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8、狱中定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并州监狱虽由王威与高君雅直接掌管,无论什么事,别人都无权插手过问,包括李渊。可是,李渊是并州最高军政长官,普通狱卒并不明白其中许多复杂内情,对他自然敬畏有加。李世民身为李渊爱子,在众狱卒心目中,无疑与他本人亲自光临没什么区别。

    虽然拥有如此尊贵的身份优势,李世民匆匆赶到监狱后,并未因此颐指气使,摆出少爷架子,而是慷慨地取出大把银两,作为赏金,交给典狱长,吩咐他与众狱卒按人均摊。众狱卒得了钱财,谁不兴高采烈?一个个唯唯诺诺,哪还有人顾及狱中许多臭规矩,不用多说半句话,就有人主动大开牢门,恭请李世民入内。

    身陷牢笼,刘文静尽管心中憋屈不堪,表面上却始终处之泰然,没有丝毫普通囚犯常有的满脸愁容,相反一副悠然自得神态,顾自摇头晃脑,吟诗诵句,旁若无人,见李世民行色匆匆走来,似乎也没有丝毫意外感。

    “刘某是皇上钦点囚犯,”二人见过礼,相互对望,刘文静扯开嗓子大笑说,“难得二公子不避嫌疑,仗义前来探望,真是难得的知己!”

    “刘大人此话未免见外了!”李世民也笑着说,“大人是在下长辈,难得的良师益友,大人有难,不尽快前来探望,我李世民今后还怎么自容于世!”

    刘文静一生饱览群书,自问才能就算不能与孔明比肩,也至少不在徐庶等人之下。可惜,他时运不济,眼看人生年华已过去大半,好不容易才混了个小小晋阳令!近些年,天下日见混乱,正是一展身手的大好时机,幸运却偏偏一直没有垂青于他,以至使他一度有些意冷心灰。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唉,难道当今世界上果真没有识才的伯乐?诸葛孔明当年高卧隆中,二十七岁即等来了识货的刘玄德三顾茅庐!我刘某人的命运怎么如此差劲,年过半百还无人主动光顾?都说乱世出英雄,可惜有了天时,却缺地利,人和!

    男子汉,大丈夫,未必非得一辈子仰人鼻息,而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轰轰烈烈大干他娘的一场!可是,说到底,那也无非是一种空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起兵自立?手中无权,没有招兵买马必需的坚实财力,没有一块可靠的立足之地,也想效天下群豪之壮举,显然太不现实!

    时也,命也,无论从哪方面分析,你再怎么才高八斗,充其量只是个为人作嫁衣的命!以你一生的处境,除了想尽一切办法,就近极力鼓动、协助李渊早日起兵反隋,还有什么更合适的选择?恨只恨李渊那老狐狸,这些年交道没少打,交情也算过得去,老滑头却始终深藏不露,不但不学刘备三顾茅庐,连人家主动旁敲侧击,甚至直言不讳,也死活油盐不进,使人轻易靠不了边!

    得了吧,姓刘的,为了那再也不容错过的身前死后名,你还是将就些吧!既然非找这棵大树依傍不可,老的太滑头,就从少的身上入手吧!主意既定,刘文静即试探着与李世民谈及这类话题,果然是一拍即合。时日一久,接触多了,他俩也顺理成章成了无话不谈的至交良友。交往越多,刘文静也越觉得那小家伙还真不简单,将来的作为绝对不会比他老子逊色多少,以至越发死心塌地盯定了他。

    俗话说,三个秀才相聚谈书,三个屠户成伙说猪!刘、李二人因为始终关心的是同一件事,彼此志同道合,一旦见面,讨论的总是同一个话题。这回,刘文静意外锒铛入狱,心里越发有了几分紧迫感,好在李世民没有令人失望,及时赶来了,他必须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倾尽全力为之出谋划策,话也说得更直接:

    “起兵的事,令尊大人之意如何?”

    “唉,这种事不说也罢,以免自寻烦恼!”李世民回想刚才与父亲的争论,情不自禁长叹说。

    “不,这事儿该是提上议事日程的时候了!”刘文静明白,以自己当前的险恶处境,显然耗不起了,再不设法鼓动李渊父子起兵,前程还真是吉凶难测,“当今天下大乱,到处盗贼蜂起,隋军顾此失彼,疲于应对,以至大部分被牵制。杨广一味南巡北狩,长期未思归还,从而造成关中空虚,这可正是老天爷有意要灭大隋,才冥冥中促使他干出那许多荒唐事来!”

    “可是,大人所说的这一切,与我辈有什么关系?”李世民还是长叹不止。

    “二公子今天这是怎么啦,如此多愁善感,跟个娘门似的!”刘文静惊问,“这样的情形,可不是足下的一贯为人风格!”

    “唉,一言难尽,一言难尽啊!”李世民沮丧地回答。

    “难道世上还有什么怪事可以难倒我们如此聪明多才的二公子?”刘文静哈哈大笑说,“令尊大人身为世袭国公,拥有雄兵好几万,长期驻守并州,爱民如子,深得百姓拥戴。百姓近年躲避匪患兵灾,搬迁入城者不少,只须一声号令,十万人马垂手可得,进而乘虚西入关中,不用半年,足以成就千秋帝业!遇上这种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二公子还用担心英雄无用武之地?”

    “在下心中之所以不快,正是因为这事儿!”李世民始终一脸阴沉,眉头紧皱,“难得大人屡献良谋,在下也多次力劝家父,但实在没法与他老人家沟通!家父生性乖张,抱残守缺,胸无大志,一味愚忠,任你磨破嘴皮,也没法使他动心,真是气死我了!”

    “不!不!二公子对令尊大人真是太多误会!令尊历来胸怀大志,其才其能,即使与西汉高祖、东汉光武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惜他为人过于谨慎,自以为时机还不很成熟,才有意掩盖锋芒,不敢轻举妄动罢了,但绝不是二公子所说的不想起兵夺取天下!”

    “时机时机!时机稍纵即逝!一再等待,黄花菜早凉了!别说高祖光武,即使是孙权之流,家父恐怕也比不上人家万分之一!”

    “这事儿不难,”刘文静又是微微一笑,语气不容置疑,“刘某略施小计,管教令尊大人自此骑虎难下,再也没有瞻前顾后的机会!”

    “大人有何妙计,可使家父当机立断,痛下决心?”李世民喜出望外,“还望尽快赐教!”

    刘文静不慌不忙,将嘴唇凑近李世民耳边,小声嘀咕一番,进而鼓掌大笑:

    “令尊一旦中此圈套,覆水难收,还敢犹豫不决么?”

    “计倒不失为一条好计,只是,一旦付诸实施,在下可真是愧对家母!”李世民脸色一红,两手无力地往下一垂,不无尴尬地说,“且不说裴寂其人,在下平日与他很少接触,未必会爽快答应!”

    “二公子如此开朗个人,居然也会为这类小事踌躇?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何况,历朝历代帝王,有谁不是三宫六院,妃嫔成群?唐公将来一统天下,那可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何必耿耿于怀?至于裴寂那家伙,在下与他也算是多年至交良友,原本不值一提,二公子只须投其所好……”刘文静说着,再度将嘴唇凑近李世民耳边细细一番言语。

    “妙计!真是难得的妙计!”李世民心头一喜,再也顾不得许多,当场喜笑颜开,右掌在大腿上狠狠一拍,大声赞叹。赞完,他吩咐随从送上酒肉。两个人意态盎然,也不谦让,席地对坐,一边喝酒,一边天南地北,反复剖析当今天下大势,以及将来怎么起事,起事后怎么巩固根基,首先往哪个方向发展,都一一确定了大致方略,二人才相互拱手道别。

    回到府上,李世民顾不得酒后头晕,匆匆取出一百两黄金,跨上快马,走出三里路远近,静下心来一想,感觉不够分量,又打马回府,再度取出二百两,反复掂量了又掂量,才自言自语说:“也好,先用这些试他一试,只要鱼儿上了钩,今后再加筹码不迟!”想着,他再度出门跨马,一路飞驰,直奔晋阳宫,通名拜见裴宫监。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