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九十七章 兵戈 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郭汜本只是董卓军中一校尉而已,在牛辅手下任职校尉,即便他勇武膂力不凡,却也很难受到董卓真正的重用。
  郭汜本就是马贼出身,忠义什么的,对他而言也就是一张厕筹的分量,真要让他为董卓这么一个臭名昭著的人去死,他自己也不愿意。
  而今不同了,徐晃已经在他面前了,还带来了天子手书,该如何做,已经是显而易见了!
  ……
  在朔方郡边缘地带,一支二百人的军队正在徐徐前进,两侧有游骑与中间的军队同样保持着一百步的距离。
  中央的步卒排成松散的行军队形,矛手与载手在外,马手在内,每三个人还抬着一面大盾。
  知兵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队列外松内紧,一日有什么情况出现,他们会立刻变成一把锋锐的尖刀或坚实的盾牌。
  在队伍的最前列并排着三名将军,他们身披着厚实的鱼鳞铠和虎獠备,神态各异。
  最右边是个矮壮汉子,眉毛极相,眼睛却很小,脸上的皮肤自显三分黑。
  最左边的将军脸的桀骜不驯,面部狭长,鼻尖鹰钩,是相书上说的青锋之相这一种相貌的人,大多偏狭狠戾。
  而在最中间的男子,方正的脸膛微微发红,美髯飘在胸前,顺为沉稳英伟可他的神情却是快快不乐,似乎有什么烦心之事紫绕于心。
  这时,一名斥候从远处飞快地驰来,数名游骑迎了上去,确认了对方的身份,这才让开了道路。
  这斥候冲到队列前方,对着三位将军大喊道:“报!!前方六十里处,有董军侦骑。”
  这个消息让三名将军表情都微微一滞。
  在那里出现侦骑,说明他们已经进入董军主力的视野了,随时可能遭遇战斗。
  三人都是久经沙场的老人了,下意识性地同时举起手,想让队伍停止前进,可他们发现两位同僚也做了同样的动作,连忙又收回来,面露尴尬,一时间让整个队伍有些混乱。
  好在,混乱并未持续太久,士兵很快整好了队,矛戟微斜,弓弩上弦,以便随时可以应对可能的偷袭。
  一看便知是百战之师,细节毫不疏忽。
  中间那将军对左右两人道:“董军此来,目的不明,咱们主力拨一支军迎上去探探虚实。”
  这是持重之论,其他二人都纷纷赞同。
  这时候,第四个声音在他们身后响起:“诸位将军,不如埋伏如何?”
  三个人同时回过头去。说话的是他们身后一个有点狐狸脸的少年郎,他只简单地披着一件长袍和软甲,细长的手指捏着一根杂草。
  这人叫杨修,是太尉杨彪的儿子,刚从并州作为监军赶过来的,也是天子点了名要他随军的。
  杨修拱手道:“修不才,自被陛下口谕征出征以来,一直有个疑问。
  陛下麾下猛将如云,这次讨伐逆贼董卓,为何单单挑选你们三位来打头阵?”
  “我三人为何不能打头阵?”
  右边的将军淡淡道。
  “诸位是身在局中,而不自知啊。”
  杨修摇摇头,他指左边那将军,“曹操曹孟德,明公可是陛下心腹爱将,在司隶辅佐陛下,权势惊人,官拜都尉。”
  他又一指中间那将军,“皇甫公,明公乃是当世不二之名将,平黄巾之乱,平诸逆贼,定并州,官领并州牧。”
  张辽扯了扯皇甫嵩的衣角,免得皇甫嵩锤这个黄口小儿。
  杨修把这切看在眼里,微微一笑,也不说破,把视线转向第三位将军。
  至于体杨修盯着的第四位将军,“至于贾诩,你根本就是董卓之人!”
  贾诩听到这个评价,却是面色未变。
  当初他也是董卓麾下一员不受重视的笔吏,从河东到雒阳一直便待在了诏狱之中。
  好不容易在刘辩大赦下出来透了一口气,再不想回诏狱的贾诩终于认命,投降了刘辩。
  在这个关键时候杨修却突然把他的这一层身份揭破,贾诩却没有勃然变色,反而稳稳答道:“杨家小子说得不错,我一直是董卓的人,不过,董卓亦为汉臣,我等皆为汉臣!”
  杨修点了点头,不看这个中年人。
  杨修三根指头竖起来,三位将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下子意识到其中的玄妙。
  这三个人都是刘辩极为看重的爱将,而且是来自司隶、并州以及凉州这三个阵营。
  这三人合在起,互相监视还好,眼下分兵去对付那一股董军,究竞派谁去,董军又做了什么,就不能不让人琢磨了。
  想通了其中的关窍。曹操三人并没有生气,淡声道:“杨家小子的意思,莫非是不要分兵?”
  杨修道:“若是见敌不顾,就更不好了。”
  贾诩嘴角一扬,笑道:“陛下何等明睿,能用人与毫末之间,杨家小子可是分析错了,陛下用我等三人,无非是认定了我等会分兵而去,反而是这杨家小子,只是一行军使者而已,在此蛊惑军心,究竟是何用意?”
  杨修面色一滞。
  贾诩摸了摸自己的胡须,看着杨修,摇了摇头。
  又是一自作聪明的小家伙。
  杨修苦笑道:“果然不愧是陛下钦点的谋士,修的这点小心思根本就瞒不过贾公。”
  “斩杀董卓?”
  听到杨修的话,三位将军都纷纷露出苦笑。
  董卓是谁?那是凉州一代名将,死在他手下的人比黄河岸边的芦苇还多。
  即便是心高气傲的曹操都不得不承认,至少在目前,曹操,杨修,贾诩他们三个加到一起,都不如“董卓”这个名字煊赫。
  杨修却不以为然地晃了晃指头:“董卓再强,也不过被陛下玩弄于鼓掌之间,我等亦能斩了他的头颅,向陛下请功,向朝廷证明,我等也能建功立业。”
  杨修舔了一下嘴唇,又道:“战场之上,谋略为首,军阵次之,个人武勇用处不大。董卓唯有二万余人在陇西,正是击杀的绝好时机,诸位要成就大功业,可不能错过啊。”
  “董卓的部属都是凉州精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我们怎么拦得住?”
  曹操提出疑问。
  杨修淡声道:“我刚才不是说了吗?战场之上,谋略为首。”
  三个人互视一眼,忽然发现,杨修提出的这个提议居然让他们无法拒绝。
  贾诩捏了捏胡须,道:“杨家小子刚才不是说了吗?战场之上,谋略为首。三位若肯依我的调度,董卓的首级亦是唾手可得。”
  三人心中有无数的念头闪过,他们对杨修立刻收起了小觑之心。
  皇甫嵩一捋下颌苍髯,一双利眼中爆出一道锐利光芒:“杨家小子说的不无道理,董卓的高名,正合垫做我等的晋升,恕罪之阶!我等证明自己的机会岂不就在今日?”
  贾诩与曹操以沉默表示赞同。
  见大家意见取得一致,杨修看了看贾诩,见贾诩没阻止他,杨修才捡起了一根枯枝,在地上随手画了起来,说道:“董卓的部队全是凉州精骑,进退如风,却不耐阵地战。
  咱们分一支部队,将其缠在凉州陇西本地,坏其马路,然后其他两军迁回侧后,再合围共击,可奏全功。”
  三人微微有些失望,这计划听起来四平八稳,没什么出奇之处。
  贾诩眸中精光一闪!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