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四百章 越是黑暗时刻,越要坚持下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着考场气氛逐渐压抑,这期间已经有考生因为奔溃而痛哭流涕,最后被巡考以扰乱考场秩序的罪名带了出去。
  越是黑暗时刻,越要坚持下去!
  考试考得不仅是智商,还有心态!
  有的书生迟迟在第一首无法动笔,他们寒窗苦读十年,别说是终南山了,就是江南外边的河山也未曾看过,这终南山的雪……写诗讲究寄情于景,又讲究情景交融,他们连地方都没去过,如何寄情?如何交融?这根本就是强人所难!
  写诗词毕竟不是记忆好就能完成的,有的诗词甚至需要耗费诗人毕生精力才能完成。
  正因为如此,这科考第二关对于有着诗词天赋的人来说毫无难度,而对于记忆很好却是胸无点墨之人却是难上加难!
  将饭盒里边的佳肴吃完之后,唐逸忍不住打了个饱嗝,这突然的声响令案上的张延玉差点爆走,对面的冯青云也是气得牙痒痒,他真当这里是酒楼客栈不成,现在可是在科考,态度能不能严肃一些!
  几名考官站在旁边欲哭无泪,发现主考官的脸色似乎变得更加难看,他们明明没有偷懒,而且比昨日更加努力的监考,但为何今日的主考官一副要将他们生吞活剥的样子?
  简单收拾一番,唐逸继续看向第三题,脸色立马就愣住了。
  这是一首情景斗诗题,题目描述几人一同喝酒,实为饮酒令。
  题目要求,首句要用《诗经》,次句用曲牌名,末用诗句一首作收。诗中要求要有‘花字’,凡数到‘花’字何人,即交令于何人,然后饮酒起令。”
  一人先说道:“载骤骎骎,醉花阴,出门俱是看花人。”
  另一人接道:“我有嘉宾,醉太平,数点梅花天地心。”
  又一人接道:“公侯干城,得胜令,醉闻花气睡闻莺。”
  又一人接道:“三五在东,一点红,桃花依旧笑春风。”
  又一人接道:“今夕何夕,三学士,一日看遍长安花。”
  接下去便是考生需要继续作答,唐逸微微唏嘘,这题目倒是极具创新,文学书生最喜高朋满座、宴饮雅会、行令吟诗、抚琴泼墨的场景,而这些场景都离不开诗酒二字。
  而行酒令,便是大唐民间的风俗之一。乃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的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
  而这道题目,便是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需要考生按照这个题目继续答题。
  唐逸心里好笑,可以想象一些不会饮酒的考生心里边定是问候出题人全家上下遍。
  事实上这道行酒令的题目,还是有很多陷阱的,其一首句必须是诗经,其二必须是曲牌名,所谓曲牌名其实和词牌名是一样的概念。
  原先诗词都是配乐吟唱的,都有相应的名字来命名。后来曲调失传或是别的什么事,就只用曲牌名来限定曲子的字数,格律,音韵等
  而第三个陷阱则是要用一句诗词作收,这也就意味着诗词不能胡乱写出,不仅需要前后呼应,还得附和场景才行。
  看似简单的行酒令,却是随着题目的要求,越到后边越是条条框框。若是有考生没有细看,立马一头就栽进去写的话,这第三道题立马就挂了。
  对于诗经唐逸还是挺熟悉的,词牌名如此之多只要符合规矩就行,至于诗词反倒是最不用关心的一环,只要带有“花”字便可。
  他轻轻蘸取墨笔,心中微微思量,然后下笔。
  “言念君子,望江南,和梅看雪花。”
  “载笑载言,上小楼,醉折花枝当酒筹。”
  “未见君子,懒画眉,断楼烟雨梅花瘦。”
  “如此邂逅,何傍妆台,且向百花头上开。”
  写完之后,唐逸仔细审视一遍,发现没有任何遗漏之后,这才将四首行酒令写到卷面上。不得不说,第一道题目没有任何限制,任凭考生随意发挥。
  到了第二道题目则是设置一些条条框框,到了第三道题目更是每一句都是陷阱,难度可谓是层层叠加。
  答完第三道题目,考试的时间已是过去近乎三分之二的时间,坐在案上的张延玉忽而站了起来,旁边几位有些疲乏的考官精神立马一抖擞,大声咳嗽一下,似乎在警告个别考生不要有小动作。
  若是在主考官亲自督查的考场出现小抄、舞弊、抄袭的现象,那他们今后的仕途也就到头了。
  就在他们紧张之际,却见主考官脸色阴沉径直的向着“天字一号”的号舍走去,几位考官心里咯噔一下,不会真的有不长眼的考生作弊吧?
  他们急忙来到“天字一号”这边,随着他们靠近这个位置,看了看号舍里边考生的考卷之后,神色立马就愣住了,皆是露出意外的神色。
  想不到竟然有考生已经答完了第三道的题目,但这不是令考官们惊讶的主要原因,而是号舍里边的考生,此时已经在做第四道题目,只见考生在题目看了一下,便开始挥毫泼墨,看得考官一个个瞠目结舌,他们目光不由得看向主考官张延玉,后者也是一副惊讶的表情。
  这第四道诗题为《一叶落而天下秋》,要求写出一首七言绝句的闺怨诗。
  闺怨诗属于古典诗歌,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这是很独特的门类,大致说来,就是写少妇、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这种诗,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还有一些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气写的。因为女人本身就具有诗人的气质,感情细腻,容易入诗,加上些幽怨,就更让有哀怜了。
  然而,这是在考场当中,时间便是考生的生命,要让这些考生突然模仿女人的口气写闺怨诗……
  这出题人不可谓是不大但,毕竟这是在科考,如此严肃的考试,出题人却是峰回路转,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无疑是令考生们犯难。
  但这其中却是有一个非常致命的陷阱,七言绝句的闺怨诗虽然会令考生犯难,但还不至于没有头绪,反倒是《一叶落而天下秋》这一主题,可谓是难上加难,几位考官自认为,若是他们做到这一题目,可能也要选择放弃了。
  但眼前这位“天字一号”的学生却是没有任何迟疑,当他看到题目时没有一丝的犯难情绪,脸上更是冷静无波,坚毅的脸上则是露出淡淡愉悦的笑容。
  只见考生徐徐写到,寒闺怨。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张延玉细细品味唐逸这一首诗词,心里边竟忍不住惊叹一声好诗。
  唐逸这一首诗描绘的是主人公独居的冷清孤寂,扣信诗题要求的“闺怨诗”。
  后两句用情景交融手法,描绘了一幅天寒岁暮、冬衣未成、秋霜欲下、征夫未归的孤冷画面,孤寂凉情直入人心,千般滋味涌上心头。全诗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
  笔法含蓄,言简意丰,一“知”一“冷”,尽显女子内心之凄凉,孤寂之“怨”。
  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
  “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互辉映,又暗示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梧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夭下秋”。
  前两句把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暗示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张延玉心里微微唏嘘,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一叶落而知夭下秋,落的是秋叶,寒的是人心。
  几位考官互相对视一眼,皆是忍不住点了点头,他们目光不约而同的看向卷首的姓名,看到上边写着的“唐逸”二字,脸色微愣,而后恍然大悟。
  原来此人便是乡试第一场考得第一名的唐逸!
  难怪这第一道题目能够信手拈来,只是作为一名七尺男儿写出如此闺怨诗歌,若不是亲眼所见的话,还是很难让人相信的。
  写完第四道题目,唐逸稍微休息一会儿,离考试结束不到半个时辰,考官相继离开,继续巡逻考场,张延玉看了唐逸,轻轻点了点头,短短一天时间能够写出四道题目出来,难怪会被那位那位公子如此看重。
  他抬头看了下天色,暮色已近,心里边有些可惜,若是再给他一些时间的话,想来这第五道题目定是能够做的出来的,但可惜的是只剩下半个时辰,任凭唐逸再如何厉害,半个时辰想要做第五道题目,无疑是天方夜谭。
  这第五道考的是赋,说赋跟诗有着很大的区别,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也就是说,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得华丽而细腻;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
  上边题目写到:“有征无战,道存制御之机;恶杀好生,化含亭育之理。顷塞垣夕版,战士晨炊,犹复城邑河源,北门未启;樵苏海畔,东郊不开。方议驱长毂而登陇,建高旗而指塞,天声一振,相吊俱焚。夫春雪偎阳,寒蓬易卷,今欲先驱诱谕,暂顿兵刑,书箭而下蕃臣,吹笳而还虏骑。眷言筹画,兹理何从?”
  题目大体意思是,打仗必然会死人,杀人绝不是好事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最近边境多事,朝廷正在讨论征伐之事。如果能通过外交努力,实现罢战息兵,那是最好的。对此,你有什么好建议?
  很显然,这道题目考的是时事,意在考察考生如何通过外交的努力,与边境的蛮夷罢战息兵。这道题既考察考生对国家军事和外交的关心和了解程度,也能看出考生处理国家大事的实际能力。
  这道题目非常难,即便是张延玉,在看到题目时,心里边也是突突,如今大唐与北方蛮夷战事不断,想要通过外交努力而罢战息兵,这谈何容易?
  且不说唐逸能否做的出来,即便是张延玉这般长久关心国事,整日混迹于翰林书院的主考官,面对这样的考题也是非常犯难,更何况要在半个时辰写完,即便是他也不可能做到。
  张延玉脸色思索,眼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他想从唐逸的脸上找到慌乱或者着急,却什么也没找到。
  就在这时,几位考官忽而露出惊咦之色。
  只见唐逸正轻轻研磨,众人心里边嘀咕,难不成他准备做出第五道题目?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半个时辰是绝对不可能写完一道题目的!
  唐逸并不知道几位考官的惊讶情绪,而是神情自若地伸出墨笔,开始写到:
  “《战赋》
  古之王者出师,有征无战。然则兵革之事,圣人是兴,盖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帝乃钦若尧、禹,承天运行,鲜卑在图,夜郎无外,而旄头贼丑,忘道弄边,河浸海寒,障路幽朔。
  皇赫斯怒,亲师用征。摇星纛神,召募雄合,白羽森月,朱旗烂空。俾夫翕东海之焱波,扫北荒之沙雪。国用长策,人忘暂劳。聊胜咏歌,取思而赋。”
  写完前面前面这两段的时候,有几位考官转头,急忙又走了回来,连周围考生都无暇去监考了。
  “赋曰:莫高匪天兮生我圣人,聪明运用兮不测惟神。恩泽洪融,覆帱弥淳,喷穷陆,霈无垠,珍怪烟委而波属,蛮夷鸟狎而虫驯。粤若鬼方兮猃狁孔狡,固阴冱寒兮陵我河津。于是按玉剑而凭怒,耀金戈而雷震。禡蚩尤,誓勾陈;会白帝,骑苍鳞。天动地应,罗羽卫而煌煌;风咆云斗,作笳鼓之殷殷。”
  写完这第三段的时候,张延玉忍不住惊咦一声,看向唐逸时犹如看着一块美玉瑰宝。
  “别有哮悍之旅,毅勇之宾;爰自幽并而投石,走巴楚而来臻。铁马金甲,虹旌电轮,鸣弦者飞雁由其殒越,挥戈者白日所以逡巡。国体兵势,殊容共身,既出师于鄠杜,亦猎虏于新益。野气苍茫而助杀,军声慷慨以合仁;奋威则鲸鲵忉衅,流咏则枭獍怀亲。”
  可当唐逸写完第四段的时候,监考们早已忘记是在科考,眼神惊愕的望向了唐逸!
  虽然周围站满了监考官,唐逸却没有受任何人的影响,依旧是挥洒泼墨写到:
  “大荒摇落,知单于之魄死;层冰泮涣,感天子之情春。昆彚杂种,于何不臣。宁直夸胡而北省,亦当抚柔于丛榛。海岱攸类,匪兵是遵,固将历三五而高视,岂与夫费百万于同勤!”
  在张延玉这些监考官们的眼中,能够一日写出四道题目已是属于奇迹!但唐逸不仅写出了第五道题目,而且这第五道题目竟是有了不到半个时辰,短短一会儿的时间他大笔挥毫,竟然真的全部写出来了。
  “……嘶!”
  面试官们倒吸一口凉气,直到唐逸写完在最后一段话,有面试官身体摇晃倒退一步,差点摔倒在地上,面上竟是被骇然之色所布满,不到半个时辰写完一道赋题,这已不是凡人能够做到的了!
  难不成他早已知晓科考的题目?张延玉脸色微沉,而后立马摇了摇头,他是主考官若是漏题他岂会不知晓。
  想不到半个时辰竟然真做了出来,此等才华简直犹如文曲下凡啊!
  唐逸这一手把所有人都惊吓住了!
  几位监考官惊为天人,都感觉见了鬼似的!
  ……
  ……
  ps:最近几天,网文圈闹得风风雨雨,作为一名只赚全勤的扑街作者,人微言轻,实在说不得什么,也做不得什么。
  所以,只能用这一章的标题来共勉吧。
  emmm……老黄可能以后就是为爱发电码字了,目测连600块全勤都可能会没有了。
  先用这章标题纪念一下。
  越是黑暗时刻,越要坚持下去!
  多年以后,如果看到了,就欣慰一笑说:“真好,我坚持下来了!”
  老黄这就屁颠屁颠的继续回去码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