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八十二章 为镇争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年后的一个春。
  睡在蚌塘草棚里的何喜富早早起床,出去走向蚌塘。
  这几天蚌塘一直由大儿子思强和二儿子思康管着,自己不是开会,就是由这村那村请去作养蚌育珠指导。
  别说这些都是轻松事,何喜富觉得挺累的,不同的村庄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村民有不同思想,真正要把他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己的意识上来,实在没那么容易,好在自己也是个业务辅导员,不收他们的工资,去过讲过就好了,最后怎么做还不是取决于他们自己的行动,赚不赚钱也是他们自己的事。
  何喜富来到自己蚌塘边一看,不远处的几丘田又挖成蚌塘了,“这动作是快!”当年自己这几丘冷水头田改成蚌塘,虽说是专门承包过来养蚌育珠的,但还是要跟生产队里的人说好,跟大队里的干部说好,还得慢慢地搞,否则就太高调了,高调了人家就会找你麻烦。
  现在好了,要挖丘田、改个塘的不就是说干就干的事!
  呵呵,快的不是农民的手脚,而是党和政府改革开放的决策和制度。这不,仅仅三年时间,自身的、自家、自己这个村的,不知发生了多少变化:自己这个多年入不了党的人,如今不仅入了党,而且还成了一名支部委员;过去当作搞资本主义批的反面典型,如今却成乡里、县里的致富能手,成了县里的人民代表;过去用脚步丈量田亩,偷偷搞包产到户的做法,如今用不上一点点变通手法就成了中央肯定,谁也无权干涉,农户家家都有种植自主权。还有公社变成乡,大队叫上了村,变化真多着呢。
  何喜富站在自己的塘边,远望起整个湖畈,忽然发现至少有一半的农田改造成了蚌塘。搞起了养蚌育珠,其规模已远远超出当年在江苏无锡看到的情景,如此这种的发现势头,在今后的那个时光里,会不会给每户养蚌育珠户带来喜悦和欢笑呢。
  何喜富想到,“卖珍珠难”将是诸北人回避不了的难题,自己作为一名村支部委员,县人大代表,还真有责任去帮助珠农解决这个难题。
  其实这个责任何喜富早就有意识担起来了,之前已多次去信江苏无锡的朱均林师傅,要他设法多介绍几个客商来诸北一带看看养蚌育珠的阵势,多来这里收购一家一户繁育出来的珍珠。
  朱均林师傅也曾多次来信说,他已多次向客商推荐过诸北的珍珠,但这些客商多为广东、深圳人,对诸北这个地方陌生得很,也就不敢来,有的甚至说,他们根本没听说过那边有珍珠。
  一次朱均林已来信反映了一个情况,说是好不容易说服一个客商来诸北,而且还来到了这边的省城,但他在住宿的旅馆里看到一张报纸,报纸上登有一则白塔湖畔一村庄持枪抢劫珍珠,并打死人,劫走拖拉机的新闻报道,“那边的治安太不安全了”,这位客商第二天就退了房间,返回江苏采购珍珠。
  “要使珠农的珍珠及时顺利卖出去,打响诸北知名度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了。”何喜富的心里就有了这样一个念头。
  “爸爸,爸爸,你快回家吃早饭去,梦根叔叔正等着你一起去乡政府开会呢!”叫何喜富回家去吃早饭的正是何喜富的二儿子,何思康。
  何思康也刚刚去年秋季初中毕业,受其哥何思强影响,这小鬼头初中还没毕业就动起了不再升学的念头,这兄弟俩的脾气都有些倔,一旦自己定下的主意谁也改变不了他。
  何喜富曾多次劝说何思康说:“现在国政策好、家里经济条件好,你就一门心思把书读上去,读完初书上高中、读完高中上大学,真正读个人才出来。”
  但何思康不只脾气倔,而还会说,他说服自己:“哥哥十六岁不到赚大钱,帮你搞起这个大蚌塘,我过十六理应赚大钱,助我家里更富强,读书就归小弟何思福,。”说得何喜富又气又好笑。
  何喜富本想今天在自己的蚌塘里好好研究一下工作,勿听儿子思康说要开会,心里不免有所不高心,自说自怨道:“**一点官,会议还真不少。”
  何思康远远听见父亲话,也就想出话来安慰他:“有会开你就去开会,这里我和我哥不是安排得很好吗,你那边茶喝喝,天谈谈,不是很好吗!”
  何喜富只朝何思康看看,没说什么话。在他心中,总觉得自己对思康的管教就缺少点“严”字,因此这小子,在自己面前总没像大儿子思强那样守本份,懂规矩,不过这也好,兄弟俩把蚌塘调理的好好的,自己没花上多小心思,老支书也在自己面前说过好几次了,这兄弟俩已用不着什么心思去照看了,这或许也是何喜富少来蚌塘管事的原因之一吧。
  何喜富今天是以人民代表的身份参加这个会议的,会议的主题一直到乡政府开会时才知道。主持会议的就是江尾区区高官姚吉华,他现在身上还多了一个职务:江尾区撤区并乡设镇工作组组长。
  姚吉华在主持会议说:“按照上面的改革部署,今后县级以下的区级行政管理机构将全部撤销,人口少的乡,行政管理机构也将撤销,其管辖权并人口多、区位优势强的乡,同时这些乡,又将升格为镇,今后我们东白湖乡,还将并入西江乡、东江乡,今天我们邀请各村党支部书记、有关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一起座谈,就是要想商讨一下,我们未来的镇,该取一个什么样的名镇。”
  听姚书记这么一说,何喜富对参加今天这个会议还真来了劲,新镇取一个什么样的名,这对提高一个区域的知名度,扩大一个区域的经济影响,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有权参加会议,就有权提个建议发表一点意见了,值得,他很想趁机把诸北珍珠推出去。
  但眼前会场里一个又一个的发言,却让何喜富对这一刚刚涌上心头的希望又产生出失落感。
  有一个村的老书记,在姚书记讲话一结束就发表意见了,他说:“这种镇名实际对我们无多少关系,依我看叫得响就好了,把三个乡各取一字连起来得一个镇名也行,或者干脆叫个‘三合镇’,意在这个镇是三个乡合并而成的。”
  这位老书记一说,会场里很快响起一阵说笑声,许多村支书倒还挺赞同这位老书记意见的,认为这“三合镇”叫起来顺口又响亮。
  就在大部分村支书为“三合镇”这一镇名叫好时,一位已是满头百女的老教师站起来说话了,这位已退休了的老教师,曾一直是江尾中学的校长,在百塔湖畔算是文史界的学术权威,凡有建设规划、文史传记之事要研讨整理的,都少不了这位老教师的参加。
  这下,这位老教师像是在什么现场演讲似的,说得有条有理、头头是道:“一个地名,就是一个地方的形象特征,好的地名能提升一个区域的知名度,带来一个地方的经济振兴,怎样才算是好地名,地名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及代表性等特性,我认为,白塔湖是我们这一区域的代表,历史上,我们这一带曾有‘白塔湖田熟,天下一餐粥’说法,白塔湖乡又是这几个乡当中规模最大,区位优势最明显的的乡,我建议我们新设的镇,取名为白塔湖镇还是挺有意义的。”
  老教师说完就坐下,坐下后又看看姚书记,看看主席台上其他几倍领导的表情,还扫视了会场四周,他在想,自己这样有板有眼的意见论述,能不能打动那些地名决策者的心,能不能在会场里引起一个轰动。
  姚书记对老教师的意见建议作了肯定式发现,他说:“老教师的这一建议很好,从地域的特色,地理传说等多方面考虑提出了镇名建议,我们看看,还有没有好的建议。”
  何喜富急了,会场里大多数人对地名对处于无关紧要的态度,老教师又把自己的地名建议说得有理有据,而且已得到了姚书记的肯定,自己寄希望的地名咋没人提出来呢,自己提这个建议会不会被人家笑话呢。他看看姚书记,看看会场里的其他人,希望有人提出更多的新建议来。
  姚书记到了何喜富复杂的眼神,他点名说:“何喜富,你倒说说看。”
  因心里早有想法,这下何喜富也不客气,也不推辞了,他起来说:“眼下搞活、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我想我们借机取新镇镇名之前,能否多考虑我们这一带地方经济的特色,我小时候就知道,杨梅桥这个地方是盛产杨梅的,那么我们诸北村家家户户繁育珍珠,诸北的珍珠影响不久或者已经超过了白塔湖鱼场的鱼和白塔湖畔的水稻,所以我想能否以珍珠,或诸北等词命名我们的新镇。”
  何喜富还未坐下,会场一片骚动。
  有的说:“这个也太搞笑了吧,就说珍珠镇,听上去都太别扭。”
  有的说:“把一个村命名为镇名,除非历史上已存在的,如新用一个村名来命名镇名,可能会引来其他村的反对。”
  “……”
  一个超脱了一般人想像的建议会引来在场人的说笑,尽管何喜富心里早有准备,但在现场氛围的感染下,双脸还是红过一阵又一阵,好在姚书记及时为自己解了围。
  姚书记说:“你们都别笑,我倒觉得何喜富这建议还真有创新意识的,我们之所以要征求大家的意见,不只是为了给未来镇取出一个漂亮、响亮的镇名,而且还想让这个镇名给我们群众的生活,给我们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好处,产生更多的效益。”
  这个会议只是一个意见建议的征求,没有把地名确定下,但会议已确定,他们会把大家提出来的镇名和理由油印成意见征求文件,交群众评议打分,按群众评分录取候选镇名,然后交镇人民代表大会,让人民代表来投票决定。
  这个会议决定,是何喜富最满意的,这种满意,不是因为背后有姚书记的肯定,何喜富可以再去说说,真让领导确定下来,而因为自己有了一缓兵之机,可以去群众当中游说,让更多的群众来争取为自己说话,何喜富相信,这方面自己优势是大的。
  回家的路上,何喜富和何梦根同坐一辆自行车,一路上他就拚命鼓动何梦根,一定要坚持喊出“诸北镇”这个镇名来。
  这天回村后,何喜富没有回家,也没有回蚌塘,就和何梦根一起一家一户地上门动员,说服他们,《新镇镇名意见征求表》发下来,大家就在“诸北镇”这个名字上打满分,其他都不要打分,好多人不解何喜富的用意,何喜富又一个一个地说明:“只要把诸北镇的名称喊响了,我们手头的珍珠就不愁卖了。”
  一听说争取镇名就是为了卖珍珠,大家都表示积极响应。
  何喜富用同样方法,还去湖上、上莲湾等其他大有养蚌育珠在搞的村庄走访农户。
  老婆何紫娜发现自己的老公已有整整五天时间在做这个工作,就担心这是不是精神错乱了啊,这一天她特意去草棚等老公回来,一见老公回来,何紫娜就问他:“你觉得这个事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何喜富笑笑说:“到时有一批批客商来到诸北镇采购珍珠,你就会知道我这几天的奔波作用有多大!”
  没几天,群众评定的结果出来,最高分就是“诸北镇”、第二就是“白塔湖镇”。
  这个结果是撤区并乡设镇工作组组长姚吉华电话告诉何喜富的,姚吉华在电话那头说:“喜富你的工作成效够大的了,现在最高分就是‘诸北镇’了”。
  何喜富手握话筒呵呵笑:“姚书记,你说我是大功搞成了?”
  “那到不一定,我们还有一个人民代表大会投票表决吗!”
  何喜这才想到,自己还得向更大范围的人民代表去说个情,为了让白塔湖的珍珠产业有朝一日走向辉煌,让他们都来为“诸北镇”投上一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