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一百七十九章 江西学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膝盖上看的是皮外伤,但痛是痛得要命,母亲和大哥都让他在家里好好休息几天再说。
  静静坐在家里的何思福,一次次想起躺在草棚屋里时所听到的别人对自己的议论,心里想,如果自己再不做出一点成绩出来,自己恐怕真的成了人家眼中败家子、无用者。
  但自己该从何下手呢,靠服务赚钱,不像大哥二哥那样手中有技术,再出去贩销珍珠,母亲坚决反对着,再则家里也缺少本钱。
  “铃铃铃、铃铃铃。”摆在搁基上的电话机接连响着,何思福“妈!妈!”喊了几声,见母亲没有反应,就跷着脚过去接电话。
  “福,为什么迟迟不接电话。”电话那头的何思康说。
  “二哥呀,妈不在,我跷着脚过来接电话也就要一段时间了。”何思福如实解释说。
  “你的脚怎么了?”一听看福的脚跷了,电话那头的二哥也就急了起来。
  何思福也就如实向他说了塘坎边挑珠蚌被滑倒的情况。
  “你怎么去挑珠蚌了,是大哥的活儿来不及了吗?”
  何思康只知道何思福已回家,自制真空包装设备做蔬菜真空包装的事,他根本不知道,何思福因亏损而半途而废的事,现在这么一问,何思福就把真相一五一十地说给了何思康听。
  听听大哥的安排也是行,何思康就劝说何思福说:“跟着大哥一起做也好,反正我们都是一家人,有钱赚回家就好。”
  “二哥,你是这么想的,我可快让那风言风语折磨死了,就是我不会钻洞,要是像孙悟空一样能钻入地下的话,每每听到他们的议论,我一定会即刻钻到地下去。”
  “他们说些什么了,让你怎么伤心?”
  在二哥的追问下,何思福又把自己塘边被别人嘲笑、躺在草棚屋里被别人议论的事,又又一一说给了二哥何思康听。
  何思康一听,这儿是够让何思福伤心的,也就好好安慰了一句。
  听着二哥的安慰话,何思福心里也并没有感觉到多少舒服,他对二哥何思福说:“现在对我来说,说什么都解决不了问题,最好是尽快让我打到一条好的就业门路。”
  听到何思福急于找到就业门路,何思康则突然想起前些天刚刚听到的一则产品开发信息,说的是江西已有地方,用一些蚌壳做成的首饰在市场上十分走俏,诸北也不是有大量的蚌壳被废弃吗?我要用这些废弃蚌壳生产贝壳工艺品。
  “这消息可好啊!”我思福听到二哥何思康这么一说,一下忘掉的膝盖上的伤痛,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他当即要求何思康尽快去查实,这种用蚌壳做首饰的地方在哪里,他们招不招工,或者收不收徒。
  何思康当即表示自己会尽快去查实。一旦有确切消息了,就会马上来电通知何思福过去。
  当晚,何思福很高兴把从二哥何思康那里得来的消息和自己的打算告诉了大哥何思强,却不料何思强给何思福泼上了一头冷水,他跟何思福说:“别人说吃一堑,长一智,你怎么就是执迷不悟呀,刚刚是三个月时间就亏去了近万元钱,就这么几天你又想出新花招来了,万一要是又亏下去了,那我辛辛苦苦做出来的钱,还真不够你亏下去呢。”
  何思福一听大哥这样的话,就又马上想起蚌塘边大家当面对自己的指责和草棚屋外,有人私下对自己的议论,心头又火辣辣地热了起来,他怒气冲冲地何思强说:“大哥,你是不是也把当作是一个不积财的扫把星了,要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也只有走出去闯自己的的路了,免得拖累了你。”
  “我可不是这样想的哦,你要这样说你就这样去说自己。”
  “那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兄弟俩互相对视着,再也没有接着说话。
  听着兄弟俩突然吵了起来,都楼上房间里的何紫娜和何燕妮也就走下楼来,先走下楼的何燕娜走到老公何思强面前说:“吵什么呢,有话不会好好说吗?”
  何思强回答何燕妮:“谁跟他吵了,我只是提醒他,在市竞争大,我家缺少生意本钱的情况下,还是老老实实地在家养蚌育珠,安安心心地给人家打工,不要去冒办厂办企业的风险了。”
  “可你知道吗,我在蚌塘干活的时候,人家是在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我,他们在背后指指点点地说我什么?”何思福说这话的时候,两眼已汪出的泪水。
  何燕妮看着何思福这副伤心的样子,心里也是酸溜溜的,他走到何思福的面前安慰着说:“嫂子理解你的心情,但你要想明白,真要使能成功的嫂子支持你。”
  “你支持就由你去支持吧,反正这事我不管。”何思强说完话,就上楼去睡了。
  何思强上楼后,母亲何紫娜也好言劝着何思福:“福啊,你大哥说的话也是事实,你说的利用蚌壳生产工艺品,一要资金二要技术,你是要考虑清楚呀。”
  何思福没直接回答母亲的话,也是跷着脚上楼去了,走到楼梯中间时,他才回个头来跟还在楼下站着的母亲何紫娜和大嫂何燕妮说:“这事我是看准必做了,这钱我也不会来向家里要一分。”
  新的目标找到了,但是办创业的老大难问题又摆到何延东的面前,生产贝壳工艺品一要资金二要技术,而对当时的何延东来说这两者都是空白。正当何延东为解决资金和技术问题寻思突破口的时候,一个好消息传到了他的耳朵里,江西都昌家家户户都在做贝壳纽扣。得知这一信息后何延东来家也不会,直奔江西,一心想在江西看看做贝壳纽扣与做其他贝壳工艺品的工艺是否一样,在那里是否能学到自己想要的技术。
  过了两天,何思康打来电话说,利用蚌壳加工首饰地方在江西都昌,那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这样产品,但他又说:“大哥已来过电话了,要我介绍你去工作无所谓,不要支持你引进设备做这个加工,免得再翻跟斗。”
  何思福心里清楚,大哥之所以串通好二哥,是怕自己不拿家里的钱而去拿二哥的钱买设备,既然这样,那自己做自己的路吧,他答应二哥说:“那好,我就去那里打工吧。”
  江西都昌不他何思康养蚌育珠的那个地方,而且相跟还比较远,再说大哥已通知二哥不要支持他引进设备搞这个加工,所这他也没去二哥这边转,就直接乘火车去了江西的都昌县。
  到了都昌后,何思福发现,这里利用蚌壳加工纽扣、首饰的还真不少,但都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多数为夫妻活,父子活,雇工的还真少,去问他们招不招工,这些人都是摇摇头说:“我们又不是工厂,家里人干着足够了,要招工的话就去规模大的家里去看看吧。”
  尽管是一次次的找工碰壁,但何思福并不气馁,他在一农家里低价租了一间落脚屋住了下来,不管人生地不熟,一家家走访生产蚌壳首饰的个体户,先是问他们招不招工,到他们说不招时,就又换种方法说:“假如你们家里人有什么事忙不过来的话,就来叫我做好了,一小时、两小时都可以,免费的,不收你们钱,我闲着也是闲着。”
  因为一时找不到工作,何思福就常去这些家里看他们的蚌壳加工,虽然没上过手,但把它的各道生产工序,技术要点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进出多了,这些家庭对何思福也熟悉,真遇上急事或特殊事的,也就会叫上何思福顶一下班,有的甚至会一连帮上好几天。
  对于这些,不管是半天、一天,甚至连续好几天,何思福从来不收一分工次,最多也就是在他们家里吃个饭,喝杯茶的。
  看在何思福老实、勤劳的份上,一家生产蚌壳首饰的个体户主动招收何思福为工人,并承诺在按月付给他工资的同时,保证传授给他贝壳定型、抛光、等加工技术。
  听说这里既能赚钱又能学技术,何延东高兴得不得了,当即答应在这家个体户家里住下来打工。
  离家已有好几个月了,当初因没有找到工作时还不敢给家里去封信,现在有了工作,又有自己的工资可拿了,何思福也就想起得给家里去封信了,他相信,尽管大哥反对自己出来,但自己真正出来了,肯定不会不担心的,再说还有老娘,不都在说儿行千里娘牵挂吗,所以他抽空就给家里的大哥写了封信过去。
  大哥很快写来了回信,他信中的语言虽然没有何思福表达得那样清楚明白,但句句吐露着真情,他埋怨何喜富,为什么长长几个月不给家里去封信,是不是真的在记恨大哥大嫂了,要记恨大哥大嫂的话,也该知道家里还有个老母亲呀,她还以为你遇到骗子了呢!
  面对家里人的担忧,何思福一边一次又一次地去信劝说母亲和大哥大嫂放心,一边安心在江西工作。
  蚌壳加工,是一件在尘埃中工作,半天干下来,全身上下,里里外外都粉沫,每次下班回来,洗身洗衣服都得半天。这天晚班回家后,何思福脱下工作服洗了澡,然后再做早饭吃,吃过早饭又洗衣服,当睡在床上的时候,已时近中午了。
  可是,没睡上一个小时,东家来敲门了,自己家里有急事,这产品明天一定要交货,他请何思福白天去顶个班,晚上就由他们自己做,至于白天的工次,就按三倍计算好了。
  何思福换上另一套工作服就走出门来,他边走边跟东家说:“这个班我会去顶,这个工资就按平常算了,用不着两倍三倍的。”
  结果,到了晚上这夫妻迟迟没有回来,何思福实在是困死了,但他还是坚持着,实在顶不住了,他洗了个冷水面继续干,一直做到这对夫妻回家后,他才歇工准备回出租屋。
  刚要走回时,见东家在机器换模具,何思福问东家:“怎么把模具换下来了。”
  东家说:“今天我们去接了个新产品来,今晚我要试制出来。”
  一听东家说今晚要试制新产品,何思福又停住脚步不走了。
  东家问何思福:“你干嘛不走了?”
  何思福回答说:“我要看看你如何制作新产品?”
  东家说,今天不用加班,你自己要求加班就不发加班工资了。
  “不用不用,是我自己留下来说技术的呀。”何思福根本不在乎发不发加班费,他只有一个想法:做得多才能学得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