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54章 五姐 五姐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早上醒来,母亲正在和面。

  看我醒了母亲说:“和点面,包点饺子。”

  我说:“妈,包饺子多费劲,还得剁馅。”

  “馅我早就剁好了,剁一盆呢,啥时候吃啥时候包,费啥事,就是和块面,省事。”母亲说道。

  洗完脸和母亲一起包饺子。

  看到母亲穿着我给她买的鞋,我打趣道:“妈,不把鞋留着出门穿了。”

  “穿,这不过年了,穿着踩踩脚。”母亲说着看了看脚上的鞋,接着道:“很挺合脚,挺软乎儿的。”

  “妈,你在家就穿着,放柜子里都捂长毛了。”

  母亲说:“嗯,穿着,儿子买的鞋,穿着。”

  饺子是酸菜馅的,母亲和的酸菜馅好吃,就是普通的家常和法,没啥特殊材料,但就是好吃。

  母亲说:“吃完饭你去上坟,都说过了小年不让上坟,你不在家,去年是你大哥(我的叔伯大哥)上的,今年也是他上的,你这不是回来了吗,管他有用没用,也去上上。”

  我说:“嗯,吃完饭我就去。”然后问:“妈,过年的东西都买齐了吗?缺啥回来的时候我带回来。”

  “不用,都齐了,上两天你五姐回来都买的差不多了。”母亲说,又想了想道:“带几盒烟回来,我看你抽烟,等正月你姐夫他们来也得抽,备点烟。”

  “烟我带回来了。”我说。

  “那就不缺啥了。”

  吃完饭我去给父亲上坟。

  在家的时候每年的清明、五月节、八月节、过年,我都去给父亲上坟。出去打工回不来,过年过节的就没上坟,这是打工两年来第一次给父亲上坟。

  父亲的坟在离家二里地远的山坡上,背靠着松树地,前面是村子,往远看是牦牛河,听说是当年杨六郎大摆牦牛阵的地方,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就是个传说。

  来到父亲坟前。父亲坟前有人来烧过纸,还留着烧纸之后的灰迹,应该是大哥和姐夫们烧的。

  很多人给老人上坟都会害怕,我不怕,上初中的时候就自己一个人来上坟,感觉坟里的父亲就在那看着我,很慈祥的看着我。

  每次来到父亲的坟前都有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

  先拿木棒绕着父亲的坟画了个圈,然后压上坟头纸,再跪倒坟前把烧纸摊开,用打火机把烧纸点着。

  开始和父亲聊天:“爸,来看你了,过年了。我昨天从省城回来的,出去打工了,还行,挺好的,学厨师呢,一个月六百块钱,不多也不少了,够家里花。”

  “家里都挺好的,我妈身体好,你不用惦记。我五姐开始上班了,当老师呢,挺厉害的,她家也挺好的,家庭条件好,你不用担心。”

  边叨咕着边烧着纸,一边用棍子扒拉着,纸烧的透。

  继续说:“爸,现在你要担心就担心担心我,还没说媳妇呢。今年上半年相了个对象,没相成,可能是嫌乎我穷。咱家现在虽然困难,但比过去好多了,我挣钱了,我五姐也挣钱了。我在外面打工,就是把我妈一个人扔在家里有点放心不下,要是有个媳妇就好了,我在外面挣钱,她在家里照顾我妈,再有个孩子那咱家就是好日子。今年是不行了,我过年努努力,争取领回家个媳妇来,也让我妈放心。到时候也告诉你一声,你也高兴高兴。过年了,给您老人家送点钱,你也办置办置年货,好好过个年。”

  纸烧完了,给父亲磕个头,告诉他明年再来看他。

  站起来,看着父亲的坟,默默地看着。

  半天之后点上一支烟,转过身往山下走去。

  到家的时候五姐和五姐夫来了。

  五姐是惦记我回没回来,回来看看,看我回来没有。

  五姐坐在炕头和母亲唠嗑,看我进屋脸上是高兴的笑容。

  “给老爸上坟去了。”

  “是,给老爸上坟去了。”我回道,问五姐,“你啥时候到的?”

  五姐说:“刚进屋没多大一会儿,妈说你回来了,给爸上坟去了,二十八上坟,老爸没嫌乎你去晚了踢你呀。”

  “没有,我竟说好话,他没舍得踢。”我笑道。

  五姐夫说:“不是舍不得踢你,那是老爸看你一年不着家,都不愿意搭理你,懒得踢你。”

  “好像没踢你似的。”我开玩笑道。

  五姐夫笑,问我:“国华,咋的,就你一个人回来的?”

  我说:“不我一个人回来还得领俩、仨的回来。”

  “俩、仨的不用,领一个回来就行,老妈就等着你领儿媳妇回来呢。”五姐夫道。

  “好饭不怕晚,非得今年领回来呀,等明年的,明年说啥也领回来一个,省的你总着急。”新笔趣阁手机端https://m.biqusan.com/

  “我不着急,我有你老姐一个就行了,我是怕老妈着急,你老姐更着急。”

  五姐瞪了五姐夫一眼,说:“我着啥急,当事人都不急我急有啥用。”

  给五姐夫点上烟,然后和五姐、五姐夫聊天。

  五姐指着母亲地上的鞋跟我说:“国华,你给老妈买的鞋。”

  “嗯。”我答道。

  五姐说:“挺好的呢,刚才我看了,软皮的,我就想给老妈买双软皮的,咱们这没有,正好你买回来了。”

  “你老姐是不想买,舍不得花钱。”五姐夫说。

  “给老妈买鞋还舍不得花钱?”五姐说,然后瞪了五姐夫一眼,厉声道:“你舍得,也没看这你当姑爷的给买,还得是人家儿子。”

  五姐夫嘿嘿笑。

  “国华,你去年给老妈买的鞋老妈都舍不得穿,说出门的时候再穿。我说你老儿子给你买鞋就是让你穿的,老妈说留着,等你结婚的时候再穿,呵呵,现在还在柜里搁着呢。”五姐说。

  “在家也没啥事,有双鞋穿着就行呗,现在也不干活,鞋也不费,穿它干啥。”母亲道。

  五姐说:“人家给你买的你就穿,要不然人家给你买它干啥。一会儿我就把你那些旧鞋收拾收拾拿走,看你穿啥。”

  母亲说:“我这不穿了吗,昨个儿拿回来的今儿就穿上了,以后就穿新鞋,在家也穿,听你们的。”

  母亲说完我们笑了。

  母亲过了一辈子苦日子,叫她奢侈一点她是不会的。

  唠着唠着就唠叨我的终身大事上来。

  五姐问:“国华,你在饭店也没处个对象?”

  “没有,没合适的。”我说。

  “咋还没合适的?饭店那么多服务员一个合适的都没有?”五姐明显不相信我说的话。

  “五姐,我们饭店就六个服务员,三个结婚的,一个岁数大的,剩下两个是家里定亲的,我找谁去?再说我也得考虑考虑,总不能是个女的就行。”我为自己辩解找理由。

  “净撒谎,我就不信你说的。”

  “你不信我也没法。”

  五姐夫说:“一看就是撒谎,谁家结婚的媳妇还出去当服务员?你就说你不愿意处得了,我们也不说你。”

  “国华,过年你都二十二了,可别和城里比,人家城里二十七、八,三十多岁结婚正常,在咱们农村可不行,二十不找对象都是有毛病的了,二十二的都结婚了,结婚早的都有孩子了,你可得抓紧了。”五姐说。

  “知道,一定抓紧。”我道。

  “你先不用考虑家里,妈有我照顾呢,我现在上班每个月都有工资,我们家不用我钱,你老姐夫上班也有工资,我的工资够管老妈的。”五姐对我说,“你就在外面好好干,家里不用担心。也别说找个媳妇在家给你养老妈,你看看,现在还有几个媳妇孝顺老人的?只要你在外面过得好,不用管老妈,老妈我管。”

  我说:“养儿防老,老妈你管还要我这个当儿子的干啥,放心五姐,我能找到媳妇,也能照顾好咱妈。”

  “还照顾咱妈呢,你先找个媳妇再说吧。”五姐道。

  是得找个媳妇了。

  在饭店工作接触到的女的就是服务员,盛美的服务员不用考虑,没有合适的。

  李海娜我不喜欢,她也不和我处。我俩真正意义上讲压根儿就没处过什么对象,就是一同事。

  周兰是老二媳妇,虽然回家离婚去了,离了婚也不可能是我对象,想都没往那方面想。

  张玲不可能,和她在一起没有任何火花,她是一个合格的妻子,但绝对不是我的。

  剩下的也没谁了,前台的那个小服务员人家在家定亲了。我总不能把赵姐领回来当媳妇吧?

  赵姐是个好女人,温柔、贤惠、善解人意,对我确实好,拿我当弟弟对待,我拿她就当姐姐对待,没有什么非分之想。每次想到处对象找媳妇的时候,赵姐的面孔都不会出现在眼前,可见她不是处对象的人选。

  和赵姐是不可能的事。

  我最希望的是在家里找个媳妇,我和她都是家跟前儿的,结了婚她愿意和我出去打工就和我出去打工,不愿意出去就和母亲在家,我一个人打工挣钱也能养的起家。她和母亲家我在外面也能放心,另外她家就是家跟前儿的,回娘家也方便,那她的心就在家里,也踏实些。

  如果我要是找个外地的媳妇,放心,我在外面打工,她不会在家伺候母亲的。

  这就是我要在家里找媳妇的原因。

  中午吃饭的时候,五姐问我啥时候回去,我说初五。看五姐的样子有点不舍,心里也不怎么自在。

  五姐说:“我和大姐我们初二回来,都一起回来,人多热闹。”

  母亲说:“初二回来吧,姑娘都初二回娘家。”

  “国华,你得想好了,大姐她们回来还得和你说对象的事,她们说就不像我这样好说话了。”

  “没事,不就是说媳妇吗,也不是啥大事。”

  五姐夫说:“还不是啥大事,现在啥都是小事,就你这是大事,你总说不是事,是不是在外面有了不好意思说。”

  五姐夫说完,五姐也看着我,等我回答。

  “没有,但是快有了,我还能找不到媳妇?”

  “光说没用,你得领回家来叫我们看看,那才是真的。”五姐夫道。

  “你就在家等着吧。”

  吃过晌午饭,五姐和五姐夫就回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