍的学生,似乎让他觉得有些意外,并没有假想中的属于世家子弟的桀骜纨绔,也不似文弱书生般温文尔雅。
  他仔细观察着唐逸的一举一动,即便如今是在科考,但张延玉从唐逸的面容中看不出一丝的紧张情绪,反而是给人一种从容不迫的淡定之感。
  他似乎是注意到张延玉正在看着他,对着张延玉淡淡一笑,随着开考的鸣锣声响起,他微微低头看着桌上的卷子,旁边的墨笔却始终没有触碰。
  张延玉顿时皱紧眉头,传闻中这位名叫唐逸之人,可是有着“江南第一才子”的称号,这第二场考得诗词应该是难不倒他才对。
  然而,半个时辰已经过去,别的考生有的早已答完第一道题目,他依旧是老神在在的坐着,甚至连研磨都还没开始,科考可是一场习作速度与时间的较量,若是一道题目都没有作出的话,即便第一关得了第一名,第二关依旧是会被淘汰。
  张延玉开始替唐逸着急,那位那位公子可是命令他要时刻关注唐逸的消息,若是他第二关就过不了的话,不知道那位公子又会作何感想。
  忽而,他的精神威震,号舍里边,唐逸终于是有所动作,他稍稍抬起肩膀,另外一只手向着底下伸去,看来是准备做题了,张延玉终于是松了一口气,但这口气还未吐完,差点憋得通红。
  只见唐逸从食盒里边拿出一块小点心慢悠悠地吃了起来,他每咬一口点心,张延玉的眼皮都要跟着跳动一下,脸色阴沉得都快滴出水来。
  旁边几位考官互相对视一眼,缩了缩脖子,早已听闻今年主考官是位刚正不阿的狠角色,想不到这第二场考试才开考一个时辰他就如此的严厉。
  正坐在“天字第一”号舍的唐逸,咬了一口许蛮蛮做的糯米糕,手里轻轻翻动桌上的考卷,今年诗赋的题目果然有所增加,之前考的是一诗一赋,或者是一词一赋,但今年却是直接将题量增加了三道。
  换句话说,想要在短短的几个时辰之内写出五道诗词歌赋,对于任何一位书生才子来说都是一项非常严峻的考核。
  写诗,在唐逸看来就好比“打比方”。
  准确地说:诗,就是把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比方),用简朴的语言组合起来,借以抒发作者的意气和情思。
  换句话说,诗既要比喻得体,还有充满想象,但现在是在考场,容不得考生慢慢思量。
  从古至今,写诗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短时间的类似李白此等诗仙斗酒诗百篇,长的便是十年半载也是有可能的,临场发挥也是有的,例如《滕王阁序》、《兰亭集序》之类应时应制之作多是临场发挥,很考验功底。而事实上《兰亭集序》原稿有不少划掉重写的地方,证明大书圣创作也需要掂量斟酌一番。
  在特定的情境下文思泉涌笔走如飞确实存在,比如伤春悲秋亡国悼妻,很容易激发敏感的诗人的创作灵感。
  故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说!
  但话本小说所描写的落笔而成一字不动的情况毕竟是少数。当然李白这类天赋异禀的诗人除外。其他比如说李贺,就是每日骑驴采风,随手记下只言片语,回到家之后整理成诗。再比如“推敲”之典故。
  若不是因为前世看过许多的诗词歌赋,于唐逸而言这科考第二关也是非常困难的,创作技巧方面,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古人作诗与今人写古体难度也不同。
  古人熟悉音韵格律,身处特定的语言环境,作诗难度自然不大,信手拈来也不足为怪。像唐逸这样的现代人,想要填词的话就需要学习很多很多东西,具备相当的古代文学功底才行。
  至于唐逸为何不立马动笔,主要是因为案上那位考官,从刚才开始便一直盯着他,虽然他自认为很隐秘,但唐逸很早就察觉到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生事,唐逸决定先假装在思考。
  然后,他翻开卷面看向第一道题目。
  《望终南余雪》
  终南山是横跨许等城池的一座著名山脉,望着它上面的余雪,写出一首诗来,想像的余地非常大。
  第一道题目没有任何的要求,任凭考生自由发挥。如此看来,这考试的题目还是由易到难进行分布。
  所谓自由发挥,就是可以是五言律诗,也可以是七言绝句,但都必须是附和题意才行。
  唐逸试着在脑海中想起有关《望终南余雪》的类似诗词,立马有几句诗词出现在脑海中,其中一首却是立马吸引了唐逸的注意,因为这也是一首应试诗!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是唐朝诗人祖咏写的一首应试诗,通过山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诗人不仅仅写遥望终南山积雪的名利景象,还由此兴发了“不知多少寒士受冻”感慨,真是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能够在应试写出如此极负内涵的诗词,可摘抄!
  将这一首《望终南余雪》摘抄完,唐逸微微唏嘘,这位唐朝诗人祖咏也是个极具风云色彩的人物,当时参加应试科考,题目要求写上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诗,但他只写了这四句。于是,考官问祖咏怎么不写了,祖咏回答:“意尽。”结果祖咏当年被录取了。不过,祖咏的仕途却不顺利,以至于后来以捕鱼砍柴为生。
  唐逸收敛心思,继续看着下一道题目。
  第二道考的是词赋,上边只写着三个字《定风波》
  定风波,为词牌名,又名“卷春空“。以双调六十二字组成,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
  题目的难度越来越难,第一道赋诗没有任何限制,第二道题目则是限制字数跟各种赋词规矩。这直接是令很多考生产生了困惑。
  毕竟过往的科考只考一诗一词,或者一词一赋,但这次确实一共考了五道,写完第一首《望终南余雪》已经耗费很多考生的心神,这第二道《定风波》又有着如此多的限制,无疑是给许多考生一种当头棒喝之感。
  比起第一道题目,第二道题目唐逸没有任何犹豫,甚至连思考都懒得思考。
  毕竟这《定风波》于他而言是再熟悉不过了,尤其是苏老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听着外边淅淅沥沥的雨声,唐逸脸色悠悠的研磨墨块,而后用墨笔轻轻蘸取,开始写到。
  “十月初九,江南街道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秋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东坡居士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便是他的代表作之意。
  为了迎合科考,唐逸作了一点儿的小改变,但都是一些小细节,不足为虑。
  这首诗唐逸一直都非常喜欢,尤其是最后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可谓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
  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虽然不能让东坡肉在异世界发光发亮,但让这首诗纵横异世界还是不出的,东坡居士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尤其善用夸张比喻,此诗独具风格,可摘抄。
  写完两首诗词,时间已是过去两个半时辰,唐逸将食盒拿出来,开始悠闲的吃了起来,香味再一次吸引了一大波考生,正对面的冯青云气得龇牙咧嘴,他刚刚写完前两首诗词,正准备写第三首直接被唐逸扰乱了心思。
  坐在案上的张延玉脸色阴沉得可怕,在他的眼里唐逸这两个半的时辰,也就轻碰了几下笔墨,眼见着天色已经逼近午后,再过两三个时辰这第二次科考也就结束了。
  他可不认为,唐逸方才拿了几下笔墨,就写完题目,若是真的话……那他就是文曲星下凡了!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