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19、成功议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清早,大雾弥漫,无论是远处的高山,还是面前的原野,无不似真似幻,笼罩在真伪难辨的虚无缥缈中。始毕可汗空等几乎一个整夜,到底熬不住了,那会儿正睡得香甜,却有探马匆匆来报:并州城后有大队人马隐隐约约出现在雾中,因雾气过于浓重,没法看得真切,对方的真实意图是什么,目前还难以明了。

    自古以来,以少击多,利用大雾天突袭敌军而取得空前大捷的战例数不胜数,是最值得警惕的一件事。始毕可汗得知李渊大军在雾中出动,不用多费神思,也料定对方这是蓄谋偷袭,心头不由猛地一震:李渊那小子真他妈会算计人,老子苦心谋划,白白等了你一整夜,你睡得安安稳稳,如今老子人困马乏了,却企图来捡现成!哼,老子倒要看看,到底是谁的实力过硬!想到这,他慌忙下令探马火速返回,务必探明敌军真实意图及时上报。与此同时,他又令人火速传令,严诫各路人马,务必密切注视李渊大军动向,切实做好迎战准备。

    不一刻,探马再度来报,李渊大军似乎没有进犯我军之意,而是悄无声息入城而去。始毕可汗越发疑惑不定:李渊那老东西这又是唱的哪一出?行踪如此诡秘,令人如此难以猜测!

    为了准确掌握敌情,他决定不再凭空臆想,而是毅然跨上战马,亲自出营,令俟利弗设率领一万精兵前后保护,涌出大营,一路行进十多里。因担心雾中遭遇埋伏,他不敢再往前走,迟疑片刻,就近驰上一座小山,进而立马山头,愣愣怔怔遥望前方。

    并州城上,到处云遮雾障,旗幡剑戟在雾中隐约飘荡,四门洞开依旧,无声无息依旧,与昨天相比,越发神秘得令人难以捉摸。始毕可汗抓耳挠腮,反复一想,心头猛一激灵,不由接连嘿嘿几声冷笑,不无庆幸地说:

    “昨天幸亏未轻率攻城,不然,就正好中了李渊奸计!”

    俟利弗设站立在一边,见父亲发笑,感觉莫名其妙,不由请教缘故。

    “李渊诡计多端,将大批人马埋伏在城外四周,专等我军全力攻城时,出其不意内外夹击,如贸然出击,不是正好中了他的奸计!”始毕可汗幽幽然一声叹息,传令各路大军原地驻扎待命,不得轻率进军,违令者斩!

    以后,接连多日,探马天天传来新的情报,并州城每天拂晓都有大量兵马入城,每回至少不少于一万,且多为骑兵。始毕可汗越发惊得目瞪口呆,于发兵并州前,他没有少派细作假扮汉人百姓前来查探过,李渊的兵马、包括最近新征三万多人,总兵力不足六万,其中骑兵绝对没有超过一万。如今呢,对方仅仅每天清晨入城的兵马即达一万多,还多是骑兵!那许多兵马都是从哪来的?难道是各地赶来的救兵?

    ……救兵?对,肯定是救兵无疑!隋廷的江山那么宽广,并州是一方屏障,一旦李渊令人告急,杨广再怎么混蛋,不理天下大事,他朝中那许多文武官员,只要得知并州告急,能不急得上窜下跳,千方百计鼓动他下旨发兵救援?假如这事儿属实的话,隋军会有多少人马闻风前来,就很难估计了!说不定,双方实力对比早已发生逆转!此战一开,还有多大胜算实在令人难以预料!再拖下去,隋军还是源源不断增加兵力,那不是越发难以对付?除了反过来遭受围困,甚至全军覆灭,我还能得到什么?

    哎呀,这可儿戏不得!与其被动挨打,倒不如乘隋军还没来得及对我形成四面包围之际,来他个溜之大吉,将大军转移到别的方向,寻找新的骚扰对象!主意既定,一到夜晚,始毕可汗即果断传令,各营四更造饭,全军整装,天明时全线退兵。

    得知突厥十二万大军尽数退走,李渊父子与刘文静等人无不开怀大笑。原来,所谓天明时大量兵马入城,事实上仅有夏侯端与司马世绪率领的骑兵队,每到夜深人静,便人含枚,马摘铃,小股多路零零散散分时段自城后偷出,天明时,再集结成军,大张声势入城,每天重复往返,制造假相,借以迷惑始毕可汗,使他无法判断并州城到底来了多少兵马,不得不因怀疑、畏惧而不战自退。

    “一切果如肇云事先所料!”大笑之余,李渊转过头来,饶有兴味地对刘文静说,“始毕可汗真乖,与你的亲生儿子比,恐怕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呢!”

    “这么孝顺的儿子,世上真是少见!”李世民也打趣说,“刘大人,您可得多养几个才对!”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刘文静却出人意外地没有发笑,“打铁还得趁热,突厥大军既已退走,当务之急,唐公还得尽快令人携带厚礼前往,向始毕可汗示之以好,使他切实感受到我方一番诚意,从而促使他今后不再前来骚扰!”

    “有道理!此事关系重大,寻常之辈恐难胜任,还请肇云不辞劳苦,前往走一趟,方可确保万无一失!”李渊稍加思索,深表认同,当即令左右尽快送上纸笔,亲自写下一封书信,令刘文静为全权代表,押运大批金宝布帛出使突厥,与始毕可汗当面谈判,力争双方永结盟好,互不侵犯。

    始毕可汗原本胸无大志,同时也深深认识到,内地人口太多,就算顺利攻占中土许多地盘,想统治、管理好那么多人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以至从来不抱这种奢望。以往,他经常发兵边界骚扰,用意无非是金银珠宝粮草布匹等物大肆掠夺一空,贪图眼前利益,进而志得意满,满载而归,过些日子钱粮府库空虚了,再发大军前来,从未有过稳打稳扎、逐步蚕食全境的打算。先后与李渊较量过两回,他深知其人原本对付不易。可是,这会儿,他对并州已不抱指望,对方却主动将大批礼物送上门来求和,这可真是个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欣喜之余,他又难免犯迷糊:李渊这是哪根神经出了错?莫非其中暗藏着某种令人难以猜测的阴谋?

    “可汗明鉴,”对于始毕可汗此刻的疑虑心态,刘文静洞若观火,“朝廷这回集结五十万大军前来,决心与贵军一争高下,来个鱼死网破!唐国公全因敬重可汗是个难得的英雄,有心结交,宁可抗旨不遵,也不愿将事情做绝,才始终按兵不动。”

    “刘大人未免言过其实!”始毕可汗还是不敢断定李渊到底是什么用意,故意现出一脸冷淡神态,“唐国公与本可汗无亲无故,哪来那么好的心肠?”

    “可汗果然英明天纵!唐国公之所以作此选择,当然有所指望!”刘文静以万分坦诚的语气回答,“实不相瞒,当今天子无道,唐国公早已有心取而代之!因可汗与隋廷历来互为死敌,才有心借助贵国为后盾,不愿与贵国一再开战。如今令下官前来,当然是诚心与贵国互结盟好,今后永不侵犯。只有这样,他才能放开手脚,与杨广昏君尽力一搏!”

    “如此说来,唐国公真是精明至极!”始毕可汗心头一亮,这可是个确保永远财源滚滚的好机会,脸色却显得越发难看,“他想夺取隋廷江山,却让我突厥百万大军为他镇守后方!凭此区区薄礼,一本万利,亏他敢想!这样的傻事,有谁乐意!”

    “可汗尽管放心,唐国公雄才大略,既然有心与杨广、与四海英雄一争天下,怎么会是那种小肚鸡肠之辈?”刘文静心里一声暗骂,你小子放肆狂吧,将来总有你好看的一天!外表却始终极其恭谨,“下官此番临行前,唐国公曾一再叮咛,但求与贵国互结盟好,一切都好商量!他业已郑重承诺,今后大军每攻下一地,只取土地人口,其他所有缴获全部奉送可汗,作为后续答谢!下官愚见,双方互惠互利,各取所需,有什么不好?可汗可曾想过,象这种不劳心、不劳力、不费一兵一卒、无本万利的好事,还能上哪找去?”

    “唐国公果真有此诚意?”始毕可汗耐不住追问。

    “可汗这种顾虑实在多余!”刘文静语气肯定地说,“以唐国公的尊贵身份,既然对隋廷江山志在必得,自当以诚信为本,绝对不会随便骗人!”

    “好,既然唐国公有这番美意,本可汗也不是那种不明事理之人!一切按刘大人所言写入盟约,这事儿就算定了!”始毕可汗的虚荣心原本很强,又历来认定李渊其人还真是深不可测,是属于那种可以结交而不可任意欺侮者,对方主动求和,让他在心理上获得了很大一份满足,别说还有那么丰厚的回报,因而满心欢喜,见好而收,一口答应。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