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18、疑兵惑突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并州是李渊精心经营多年的根基之地,清除了王威与高君雅两大障碍,内部已大体形成铁板一块,不用担心有人再来搞鬼弄怪。可惜,舒心日子未过多久,却有紧急军情传来:突厥始毕可汗亲自率领十二万铁骑来犯。

    突厥铁骑实力强盛,且仗着占地宽广的优势,出没无常,经常在边界骚扰,历代朝廷无不深感头痛。李渊长期以来之所以迟迟不敢起兵,其实最担心的还是那一边境大患。近段时日,他虽然新征了不少兵马,但众将士接受训练的时间有限,尤其是缺乏实战经验,能轻易上得战场?正因为这一点,获报后,他着实吃了一惊,慌忙聚众共商对策。

    因议题过于棘手,众官你看我,我看你,谁也没个好主意,谁也不敢乱开口。刘文静四面环扫一圈,估计不会有人出声了,才不慌不忙上前一步说:

    “突厥人号称大军百万,以唐公手下区区几万兵马,至少是眼下不能与他们硬碰硬来个你死我活。换句话说,即使勉强出战,且侥幸打了胜仗,也未必是什么好事!我们不妨认真想一想,一旦开战,不管谁胜谁负,这仇都结定了!始毕可汗肯定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从此以后,将如恶鬼附身一般,令人想甩也无法甩脱,甚至连和解的机会也很难找到了!

    “下官等人也认为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众官齐声附和。

    “如长期与突厥人纠缠不休,唐公今后还怎么腾出手来向外发展?”刘文静没有理会众官插嘴,只管沿着自己的思路照说不误,“卑职愚见,眼下最为可行之计莫过于设法使突厥人自动退兵,以免双方因一战而闹成僵局。只要对方大军一退,唐公可赶紧选派一能言善辩之士,多带礼品前往陈说利害,与他们结盟,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并向始毕可汗承诺,今后在征战期间所有缴获金银珠玉悉数奉上。突厥人历来贪财,见财起意,定然不会拒绝。结好突厥,北部边境就安定了。将来天下统一,对方独木不成林,再发大军除掉那一祸患不迟!”

    “肇云这种提议,世民过去也曾谈及过,正可谓英雄所见略同。”李渊与众官起初之所以大伤脑筋,正因为有此顾虑,如今问题虽已明白无误摆上桌面,却并不等于得到解决,“令人大伤脑筋的是,突厥眼下大兵压境,志在必得!要么拼死一战,来个鱼死网破!要么忍辱负重,签订城下之盟,使百姓免受兵灾之苦!除此以外,未必还有第三条路可走?”

    “是啊,设法使突厥人自动退兵?只怕是嘴上说说容易,要真正做到却难了,一旦实施起来,还不知道该从哪儿入手!”裴寂接过话头说,“始毕可汗并非三岁小孩,可不是想要他退走就能退走的!送给他礼物,哪怕再多,他如果顺利攻克并州,获得的财物无论怎么说也要多得没法估计,怎么会贪图这区区薄礼?至于承诺今后给的,更是画个大饼让他充饥,人家哪有那么好糊弄,他能不更多地贪恋眼看就能到手的财物,而心甘情愿退兵远去?”

    “裴大人说得很有道理!一句话,我们想以平等身份与突厥人议和,还得先亮亮自己的真功夫,先让他们尝尝打败仗的滋味,让他们深刻认识,不与你们议和,也很难有所收获,方可促使他们爽快答应!”司马世绪挺身而出说,“但是,以弱对强,想顺利达到这一目标,不正面与他们冲突,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末将愚见,唐公即使最终想与始毕可汗握手言欢,也必须集全军之力,先给他来个下马威,以后再议结盟的事不迟!还望唐公火速下令,我骑兵队定然不辱使命,务求一战全胜!”

    “司马将军的勇气固然可嘉!但我军兵不过六万,且多为新兵,与突厥十二万铁骑正面对决,能有多大胜算?”李世民应声质疑,“如一战失利,那不是满盘皆输?”

    “即使胜利了,也未必能使始毕可汗真正伤筋动骨!”李渊再度紧皱眉头说,“正如刚才肇云所言,从此以后,对方势必无休无止一再纠缠,使我军永难有所作为!”

    “……”

    “力求两全其美,难度固然很大,却未必全无可能!”待众官争执得几乎再也无话可说了,刘文静又冷不丁吐出一句。

    “事在急迫,”众官齐声大嚷,“刘大人既有妙计,何不尽早一吐为快,使大伙儿心中有底!”

    李渊总算沉得住气,威严地摆摆手,制止众官乱嚷,然后回过头来,双眼一动不动地望定刘文静,用意其实也同众官一样:你就不能快点儿亮出你那锦囊妙计,好歹让我早些儿放心嘛!

    “天机不可预泄,还望诸位海涵!”刘文静哈哈大笑,从容举步,踱到李渊身后,将嘴唇凑近他耳边一番嘀咕。

    李渊一听,心情顿时轻松了,不由眉头一展,连声赞叹:“妙!妙!即使孔明生在今日,也不过如此!”赞完,他当即唤夏侯端、司马世绪上前听令,依计而行,不得有误。

    二将领令辞出,李渊又唤众将同时上前,传令各率本部兵马,各守方位,在四面城楼遍插兵器旗帜,严阵以待,不到万不得已,不得随意在城上抛头露面,更不得轻率出击,违令者军法从事。

    这边将一切部署完毕,始毕可汗率领十二万铁骑已一路耀武扬威,烧杀掳掠,迅速抵达。立马城下,他大睁双眼,却意外地发现并州城四门洞开,无论城头或城外,都看不到半个人影,心里顿时产生太多疑问。

    也难怪,始毕可汗当初在雁门关领教过李渊的厉害,至今心有余悸。假如对方一路发兵阻挡,以突厥的绝对优势兵力,他尽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没什么好担心的。如今,李渊不但未发一兵一卒阻挡,他的兵马还全然不见踪影,情形过于反常,能不令人心生疑窦?以李渊的足智多谋,近段时间又新征了不少人马,兵力比过去强了许多,怎么会一仗不打,无缘无故丢下老家不管?他既然不会无故放弃并州,眼前的一切肯定有诈,至少已在城内埋伏不少人马,专等我军入城,来个关门打狗!

    李渊啊,你小子这回又是使的什么花招来算计老子?越想,始毕可汗越感到李渊的不可捉摸,一着不慎,即有可能中计。可是,他反复一想,却不得不沮丧地认定:自己许多人马辛辛苦苦远道而来,耗财费力,总不至于连李渊的兵马还没见着个影子,就不声不响空手而回吧?真是这样的话,还不让天下人笑掉大牙?

    “当年诸葛亮被困西城,因身边兵马短缺,被迫摆下一座空城,居然吓退司马懿三十万大军!”始毕可汗疑惑不定,他的长子俟利弗设已忍耐不住大吼,“莫非李渊欺我突厥无人,原本照抄诸葛亮的空城计来迷惑我军?为了尽快探明他的底细,父汗不妨将大军排列在此,严防对方突袭,待孩儿领军入城冲撞一番如何?”

    俟利弗设这番话,与司马师当年劝说父亲时几乎同一个腔调,看来诸葛亮的空城计在突厥人中间也传播得很广,很深入人心!

    因近段时日从未听说过并州发生过什么战争,始毕可汗始终不敢相信李渊会无兵守城。但是,迟疑好一阵,他还是点点头,同意儿子率领一支人马试探一番,同时一再叮咛儿子务必小心在意,千万不要鲁莽深入,以免误中李渊奸计!俟利弗设得令,转身振臂一呼,身后两千精骑齐声呼啸,风驰电掣,迅速突入并州外城。

    外城间,照旧安安静静,既不见一个人影,也未听到丁点儿声音。俟利弗设领军绕城狂奔一圈,情形依旧。他勒马抬眼仰望内城,只见城上旗幡招展,耀人眼目,无论怎么反复观察,也看不出有丝毫混乱迹象。

    俟利弗设虽然起初将话说得很满,但想到父汗告诫,要轻率地再闯内城,还真缺少那胆量——别的不说,以此区区两千骑兵,一旦入城,人家只须在街道两侧门楼上埋伏一批弓箭手,你还能逃得上天?有了这层顾虑,他率军逗留良久,反复观察,因难以判断内城奥秘,不得不原路返回,将所见到的一切原原本本上奏。

    始毕可汗一听,埋头想了老半天,因始终无法猜透李渊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为求万无一失,他不得不下令大军暂时后退二十里扎营,先冷静观察几天再说。

    发完令,始毕可汗还是不放心,料定以李渊的狡诈,夜晚肯定前来偷营劫寨。于是,一到夜间,他又令俟利弗设与帐下众将各率本部人马分头四面埋伏,自己安坐大帐,专等李渊自投罗网。众将领令,不敢怠慢,各人遵照指定方位,偃旗息鼓,顶风冒寒,分头在野外苦苦守候一整夜,将士们大多被冻了个半死,却不见并州城一兵一卒前来。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