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七十七章 吵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九月十八
  赵云带着二百冀州勇士,一并跟着公孙瓒前往了幽州。
  公孙瓒只是大笑了一声,便带着赵云一并起行了。
  同一时间,河东董卓带着部分兵马返回陇西,只留下牛辅等将领留守河东。
  刘辩在见识过了榆次城以后,也在准备着回朝事宜了。
  曹操提议天子带五百士卒,用以保护天子回朝。
  刘辩则不允许,只愿意带二百人用以护送粮食回雒阳。
  这本来不是什么大事情,但是,就因为这件事情,堂堂天子竟然不顾颜面,跟曹操吵了起来!
  其中,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听说刘辩差点提剑砍了曹操,两人居然因此闹得不欢而散。
  ……
  刘辩愤怒的将剑拍在桌子上,怒吼道:
  “曹孟德!曹孟德!竖子!竖子!”
  唐姬在一旁不停地劝慰刘辩,她心中也是既有好奇,又有疑惑,要知道,这俩人前两天这关系都还这么的不错,怎么要走的时候非得闹这么一出?
  “陛下,这是怎么了?”
  刘辩带着气愤,为唐姬解释了起来。
  本来也没什么大事,就是两人商议着带多少人回雒阳合适,曹操又提了一句途中多盗贼,如果不多带些人,恐怕将粮食带不回去。
  刘辩也反驳了一句,然后两人就这么分析了起来,然后,曹操不知道犯了什么糊涂,竟然说了一句犯忌讳的话,两人就因此吵了起来。
  “曹操此人,简直是挟恩图报,孤以国士待他,对他委以重任,他竟然如此报答孤!当斩,当斩!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唐姬头一次看见如此暴怒的刘辩,也不敢为曹操辩解,只是觉得有些好笑,在刘辩身旁,为刘辩顺气。
  刘辩还是有些不解气,愤愤道:“这个竖子!孤迟早要砍了他!”
  “陛下,曹都尉也是一心为陛下安危着想,陛下又何故为臣子发怒?”
  刘辩冷厉道:“曹操与孤,一如当年高皇帝知遇留侯,有曹操立在庙堂一日,孤可无忧也!可若非如此,他曹操焉能活到今天?!”
  顿了顿,刘辩又接着说道:“留侯在项羽营中不过百夫长之才,若非高皇帝拜将,天下谁又知留侯之才?他曹操亦如是!”
  唐姬轻笑了一声,惹得刘辩看了过来,唐姬吐了吐舌头,不好意思的解释道:
  “妾就是觉得,陛下与曹都尉二人的行为,就跟会稽郡中稚子之间起争执差不多……”
  刘辩愤怒的神色猛然一滞,然后就开始盯着唐姬,盯得唐姬都有些不自在了,刘辩这才傻笑起来。
  “嘿嘿,这倒也是,孤又并非忘恩负义之人,若非当初孟德相助,孤焉能安然到如今?”
  唐姬也笑了起来。
  刘辩神色一动,正准备更进一步的时候……
  “陛下!”
  吕冉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刘辩桌子前的剑差点就飞了出去!
  “何事!”
  “陛下,各项事宜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可以起程了。”
  “吕冉!”
  刘辩咬牙切齿的声音传了出来。
  吕冉一凛,恭敬道:“臣在!”
  “孤想杀人!”
  吕冉连忙道:“陛下,曹都尉一心为陛下着想,陛下可不能伤了如此忠臣的心啊!”
  刘辩呵呵冷笑起来。
  ……
  王府
  “都安排好了?”
  “家主,都已经安排好了。”
  “那就好,接下来就只等小皇帝出城了,我们的人说,小皇帝与曹操刚出了矛盾,但是,记得咱们的人不能出手,谋逆天子的罪名咱们担待不起,这种关键时候也不能出这种事情。”
  “喏!”
  ……
  “准备好了?”
  “家主,都已经准备好了。”
  “好,听说曹操与小皇帝出了些矛盾,如此一来,没人保护小皇帝,咱也得给这个肆无忌惮的小皇帝一点教训,但是我们的人不能出手,曹操和盖顺可不是好惹的。”
  ……
  虽然对吕冉有些不爽,但是刘辩还是带着几十人出城了。
  这时候,曹操并没有带着人出来送刘辩。
  刘辩也没有因为这个停留,冷哼了一声之后,便让吕冉起程了。
  盖勋坐在马车中,恭敬的禀报起来:
  “陛下下发屯田诏下发并州不过旬日,就算流民闻风而至,也需要需不少时日,如今榆次晋阳等地官府收纳的流民不过才四,五万户,其中榆次因为曹都尉镇压在此,远超其他郡县,足足有三万多人。”
  刘辩突然问道:“奴隶可曾算进去?”
  陛下问的是流民,所以未曾将奴隶计入。”
  盖勋有些迟疑,禀道:“若是算上这些,大约是能有六万人的。”
  刘辩感叹道:“六万人啊!”
  盖勋闻言,也不由得感叹起来。
  六万人,这已经不是小数字了!
  “陛下,并州大地向来武风强悍,常有匪徒盘踞于途,民不敢至,二是因为屯田之故,所以并州向来匿民成风,流民宁可居于深山,也不愿躬耕沃土。
  如今曹操已遣派夏侯渊等人带着兵马赶赴各地,以战代练,剿灭那些裹挟百姓,盘踞山野的山贼盗匪去了,如此一来,并州之中,愿意耕种的百姓可能会更多一些。
  只是,有些事情因为涉及朝廷财赋,关乎百姓生计,此乃大司农之责,臣不敢僭越,更不敢妄言此事。”
  刘辩点了点头,道:“卿且但说无妨,这里是并州,又并非是在朝廷中,不以僭越论。”
  盖勋恭敬道:“喏!”
  “臣窃以为,彼等流民之所以宁可居于深山,主要还是因为朝廷的税赋太重。”
  刘辩皱眉,反驳道:“田租以三十税一为税,虽然近年来天灾不断,却少有增税,如何太重?”
  盖勋恭敬道:“陛下,赋税之重,不在田租,而在算赋。
  按定例,凡十五岁到五十六岁的成年男女,每人每年交纳一百二十钱,称为一算,自陛下登基以来,虽减至了八十钱,但对于生民来说,仍然太重了。
  除此以外,还有口赋,自七岁起征,每人每年二十钱。
  自孝桓,先帝以来,屡有增添,甚至从襁褓开始起征口赋,以至民生子不举,甚至生子则投水溺亡。
  因为兵马连动,生民的刍稿税更是繁重。”
  刘辩只知道汉代田租很轻,但是却对其他的赋税不大了解。
  而东汉末年的时候民怨沸腾,除了天灾以外,也跟沉疴一样的税赋有一定关系。
  但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